1966年
四川汽车制造厂举行开工典礼。
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内地厂址平衡会议,确认第二汽车制造厂厂址位于湖北省郧县十堰镇,同时认定,二汽建设规模为年产汽车10万辆,远景发展到20万辆。一机部和汽车局分别向
汽车行业和上海第一机电工业局的有关厂下达包建第二汽车制造厂任务。
第一汽车制造厂基本建成年产6万辆的生产能力。
1967年
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破土动工并举行开工典礼。
一机部决定在陕西建设一个汽车标准件厂,为陕西汽车制造厂配套以及为西北地区社会车辆维修提供标准件。
1968年
国家计委、国家建委批准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方案为年产汽车10万辆。
陕西汽车制造厂SX250型5吨越野汽车样车在北京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
1969年
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国家急需矿用载重车的指示,由上海汽车底盘厂试制的SH380型32吨和SH361型15吨矿用自卸车试制成功。
第二汽车制造厂全面开工建设。
1970年
国防科委在京召开黄河牌JN252型越野汽车与特装协调问题会议,确定JN252为基本车型,同月对JN252型越野汽车进行鉴定。
1971年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各类汽车的产量达到60010辆,实现了年产汽车6万辆的目标。
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60吨矿用自卸汽车。
1972年
从1972年起,汽车配件调整为部管产品,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即部管统配配件,地方管非统配配件。
一机部批复上海牌轿车扩建设计任务书。
1973年
一机部批复同意山东省建委对济南汽车制造厂扩建设计审查意见。
第一汽车制造厂决定扩建轿车厂,当年形成300辆生产能力。
国家计委批准南京汽车制造厂2.5万辆技术改造方案。
北京市汽车工业公司成立,实现了以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齿轮厂、北京内燃机厂为骨干,建成北京“汽车一条街”的设想。
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的BJ130型2吨载货汽车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并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中的一个主导产品。
1974年
第一次国产汽车质量检查试验总结座谈会在海南试验站召开。
1975年
上海货车制造厂生产的SH380型32吨用自卸汽车通过鉴定,当年产量达100辆。
第二汽车制造厂基本建成东风EQ240型2.5吨越野汽车的生产能力并投产。
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牌名由“解放”改为“东风”。
上海汽车制造厂基本形成了年产5000辆上海牌轿车的能力。
1976年
一机部批准第二汽车制造厂EQ140型5吨载货汽车定型。
1978年
天津客车厂试制成功TJ621型轻型客车。
第二汽车制造厂EQ140型5吨载货汽车生产能力基本建成,并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中国加入ISO/TC22(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成为正式成员,确定长春汽车研究所为对口单位。
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七个零部件研究所扩建方案。
济南汽车制造厂生产的JN252型8×8独立悬架越野汽车的年产量达到100辆,累计生产了351辆。
1979年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汽车工业总局成立,饶斌兼任局长。
汽车工业总局、北京汽车工业总公司和北京汽车制造厂组团对美国汽车公司(AMC)总部及所属单位进行考察。
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批准,原汽车学会改组成立全国性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1980年
李先念副主席主持国务院办公会议,讨论并批准第二汽车制造厂《关于自筹资金,量入为出,分期续建二汽的请示报告》。
上海市汽车产量突破1万辆,其中:上海牌SH760型轿车5300辆。南京汽车制造厂的汽车产量达到16302辆。济南汽车制造厂1980年汽车产量为5039辆,累计生产黄河牌JN150型8吨载货汽车33215辆,占国产重型汽车的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