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到2002年,北京吉普车产量下降了近90%,利润从3.5亿元跌至持续亏损 。
沉寂几年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卷土重来了:先是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续签了30年合作协议,紧接着又推出了国内第一款与国际同步生产的帕杰罗“速跑”,并承诺“一年一个新车型”,放言三年内要重夺全国SUV市场的半壁江山,前两个月的销售以三位数的速度猛增,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这个时候追问北京吉普汽车公司的由盛转衰,显然不是个令人愉快的话题。出人意料的是,北京吉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童志远接受记者专访时,非常痛快地自揭伤疤,毫无回避地总结了北京吉普公司的“五大失误”。 “1997年你们报社一位记者曾经问我:‘现在的SUV市场有一只老虎,七八只野狼,北京吉普这只老虎还能领先多久?”对于6年前与本报资深记者的那次对话,童志远记忆犹新,而1997年正是北京吉普公司走下坡路的开始。 为汽车业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曾经占据国内越野车市场70%的绝对垄断地位,1998年前的中国越野车发展史几乎就是北京吉普公司发展的历史。从1995年北京吉普达到年产8.2万辆的顶峰以后,就急速下滑,到2002年,它的产量只有9012辆,不仅失去了市场霸主地位,还背负着巨额亏损的包袱。 “造成北京吉普困境的有四个主要原因,一是产品结构单一,2020 型号30年没变样,切诺基18年不变样,这样的产品结构怎么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二是产品质量问题,在产品热销的时候我们没有注重质量问题。三是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内部管理有问题。四是销售网络很软弱,公司成立18年来从来没有在销售网络上投过钱,销售依赖过去的机电贸易公司,随着我国贸易和流通体制改革,这些公司的优势消失殆尽。产品是船,网络是水,水没了船当然走不了。”对于北京吉普公司的问题,在公司工作了16年的童志远非常清楚。 童志远还透露了一个特殊原因,在1997年的时候,由于离中外双方合同期满只有5年时间,双方的继续合作问题悬而未决,从而导致了经营上的短期行为。 针对这五大失误,北京吉普汽车公司一一予以弥补:和戴克公司续签了30年合作合同,避免了经营中的短期行为;准备“一年推出一个新产品”,解决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在内部管理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原来8000人的庞大公司已经“瘦身”到3000人;从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出发,在管理模式上吸收了三菱和戴克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整合了原有的经销商体系,重新指定了49家三位一体的品牌销售商,目前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80家特约维修店。“我们的公司总经理是美国人,销售公司总经理是新加坡人,我是中国人,还有日本人、德国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国际团队,我们就是要用全国、全世界的力量办好北京吉普公司。”看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北京吉普公司在人才使用上也摆出了“全球采购”的架势。 知耻近乎勇,但愿“速跑”的到来是北京吉普公司脱胎换骨、开始“速跑”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