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火了 汽车消费信贷依旧“热而不销” |
作者:[ 杨燕青 雨泓 ]
来源:[
人民网
]
|
|
当前,汽车消费热一浪高过一浪———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对于汽车消费信贷这一潜力巨大的金融领域,不仅国内金融机构皆摩拳擦掌,外资专业汽车金融公司也已获准进入这块宝地。然而,目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市场发展尚未起飞,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去年仅有6%的新车购买享受了融资服务,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汽车贷款总额不足百亿元,29%的人因手续繁多、费用高而放弃贷款,35%的人表示宁愿辛苦赚钱一次性付清,也不会贷款买车。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几大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的增长也十分有限。
汽车消费信贷的“瓶颈”究竟在哪里?除了各方经常提到的贷款方式本身外,值得关注的真正瓶颈其实是国内还缺乏一个稳定的汽车消费信贷体系。发达国家汽车消费信贷兴旺,其根本原因在于拥有完整的汽车信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个人信用制度健全、抵押制度完善,一切金融活动为资信公司记录在案,并实行了网络化,从而免去了银行鉴别申请人相关信息的繁杂劳动,不但节约了贷款成本,也使贷款手续简便化。电脑可以查到借款购车人在购车时登录的全国统一号码,防止了借款者将未偿清车款的汽车异地抵押、出售等行为。而抵押制度的完善使借款者无力继续偿付贷款时,贷款银行或公司可不经过法院直接将车扣押收回。
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还处在建立阶段,离完善还有相当长的路程。消费者为证明自己的还款能力需诸多手续,十分烦琐,即便如此,银行也不一定能真实地评判客户的信用等级。缺乏全国联网的汽车登记系统也是问题之一,这造成银行贷后跟踪监控环节薄弱。此外,相关法律法规也不配套,缺乏个人消费信贷的担保及保险制度,一旦发生借款人违约或车辆抵押物纠纷时,银行就会耗时耗力,法院还得介入,极大地限制了业务的开展。据银行人士介绍,一笔汽车消费信贷操作程序在我国至少需经过7个机构,包括经销商、银行、保险公司、整车制造商、公安局车管所、交管局以及公证机构,有的还牵涉股票登记公司等。
银行制度的限制是国内整个汽车信贷体系中的另一个障碍。由于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行业,要求融资机构具备很多专业知识,而目前国内唯一能提供汽车消费贷款的商业银行却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西方汽车信贷体系将汽车商和汽车金融公司融为一体,通过汽车专业信贷公司配合品牌促销所进行的车贷利率分档等措施,可以拉动本品牌的销售和市场份额,可以经营目前国际流行的分期租赁汽车业务等等,给消费者提供更合算的选择。
由此看来,要使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改变“热而不销”的局面,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和担保制度并完善相关的法规。好在随着我国个人信用联合记录试点在上海的开展,我国个人资信的“灰箱”正逐步打开。国内新近涌现的汽车金融机构由于本身不具备融资功能、自身网点不多,大多选择了与国内大银行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展业务———如工商银行总行和南京菲亚特集团合作,这是银行首次在消费信贷领域中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前些时候,工、中、建行等也与通用汽车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看来只有借鉴国外先进的市场经验,同时形成本土化的特点,逐渐拓宽制约瓶颈,才能使汽车消费信贷在中国真正走热。
|
|
网站登记 - 我们的客户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8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