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02年,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产业迄今为止最为轰轰烈烈的一年。先后掀起合资、重组狂潮,价格战一轮接着一轮,新车辈出,进口车销售旺盛。
汽车产业:汽车集团正崛起
今年内,汽车界合资、重组的事件有十几个,其中,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大”,即一
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最大的合资项目有三个,即一汽与丰田、日产与东风、北汽与现代的合资。其中东风日产合作被称为是“史无前例的,为国际合作带来了全新模式”。另外东风还和法国PSA集团提升合作,标致轿车重回中国。
今年国内汽车业最大重组案———一汽和天汽的联合突破了原来国有企业间简单的资产划转、合并的办法,采取以优良资产进行重组的方法,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上汽先联手通用入主柳州五菱,打造中国微车巨无霸。接着上汽、通用、上海通用三家联合重组烟台车身有限公司,而以上海通用为主导,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重组的全新模式。
有专家提出,中国轿车领域已形成了以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为主导,以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集团、昌河集团、华晨汽车、北京现代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3+X”的崭新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表明中国汽车已告别“散乱差小”,一批初具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集团正在崛起。
价格战频仍
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汽车的产销增长了40%以上,被汽车界称为“世界的奇迹”。自从去年底因为期盼加入WTO后降价而形成的“持币待购”现象在今年初过去之后,各地的汽车消费都呈现出大幅度上涨的趋势。
伴随着消费的增加,国内各大厂家纷纷推出新产品。据统计今年来在市场出现的新车品种包括派里奥、波罗、NISSAN新蓝鸟等达到10多个以上,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
今年车市购买力的释放可以说是以价格战为发端,夏利2000的大幅度降价,导致整个经济型轿车价格的雪崩。紧接着,各种品牌的经济型轿车开始降价,一些新上市的经济型轿车的定价策略也因此较以往发生了变化。
进口车仍供不应求
经济型轿车降价也上溯至中高档轿车,一些品牌的厂商尽管再三宣布不降价,但在销售上以给予各种优惠的方式变相向消费者让利。有的厂商,比如别克、帕萨特等采用出简装版的方式,达到降价的目的。
在中国加入WTO之初,由于对降税之后,进口车价格究竟如何走势判断不清,进口车的价格陷入混乱之中,同一款车的价格,在不同车行、不同地区价格差异达到3万~4万元之多。一时间,进口车经销商也如坠云里雾里,有的高台跳水,开始甩卖;有的等待观望。但随着第一批新关税车的进入,市场渐渐明了,供不应求仍然是主旋律,于是价格开始稳定,并且随着供求的变化小幅波动。
另外,今年第一批进口车的发放,比往年后移了几个月,导致市场出现一种饥渴状态。又由于一些经销商对大势做了错误的判断,绕开许可证管理通过境外银行开立信用证定车,但今年的整车许可证实际并没有增加多少,结果很多车到了保税区却无证报关,这样导致进口车许可证价格飞涨,一张许可证的拍卖价甚至达到13万~14万元,一度使得进口车的价格跟降税前价格没有什么差别。
专家点评: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曾庆洪:2002年可以说是“中国的汽车元年”。综观全年,中国轿车市场有如下显著特征:一、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关税下调,汽车进口配额增加,导致大部分品牌价格下调;二是今年的轿车市场增长幅度大,根据中国政府十五计划的预测,2002年轿车市场容量为84万辆,但是1~11月轿车市场累计产量97.9万辆,累计销量102.8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8.4%和51.8%。产销率达到105.1%,呈现销大于产的良好态势,全年预计达到115万辆,预计明年将超过130~140万辆。三是汽车行业重组、合并速度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