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记2013】2000万辆背后的十大争议

回首2013年中国车市的风云激荡,产销双破2000万辆也许是最好的注解。但是,透过这一辉煌数字的背后,中国汽车行业却始终在争议中摇摆前行。这些争议,我们曾以新闻的视角关注过,讨论过,调侃过,它们均在2013年掀起过一丝波澜。重温或许就是一次反思,我们需要知道,中国汽车行业在由大变强的过程中,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冲击和蜕变。

作者:翟赫 桑大伟

特斯拉:冬日里的"一把火"

特斯拉又“火”了。美国加州奥兰治县当地时间11月15日,正在车库充电的Model S在凌晨三点突然起火。特斯拉官方认为产品没有任何问题,尽管这是Tesla Model S第四次引发火灾了。在2013年,这家公司几乎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的代名词,消费者青睐,资本市场热捧。尽管如此,我们仍无法忽视“起火”事件背后的影响,包括中国的众泰、比亚迪,美国通用沃蓝达、菲斯科等在内的电动车制造商其产品都有过起火或自燃事件。起火背后的安全因素成为电动车企业目前看来迈不过的一道坎,特斯拉也无法幸免。尽管马斯科宣称要坚持独立,但资本市场已传通用欲收购特斯拉。成为先驱还是先烈,愿特斯拉的运气不会太差。

汽车召回:看上去都很美

2013年1月1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高不上线的罚款成为《条例》的亮点。出台一年后,2013年全年,国内汽车企业共召回汽车数量达到了了531.1万辆,创造了2004年我国开始实施缺陷产品管理制度以来的新纪录。为2013年汽车召回叫好,531.1万辆的召回数量体现了一种进步,高兴之余,汽车召回还有一些困惑有待揭开。在《条例》出台一年后,还没有哪个厂家所触犯,我们所看到的是“一团和气”,于是我们看到某品牌在美国因为油耗标示而被重罚,而在中国出现问题却是一拖再拖,问题厂家的问题产品在考验着《条例》的执行力,也在考验着用户的耐心。2013年那些一拖再拖的品牌,消费者不会忘记你们。

汽车限购:"懒政"治标不治本

2013年12月,天津成为“北上广”之后,又一个实施汽车限购政策的大城市,标志着汽车限购必将在未来几年全面蔓延。但与此同时,这次没有“缓冲期”的突然袭击也被很多人斥责为“政府间的跟风之举,是一种懒政的思维”。业内专家认为,以限购来治堵治霾的路子可以说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等同于剥夺了很多民众购车开车的权利。从市场的角度看,限购不但会制约和阻碍车市新一轮的增长周期,致使市场增速重新回到两位数以下,而且还会进一步挤压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空间,持续降低其市场占有率。

汽车三包:解不开的"霸王条款"

2013年10月1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正式实施。“汽车三包”首先对生产者、销售者、修理者进行了规定,其次,对消费者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这个角度来说,“汽车三包”对汽车销售过程中遇到的纠纷提供了解决的依据。不过,在观察“汽车三包”政策后会发现,三包政策并没有细化,可执行性并不强。在实际执行中,汽车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新规笼统的规定让争议出现后,很难判断责任归属。同时,面对服务条款中的“霸王条款”如何去规避和辨别。“三包”还有太多问题待解。

合资股比开放:趋势不可阻挡

2013全球汽车论坛上,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林语出惊人,他表示开放股比的政策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中外合资企业股比放开的可能性完全存在。而且从长远战略角度来看,汽车业合资股比放开虽然是把“双刃剑”,但趋势不可阻挡。对中国车企来说,保护性政策不是永久的保护伞,中国汽车企业不能长期靠政策优惠生存,过度的保护只会使得弱的企业更弱,这样汽车工业没有办法变的更强,在适当的时机开放股比限制,促使企业积极投入到市场竞争中,我国汽车产业也许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雾霾:汽车究竟惹了多大祸?

汽车尾气对雾霾的“贡献”究竟有多大?22%还是4%?至少环保局和中科院的结论截然不同。2012年北京环保局公布的数据,机动车尾气排放要占到PM2.5来源的22.2%,是其中的第二大罪魁祸首。但中科院张仁健研究员最新发表的论文则认为,汽车排放对PM2.5的“贡献”不足4%,绝非造成雾霾的真凶。一个是官方结论,一个是科研结果,答案差异巨大,我们究竟该相信哪一个?截至目前,事情的进展是:中科院紧急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该院已召集相关专家进行探讨,“得出的一致结论是”,4%这一数字被严重低估。

日系复苏:钓鱼岛风波引发的变革

历经2012年钓鱼岛事件引发的市场风波,日系车企在2013年全面复苏,至2013年11月已经成功逆袭德系,重夺车系单月销量冠军的宝座。而且在很多业内专家看来,2012年的钓鱼岛风波,实际上也是日系车企积弊回调的一个引子。众所周知,在中国车市上一轮发展过程中,多数日系车企都偏向保守的作风,产品投放不足,产能建设过慢,直接导致市场竞争力持续下降。但是在历经过一场大的风波之后,迅速变得成熟的日系车企却已经纷纷启动了本土化战略,技术引入、产品更新日益增强,绝对可说是因祸得福。

新能源补贴:难打破的地方保护

新能源补贴不是从2013年开始的,但是新一轮补贴政策的出台多少有些“难产”。依照规定,除了对补贴标准和补贴金额做出相应调整外,新一轮政策最重要的规定即采购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只不过,在推行的过程中,各式各样的地方保护可以说是在所难免。以比亚迪最新上市的秦为例,目前这款新能源车能够在深圳享受7万元的国家+地方补贴,地方以1:1的方式进行补给。但是换做其他城市,相应的地方补贴细则却迟迟未能出台,北京、上海更是有可能将其直接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

汽车电商:"玩一把">"常态化"

2013年,汽车厂商的高调加入使得“双十一”购物节又新增添了一大生力军。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与真正的电商相比,现在汽车电商能够提供的却只是一个平台,而非全面到位的服务体验。也可以说,纯粹依靠电商销售汽车至少从目前来看还为时尚早,汽车电商的时代并没有到来。多数业内人士看来,类似“双十一”这样的活动最多只能算是一个营销方面的噱头,“玩一把”的心态远大于“常态化”。而汽车厂商之所以愿意参与这类活动,其实也并没有把销量作为考核标准,或者说形式上的意义远超过内容本身。

进口车暴利:上百亿利益谁敢碰?

2013年8月18日,央视曝光同款汽车国内外差价超过百万元,炮轰厂商牟取暴利。与此同时,人们质问:中国“入世”以后,进口车关税从80%降到25%,曾一度高达10万元的进口车许可证被取消,人民币也在不断升值,但消费者却为何仍无法享受到进口车的低价福利?原因:作为进口车经营链条的全国掌控者,各大汽车企业在华设立的投资公司已经实现了对进口车资源、渠道以及定价的全面垄断,他们提前为自己预留了最为丰厚的利润。而且短时间内,中国政府也很难在WTO的框架下,触及动辄上百亿元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