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汽车频道 >> 第二届汽车周 >> 汽车风云对话 >> 油价飞涨带来汽车产业革命 >> 访谈现场

风云对话之四 油价飞涨带来汽车产业革命

AUTO.SOHU.COM  2004年11月25日11:18  搜狐汽车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主持人(闻风):欢迎您关注风云对话第四期我是主持人闻风,这期我们的话题是油价飞涨对国内汽车产业的影响。我们请到了四位嘉宾。分别是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的高级经济师田大地先生、原亚汽万江先生、车友报的总监郭鹏、还有搜狐汽车评论员的孟京涛。今天我们讨论油价的问题,我们发现2004年中国,老百姓发现汽油不断上涨,那么到底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在今年出现这种情况今天首先探讨这个问题。既然田老师是中石油专门做技术研究的,我首先问您觉得为什么2004年会出现油价的变动?

  田大地:今年油价上涨实际上是去年3季度开始的,这主要包括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天气方面的原因,尤其重要的是政治上的原因。比如伊拉克的局势,还有很多国家大规模罢工等等。从去年4季度到今年为止油价上涨了大概30%以上。中国的油价现在已经跟国际油价挂钩了,那我们肯定要上涨的。今天既然是搜狐的汽车周所以我们主要还是谈谈汽车。

  主持人(闻风):我知道您对于国际上石油的油价的变动或者市场行情有过深入的研究,我请问在欧洲国家油价一般比中国高,它们油价中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刚才您谈到了是税。能不能介绍欧洲的油价是由哪部分构成的?中国现在的油价是由哪部分构成的?

  田大地:欧洲和其他的发达国家,大部分油价市场价格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市场化。以欧洲为例,欧洲发达国家的的油价是相当高的,它的油价构成是这样的比如汽油价格的构成。首先一部分是为了炼制汽油所构成的原油;第二部分是炼油商所投入的成本和它应该赚取的利润;第三,销售成本和所要赚取的利润。这之上政府对石油征收了很高的税务,这样使得欧洲发达国家油价相当高。比如说英国今年10月份平均水平每升0.4美元,政府在这上又增加了很多税,这样使得英国的10月份汽油的平均价值每升1.5美元左右。当然欧洲像法国、德国都是类似这样的水平。美国在发达国家里税是最低的。法国现在汽油经济成本大概每升是0.4几美元加上税以后才0.53美元。

  咱们国家的油价是国家发改委根据一种定价的公式跟国外的油价挂靠的。公式是根据亚洲的新加坡市场、美国的纽约市场和英国的市场的现货价格加上适当的运费、进口关税再加上百分之十几的增值税再加上汽油,每吨277块钱的消费税,这样构成咱们国家的油价。咱们的油价里税的水平是非常低的大概不到20%。

  主持人(闻风):这就联想到了我们去年到今年一直探讨的话题就是费改税的话题,大家一直才炒作这个话题,到底费改税改的是什么?这个我相信可能车友报的郭鹏,您作为媒体应该比较熟悉,您能不能给我们说一下费改税到底是指什么?

  郭鹏:探讨越热的热点这样的政策出台越慢。今天税这个话题已经从一度的热点变成了一个不是特别特别前沿的一个焦点问题的。是不是费改税这样一个问题再不会动了呢?显然是不对的。费改税不管是高层、政府角度还都是依然在高度的关注它。最近关于费改税出台的一些政策考虑我们也了解到一些信息,现在专家认为费改税是势在必行的,而且对税率也提了相应的观点这个范围是30%到100%。相对国际税率来说100%高不高?听起来比较人了,但是国外比我们高得多的国家有都是。比如欧洲法国最高可以达到300%,日本这样的国家相对低点是120%。美国的税率它只有30%,所以这个国家应该说对于汽油这块政府加的负担并不是很大。所以正是因为这种税率它决定了汽车产业的结构和构成。刚才你问到的为什么要费改税,实际上是为了让使用人,特别是我们的终端消费者,消费汽油的消费者能够比较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控制自己的支出。这种有控制的支出的话对每个人政策上讲是平等的。比如过去征养路费,它是一个定价,不管是开宝马的还是奥拓的它税是一致的。这样的话对于能源的调控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实际上至于说费改税以后,为什么要这样调整,也是因为只有把费调过来改成税才能让消费者的支出保持住,一是追求一种有效使用,二是合理支出。现在费改税的话应该说对消费者的绝对值增加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税率调升以后消费者对于用油的支出会增加的。这样的政策显然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汽车产业的结构都会起到一种政策的正面的导向作用,我们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孟京涛:我认为费改税是很公平的,就是多走路,多交税。但是对于公路运输业来说,比如农业油、农机用油,包括出租业来说这个应该以运输为营业的经营者,对燃油的消耗量要比普通的人大得多。所以这个政策对他们来说有一些瓶颈。

  主持人(闻风):我想国家更多的是考虑能源安全的问题,因为这么大的国家需要能源、需要石油的地方非常多,现在考虑到国家整个安全的话,那要考虑到节省或者合理的分配使用。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谈到他们使用车的时候,他可能并不是很能够考虑到这些大的问题,他们考虑到我开一辆车,我耗多少油花多少钱,我能承受的话我可能就买汗马,如果承受不起的话我就买一个经济型的轿车,这种心理,从道路上或者安全上会不会用油造成影响,是不是培养消费者一种观念让能源能够有序的开展?

  田大地:西方国家有这样相应的教育。当然中国也应该做这些工作,但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五花八门的,每个人有自己的消费行为,但是政府要通过各种政策来调节这个东西的。另外通过各种宣传教育使得消费者有一个良好的消费习惯这也是必要的。

  孟京涛:谈到车的排量以及购买力方面的话,国家应该有一个支持,比如支持节油的轿车、节省能源的轿车这些车购买的时候应该有一些政策。

  主持人(闻风):现在我们国家石油主要依赖进口,国内的油价会不会有一天涨到像发达国家一样的水平?

  万江:我觉得刚才田老师也说了,实际上中国现在油价很大一部分还是我们的成本加上企业的利润。尤其像欧洲国家它油价上加了很多税。欧洲之所以这样是希望政府能给消费者一个导向性的作用。因为历史的角度讲欧洲国家它自己能源的储备相对比亚洲国家低很多。所以整个欧盟政府有一个非常强的,对能源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节省使用的导向作用。这也是你可以看到欧洲国家跟北美、尤其是美国它在石油包括成品油方面它税率调控的措施,它的政策导向不一样的。从整个政策导向来说中国政府现在也在逐渐意识到这一点了。因为以前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进入中国还是2000年以后大规模的进入中国,以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非常低,这样整个矛盾就暴露得不是很激烈。随着汽车的拥有量的增加,尤其私人轿车拥有量增加,每个消费者有自己消费的喜好和行为。通过教育是一个手段,另外一个手段是需要国家有一定的政策,实际上费改税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性的政策,加了一部分税以后,油价高以后就促使消费者、普通老百姓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买适合自己的交通运输工具。随着中国汽车产业逐渐扩大,包括轿车进入家庭普遍增加,实际上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性的影响,其中包括对中国能源结构造成的压力,包括环保等等方面的压力。可能各位也听说过,最近国家颁布出台了一个新的研究性法规,它很大的特点跟别的国家不一样的,别的国家都是推荐性的,中国燃油经济性法规将来是要用强制政策的,它涉及了2005年-2008年两个阶段性个门槛,2005年相对低一些,2008年高一些。据我所知行业内有一些调查机构根据2005年、2008年两年门槛的两个标准做过中国现有轿车市场的调查,能够达到2005年标准的,我们现在只有70%-80%的产品能够达到这个比较低的门槛。2008年门槛的要求跟目前欧洲国家的法规是基本持平的,还是说明我们中国包括整车的技术、从汽车技术角度来讲跟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想这也是中国政府颁布这样一个法规的目的。因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是以合资为主,鼓励或者说有一些导向性的作用,希望国外的厂商跟他们一个力量,一个动力,然他们尽早的把新的节能、环保的技术带到中国来。这对中国消费者从长远来说是非常有益处的。因为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目前来说消费者感觉不出来,随着环保状况的逐渐弱化将来大家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越来越大。这是西方国家一直走过来的历程,这个我们不应该忽视,大家应该意识到。

  主持人(闻风):我相信消费者能够理解您说的这些话,就是我们应该节省能源考虑环保等等。但是他可能关心实际的问题,比如说我到底什么时候油价能涨到欧洲那种水平?比如现在3块多钱一升油过段时间会不会变成10块多钱一升油,他们非常关心这样的问题。来自车友报郭鹏你有接触到这些问题吗?

  郭鹏:现在消费者对车油价的关注度高过了以往。几年前一段时间内是相对平稳的,但是油价从2.2元涨到今天的2.66元,它比以往的增幅显得明显多了。因此消费者消费感觉中就感觉到油价在拉升了。刚才主持人也讲到了这里既牵涉到能源安全问题,我们国家去年2400多万辆车消费掉了2800万吨成品油,汽车的增量并没有因此而下降,今年大家说汽车降入了低谷,这是汽车人自己的感觉,如果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增长率来讲,汽车接近20%这样的增幅实际上还是相对高的增长率。想追求一种爆炸式的增长我想也不是太好的事情。从能源安全角度讲对汽车这个领域做一些适度的调整也是国家考虑的因素之一。因素之二就是环保问题。环保最近大家可能关注到一条信息,北京曾经有媒体就针对中石化、中石油的油价进行过一段的关注,这也是要求2008年北京搞绿色奥运那么谁来做贡献?车尾气排放这个贡献是必须做出来的,但是靠老百姓自己掏腰包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从成品油这块直接入手是属于比较强制的了,但是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国家对价格进行评测、认定这也是构成油价涨的因素之一。与此相关还是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比如说这里应该为中石化、中石油说一句话,很多人说这两年油价暴涨,包括今天的题目也是用飞涨,其实远没到飞涨的时候呢。现在只是涨了一下,这种涨不是中石化、中石油涨的,中石化、中石油从企业本身来看企业非常高,特别是在整个体系下。但是它的利润不仅仅来源于成品油的销售,还来源于汽油等等多个环节。第二个成品油价格是国家发改委制订的,为什么国家定价?这显然是跟整个经济发展、需求、包括老百姓国民收入都是相关联的。因此这个价格是一个非市场化的价格。现在的油价在中国相对来说还是不高的,原有我们跟国际上是接轨的,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提炼等等诸多环节到销售,这些多成本积聚以后我们用油的成本是比国外高的。所以这样的体系下,可能产生了消费者对油价一种直觉性的评价。今天这个活动也非常有意义,让消费者清楚我们是否对消耗油支付得过多了。很多人会考虑一次性支付,特别是中国买车愿意买有点面子的车,于是他只算计目前有多少钱,买多少钱的车,很少人关注我买了以后一年的使用成本是多少,这就意味着油价在他使用的过程中还不是真正的压力。

  主持人(闻风):油价并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

  郭鹏:过去计算一辆车的使用成本很简单就是正常保养加上燃油消耗。现在消费者开始关注了售后服务的配件价格、燃油价格。就是因为这些现在的成本超出了它的使用范畴。我们现在关心油价还会再涨吗?一定会再涨。尤其是费改税之后肯定会涨,如果按照100%,那可能就是油价到了6、7块钱。你能不能承受这我们还需要另外的分析。从这两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来看,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特别是用车的大中城市实际上它的增长速度是超过燃油价格的增长速度的,因此燃油价格的提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政府的开销也增长了,这样一个背景下,我想不会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作用。

  郭鹏:早期的时候农民用油确实需要保护,过去也探讨过“粉色”汽油,再一个就是出租车,北京现在6万多辆出租车市场。当汽车时代来临出租车实际上是不足的。今天出租车为了考虑到国情和老百姓的方便性它是有一种抑制的。

  主持人(闻风):我们现在接触比较多的出租车司机就是油价上涨了,但是份钱增加了。提到这个问题我们想到到底汽车跟油是什么样的关系?油价的涨落对出租车的运营会有影响,那油价的上涨对于汽车销售会不会有影响?

  孟京涛:首先油价的整体上涨不单单是指汽车行业。很多行业运输成本增加那货物成本也速之增加,单从汽车行业来说油价上涨可以选择低排量小型车。随着今年油价的上涨消费者已经从高排量轿车向低排量轿车转化了。我记得今年4月份左右大家还追求1.6升的,后来5月份2.0升,当时1.6升排量轿车车型是对的,竞争也最多。6月份当时赛纳、东风、华冠、这些都是1.8升。但是随着油价的上调消费者以前在追求高排量轿车现在反过来了奥拓的涨价就说明低排量轿车逐渐受到了欢迎。这主要还是由于燃油价格的提高,减少费用。

  主持人(闻风):我觉得经济型轿车一直销售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我也跟长安的相关人士探讨过,他说现在微型车一直卖的还是不错的,是不是因为整体国民的消费水平问题?

  孟京涛:一个是消费水平其次就是然有价格。大家可以看到各个企业包括汽车大排量轿车的企业、2.0也好、3.0也好,都要搞节油大赛,就告诉消费者我的车虽然是2.0排量的我耗多少油,其实汽车市场已经意识到消费者对价格的关注才搞各类的大赛也好。所以消费者目前在汽车消费中,因为我跟消费者谈过,你买车首先关心什么?以前关心这车有什么配置,最高时速多少?但是现在很多消费者抛出价格以后,他们最关心的是耗油多少。这个问题成了消费者关心的第一个问题,然后才是速度。所以低排量今天能够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我认为还是跟油价有关。其次刚才万江老师说了,油品质量有待提高。现在国内的微型轿车也好,中型轿车现在还好一些,中型轿车整个发动机的技术能达到跟国际接轨的水平了。但是微型轿车特别是夏历、奥拓还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如果它的水平能达到与世界同步的水平,它的然有消耗量还会减少一些。现在这些车省油省在发动机的排量上,但是没有省在技术上。咱们如果在车身以及发动机方面加上排量那这车会更省油。但是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个油的品质需要提升的问题。

  主持人(闻风):我们曾经探讨今年对于车市来说是特别冷的一年,这个您觉得有没有对燃油价格上涨的概念在里面?

  郭鹏:今年的冷一个是2005年车市的预期。第二个因素2003年非典以后激发了,就是把一帮可以再忍受一到年两人购买力提前释放出来了。这样过程中新车型很多企业做出了承诺每年做一个新车型,这样使得消费者有一个再等一个新车型的概念。我想其他一些覆盖因素包括一些人比如觉得交通的困扰,也包括油价的拉升。但是油价的提升我始终认为它现在还不构成主要的因素。当你买一个1.6升和2.0排量的车的时候油价并不是始终决定了一切。但是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产生油价会对你的购车行为产生影响?可能我们通常会在10-12之间是一般消费者,百公里油耗可以容忍的。但是超过了12个,比如说北京早期生产的切诺基,为什么它的卖量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长呢?就是它的燃油耗量使用起来很高了。

  主持人(闻风):对于你的观点我不太同意,您说10-12大家可以接受,这个是经过市场调查?还是周边的统计?

  郭鹏:我们是说轿车总的过程比还是一个金字塔型的,对于买相对便宜点的车的人,它的排量决定了油耗不能这么高。有一个人决定买一个2.0还是2.3的时候,这样发现大排量的车油价会拉升,拉到这个12、13油耗线的时候他们还是可以承受的,如果再高那就会自动下浮一个轿车的等级。我的一个朋友算过帐买一个雅阁和买一个低端的SUV买雅阁价格相对高一点,燃油少了。买SUV有性格,依然可以保住我的面子等等各种心理需求。但是他算了买20万的SUV,就算油耗高一两升,增加的油量还不如油价加价的摊价呢。那自然油价的构成对他买什么车还是起到了核心作用。

  主持人(闻风):现在据我们调查,北京市面上行使的车辆中,占绝大多数的还是属于经济型轿车。比如捷达、奥拓、夏历、这些车型是最多的,它们油耗如下超过10个就已经超过消费者的预期了。比如一个月加四箱油,一箱油加40升,现在这个价格差不多就得在150块左右了。那加四箱油就差不多600块钱,如果油耗增加一个月加五箱油那对于开富康或者奥拓的人来说增加150块钱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所以我觉得占大多数人的接受力应该是在10个以内。

  郭鹏:有些人是追求高档车型的时候考虑蚝油的问题。比如开一个3.0个车,老百姓俗话说这个车会“喝油”。就是当你追求高档车的时候可能大多数不是绝对富有的人他有一个心里线就是别超过12最好。对这个车的评价也是比较好的。但是对于经济型轿车的人,就是8个左右,如果9个大家觉得你开车不对了,或者车有问题了。但是是不是8个左右就是合理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现在从我们的制造技术燃油的水准等等有一种约定熟成。现在7、8个油耗的车被大家认可了。

  孟京涛:我具体燃油多少升大家能够接受?我感觉还是在于购车的使用是什么?刚才谈到SUV,低档SUV燃油消耗也很大的,但是为什么去年那么好卖,今年总体来说虽然车市低迷但是SUV还是说得过去。这主要是他们以车挣钱,他们是通过以车养车的形式。所以说主要还是看你用车用油具体是干什么。

  主持人(闻风):您觉得买低档SUV的人他们用车主要是什么?

  孟京涛:我特地考察过一次,看到很多SUV的车去买菜、装货等等。SUV转型成为了都市的货车,而不是咱们所说的新型的越野车。

  主持人(闻风):我觉得它可能是两项功能兼用。

  郭鹏:SUV的构成太多的是长城的这种,当然它的外形很漂亮。所以大家不太追求油耗高一些就高一些了,舒适度差就差一些了。因为它价格低嘛,那自然就显出了品质的变化。真正的高档车像沃尔沃S90,中档一些的福特的翼虎,但是总量并没有形成大家所谓说的SUV的增长。

  主持人(闻风):它并不是我们生活中主要用途?

  万江:这个还是取决于国家政策的导向性。如果你到欧洲去你会发现SUV的市场占有率非常低你到北美去你会发现12升的SUV它是形成了一个美国汽车的文化。为什么会形成这么一个强烈的反差呢还是政府对燃油、税费等等导向性的作用。我想政府的导向性作用对市场的反应是起着一个主导作用的。我想中国的政府因为我们以前做过很多类似的工作,中国各级政府的官员有很多接触。我想正是因为中国现在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暴露出很多负面的问题。到现在这个时间必须要考虑,因为这个不光是一个对环保、对能源、从整个国家方面是有利的。而且还要兼顾普通消费者老百姓对他们是否有利。这是政府需要做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就是就是多方都是一个多赢的状态。我想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主持人(闻风):刚才万江也谈到的最近出台了一个强制的规定,这个规定的出台会不会对所谓的SUV的厂家或者高蚝油的厂家会一定的影响?

  万江:这个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像中国长城这类的产品它们的油耗是相对高的,它们的技术含量也比较低,这样等于是国家给他们设置了一个比较高的门槛,这需要企业做大量的技术改造。我想中国政府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因为这也是为什么2005年是第一阶段,2008年是第二阶段,它有一个阶段性的过渡性的门槛。这个时间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非常紧的,通常说开发一款新的发动机起码要3-4年的时间,如果企业现在没有考虑这方面的事情的话,那到2008年会是一个非常弱的企业了。

  主持人(闻风):这个规定出台之后你有没有跟厂家有过接触?

  孟京涛:这个限制没有根据汽车的排量和燃油的功率进行探讨。这个,我觉得可以说以降低车身的质量去躲避一个燃油的水准。咱们制订这个我觉得就应该你车的排量多少我给你设定一个值,这样是比较科学的,这样也可以促使厂家去把发动机的技术提高。但是主要说,发动机蚝油主要还是在发动机与排量上,还有车身重量等等。我觉得这两个方面综合一下制订这个标准是最好的了。

  万江:我想一个车的油耗多少它第一跟车的发动机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包括一个正车的技术因为它是综合的考虑,甚至这个车的风气动力学等等。这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可能厂家认为和简单的。因为我接触过很多厂家他们都简单的认为我因为政策上有一些误区我把车身重量提高,发动机排量降低了。他认为燃油经济性能够躲避。但是实际上如果你真正把这个车开发出来往往是适得其反的。这是等于用“小马拉大车”。比如原来用2.0的,现在降到1.8的,那油耗可能比2.0的还要高。因为这个标准的制订是参照欧洲和北美一些比较成熟的标准,欧洲它们是导向性的标准,它们标准的制订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因为他们经过20多年汽车研发过程的考验过来的,这个肯定是没问题的。企业如果想钻这个空子的话是很难的。如果他要钻这个空子的话,就是你这个产品可能达到了法规的要求,但是到了市场上消费者是不是会接受你这个车?这还是一个市场接受的问题。

  主持人(闻风):田老师也是一直没有发言了,给您一个问题。油价现在我们用了“飞涨”这个词,那会不会带来另外一种形态汽车产业的发展呢?比如新能源的使用?

  田大地:会。因为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它早晚要被耗竭。这次油价上涨很多人认为它是短期的上涨,有人甚至认为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历史上过去油价的涨幅总是有一个规律的,比如我们按2004年算1981年的时候油价曾经达到每栋81美元,1998年的时候就是18、19个美元。总的过程,开发新能源采取更好的节能措施的进程是不断发展的。这次油价的油价上涨我认为还是一个周期性的,这种情况下能源行业、汽车行业、以及环保行业等等都会在高油价的机遇抓住一个节能、新能源的开发等等。

  主持人(闻风):新能源汽车可能很多消费者觉得离自己比较远。前段时间我们看了一个怪车大赛,就是研发一些新能源的轿车,郭鹏您觉得新能源的利用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郭鹏:新能源的利用离我们已经非常近了。它已经进入到我们生活当中来了,只是什么样的新能源产品将来能够成为像汽车这样被广泛大量使用的而且是可持续使用的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从现在国际发展趋势来看真正成熟的产品,可能就是氢动力、电动。但是电动产品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对它只是顽固的就是顽强的坚守着,但是这么长时间来电动轿车的突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点。但是氢动力轿车几乎是零污染的,现在的轿车企业实际上走到了一个混合能源的道路上。他们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探讨节省能源的道理,所以混合动力在国际市场上是非常具有商业价值的。最近本田公司在中国也一直推荐它的混合动力车,这种商品化的前提依然是有很大的空间的。这样的过程中我们预计根据汽车公司的产品推进的节奏来看到2020年左右,可能混合动力车的商品化时代就基本上能够让大家看到了。也许它的价格随着政府补贴力度衰减它的价格有所提升。大家和同等级的汽车价格相比差距不会太大。政府可能针对消费者,除了给厂家以外可能还有一些税收的优惠。所以替代能源产品的开发我觉得还是离看得见的未来很近了。

  主持人(闻风):刚才我们说了原油价的上涨会对排量比较大的车型造成影响,那会不会对汽车产业结构造成影响?比如以后厂家开始大力研发小型汽车,燃油低的汽车会不会从此就是这样的趋势?

  郭鹏:我觉得我们现在汽车制造企业依然还每年真正进入到理性的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以今年的市场为例我们会看到更多企业积压了很多车各种促销手段用尽了,这是因为去年大家过度盲目乐观,有些企业就扩建,那么扩建有些企业是必要的有些是盲目的,就导致了放量增长。很多企业曾经放言说我们可以实现订单化生产了,但是大量的企业并没有按照订单量生产,那这样销售汽车的人压力巨大,所以他们在媒体上呼吁说车市为什么变冷。我始终不认为这个市场有多么冷。如果真正对市场的需求来生产的话那么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冷的。比如说前两天广州本田为什么它在这个时候下这么大的决心建第二个工厂,可能它随行就势了做了一些优惠促销但是总的来说它的产能是满负荷的。所以不意味着高档车一定要限量,低档车就是增加了。是不是中国人真的特有钱一定买高档产品呢?不是。而是说高档车现在在中国市场确实有空间。就是你手里有20万的时候不会买一个10万的车,这就是中国人的消费心态吧。比如买电视如果你有2万的话可能你要奔着背投走。所以这就是一个消费心理和消费不理智的问题。很多人会认为一辈子买一辆车,但是后来他会发现可能7、8年这辆车就出手了。所以美国二手车市场它的销量要超过新车的。可是我们现在二手车市场交易体系不健康,大家对二手车有一定的心理顾忌。因此所有人觉得买一辆车觉得用很久,要挣足面子,这个车就意味着我是在社会上某一个层面的人。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汽车媒体的记者买富康,因为他们首先具备了关于家用轿车的观念,而根据现代汽车工艺设计、根据停车场的状况那么这个车我们可能认为是理想的,今年两厢车已经成为的很我厂家的新卖点了这是一种消费观念过去了。那么现在是不是消费者观念很成熟很理性了,我们认为不是。媒体除了帮助呼吁降价、提高质量等等。其实媒体还应该不断的跟消费者分享怎么样合理消费的这样一种观念。

  孟京涛:我觉得以后小型轿车的发展将会很快的发展起来。就像郭老师说的,现在消费者如何看汽车,把汽车看成一个财产看成一个身份的象征。如果把汽车能够看成一个纯粹代步工具的话,那车型选择将以小型车比较灵便、比较经济,随着认识的不断加强,我相信两厢车小型轿车会在以后发展很快的。其中有一些今年的车辆价格大服务降价了。也就是说在不断降价的情况下,汽车作为一个资产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将来人们把汽车转化成一个代步工具的时候将小型车大行其道的时候。

  主持人(闻风):比如将来出台的这个限制的政策那会不会继续延续消费者的持续待购?

  孟京涛:前两年井喷行情主要是前几年的开放。我记得97年新奥拓和长安奥拓做的一万八千八奥拓开回家,当时是分期付款。那时候汽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萌芽状态,然后2001年、2002年出现了一个高峰,这个高峰包括汽车的改造、有一些居民的拆迁补偿这些都是很多方面的去构成买车的一个权力。至于说持币待购的话我觉得后续的能量还需要一、两年的积累。因为爆发以后还需要一个积累期,车从2001年到换型的时候那时候还要一个高峰。

  主持人(闻风):郭鹏您同意他的观点吗?

  郭鹏:对于每一个个体消费者而言很难判定的。但是我刚才讲了油价的上涨并没有达到阻止汽车发展的这样一个程度。是不是消费者不来买车,还是他续币待购这个东西不是一个油价问题了,也不是一个某一个政策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具体的现象它是很多综合的东西导致的。所以有时候预测家们,经常“很丢面子”,包括国家权威机构也如此,他预测增量是这样的话,没想到是一个巨增当他改过来只有又掉下来了这是没办法的。它不是一个规律化的东西,你可以做统计的时候相当一段时间内你可以做出它的变化值来,但是短期内法法做。比如影响车市的因素,比如消费贷款一度时间的终止,比如说今年的保险业500块钱以内限值,他觉得这也会影响他的消费心理。比如今年新出台的交通法规,等等再加上价格问题。不断的降价有没有补偿?再一个二手车市场不成熟,刚买了这款车,那款车新出来了我喜欢,可是这车一出手有一个利益的损失。这样就导致车市产品的多元化,随着速度的提升消费者认为我应该有耐心等一等。车市现在带中国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了,买第一辆车和第二辆车的人就有一种交接了。第一批买车的人到这个阶段开始想换车了,94年的时候还争辩能不能进入家庭呢,那时候政府还在讨论呢。98、99年的时候轿车开始进入中国了,到了现在是一个制高点了,再往下走就下来了。这个时候很多人更有耐心等,因为他们不急我有车开,只有那些买第一辆车的人,可能扛不过今年冬天了,他想还是先买一辆吧。现在二手车市场没有被激活,这里有不同行业具体的行业影响度问题。但是我认为总体上讲包括政府的一种引导性。比如说今年投资领域本来一直是地产业,但是最后紧缩银根的时候消息到了。其实政府总体的力量对汽车过热的消费实际上是一种抑制性政策。今年国家开始建立我们自己的石油战略储备协议,现在发现还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这时候主要靠什么?这时候他会适度抑制一下汽车总的消费量,当然他并没有采取文化硬着落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对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应该还是有利的。

  主持人(闻风):刚才郭鹏也说了,现在虽然说今年很多厂商都说冷,但是实际上还是有20%的增长,也就是说应该说今年应该比较合理的增长幅度了,只是去年它增长幅度太大了,现在人们也不好说幅度大是好还是坏,现在20%的增长比较平稳了,那消费者,我觉得一个人想买车的话他只要觉得价格合理,各方面配置合适可能就会买,你认为现在消费者是在等待吗?

  万江:这个要分林个不同的角度去看的。车是有市场细分的为什么发现今年年初奔驰、宝马这些高端车都进来了。因为能够消费起这些车的人,他对价格,包括他将来继续消费的成本,这些人敏感度是非常差的。越是低端档次的车,普遍的家庭轿车一次投资成本对他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消费。那么将来后续的包括油、税、保险等等,这些人把它真正用于代步工具,第一次购车的人这些因素都是他们越来越关注的。这是一个综合的因素,它是一个整个的消费环境。我们做市场分析的时候经常是把所有的综合因素列出来,好的我们是加号,负面的是减号我们用一个比较系统的分析才能做出来的。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刚才我非常同意郭鹏的观点就是说我们去年也好,今年年初也好,很多预测机构包括权威的国家预测机构也好,这些咨询公司也好,为国家的决策或者为一些大的企业决策做了各种各样的五年的、两年的、甚至十年的预测分析但是真正有哪家做的非常准确呢?我想这也不敢说我做的非常准确。因为我们不能看到更远的将来,因为你不知道将来会也什么样的东西,比如宏观调控的因素、保险业的调整、金融行业调整等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将来是一个正面因素还是负面因素很难说。但是高端车市场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增幅,因为这些消费者对它的敏感度来说是非常非常低的。

  主持人(闻风):请问田老师,现在石油对于车市的影响大家谈到了有影响但是不是主要的因素。现在作为消费者来说除了考虑油价的问题以外还非常关注油品质的问题。作为我们比如中石油它怎么样来保证我们油的品质有没有什么样的具体的措施?

  田大地:中石油、包括中石化肯定做了很多具体的措施。从它的企业形象、企业的长远发展它都会有很多具体的措施。但是个别加油站这些问题出现是难免的。刚才我们谈了就是汽油就业、包括汽车行业怎么样携手互相促进。像国外大的工业公司和石油都是一起携手来发展的。

  孟京涛:这就是一个责任的问题,要想把汽车工业技术提高最基本的还是燃油品质的问题。在提高燃油品质前提下我们才能谈到汽车整体技术的提高。

  主持人(闻风):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话题就探讨到这里,谢谢几位嘉宾的光临!朋友们如果您关心明天的话题的话,我们明天我们将探讨关于“进口车的话题”,欢迎您明天继续关注!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短信推广
“悬赏”鲜明个性图片
摩托罗拉和弦下载专区



搜狐商城
·汽车| 香水扮香爱车
·汽车|爱车清洁用品
·化妆|玉兰油惊爆价
·精品|运动休闲服饰
·汽车|送龟牌白金蜡
更多...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