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各大汽车厂商都在部署2007年发展规划。由于汽车业景气度和利润率与宏观经济指标高度正相关,因此车企除了要分析汽车行业内竞争及消费趋势外,还应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政府宏观调控带来的成本增加。
| |
2007年对汽车业影响较大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能调控。虽然业内人士屡次提出汽车产能不应一刀切,但发改委还是在近期发布通知,要控制汽车业新增产能,加速企业重组。
要真正理解政府为何要这样做,就要跳出汽车业,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今年GDP增速可能为9.5%,稍有放缓。对于一直很“热”的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定会继续加强。另外,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透露,今年用地指标将保民生,压工业建设。汽车业属于新开工项目多、投资规模大、占地面积较广的行业,因此受到“重点”控制不足为奇。
发改委调控政策对各企业影响不同。对于大企业来说,已在前两年实施扩产计划,受影响不大,甚至还有利好的一面。此次发改委通知强调,将重点解决“企业集团竞争优势不明显”问题,换句话说,政府将会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型集团将会从中受益。中小企业,尤其是正在扩产的企业,受影响则较大。据透露,吉利等企业扩产计划已受阻碍,这类企业应尽快调整今年的发展规划。
对车企影响较大的第二个宏观调控措施即是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作为“十一五”科学发展观的两大标志性指标,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面临“开局年”落空的危险,令中央决策层感到忧虑。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题为《共同谱写和平、发展、合作的新篇章》的新年贺词中也特别强调,“按照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也就是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方向。
对此,车企一定要高度重视。据透露,个别企业对于节能环保问题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在节能降耗问题上,此前部分地方政府有所抵触。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启动绿色GDP核算试点,试点省份要将环保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直接影响到地方官员的政绩,不少地方政府对此不满,甚至有省份要求退出核算试点。
然而,绿色GDP综合反映国民的真实福利,节能环保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在中央的支持下,绿色GDP核算工作肯定还会继续进行,节能环保方面的调控也会加大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部分地方政府对于节能环保问题的态度趋向于积极。江苏省率先发布今年节能环保的目标,并要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必须下降4.5%以上。就连一向被认为是受节能环保影响较大的山西也已经开始积极表态,近日出台了新的地区经济考评方案,其中GDP只占10%的权数,而环境资源等成为考核评价各级政府和干部的重要内容。在中央的要求逐渐“硬化”的趋势下,此前拖延或者抵触的地方政府将会逐渐向江苏和山西等靠拢。
落实节能环保工作将成为2007年各大部委和各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现在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已经和政府采购挂了钩,让不少企业措手不及。实施“国Ⅲ”排放标准的省份和城市将会越来越多,汽车制造使用材料、车内空气质量要达到标准等问题受关注程度也会提高,相关法规将会加快颁布和实施。
在这种情况下,车企的成本必然会有所增加,而且还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但大势所趋,车企不应抱有侥幸心理,而应争取主动,在年初制定计划时就考虑到这部分工作和成本,尽早进行技术升级。
车企首先要尽快达到“国Ⅲ”排放标准,尤其是商用车企业更应加快动作,否则将会重演2005年底部分车型被迫暂时退出北京市场的事件,而且到时实施“国Ⅲ”排放标准的城市增多,在售车型断档,车企将会遭受损失。其次,车企还应尽快通过国家相关环保认证,避免再出现类似落选政府采购名单的事件。再次,车企还应大力抓好零部件供应等环节,使用环保材料,保证车内空气质量合格,保证车辆零件的可回收率等,争取达到国家环保的相关要求。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