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媒体专区 > 《汽车观察》专区 > 近期更新

潜水中国14年 美国天合终于浮出水面

  潜水中国14年后, TRW终于浮出水面,它通过一场隆重的记者见面会来宣告自己已走上前台。

  2005年,中国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忽略了美国天合(以下统称TRW),在《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一书中,他的报告里提到了德尔福、伟世通、德国博世、日本电装、美国阿文美驰等众多世界零部件巨头,却缺席了TRW,原因何在?

  事实上,早在1993年TRW就将一项安全带专利授予上汽集团,1994年TRW和德尔福同时正式进入中国,当时正是大多数国外汽车巨头与国内合资的蜜月期。

但是,与颇受关注和略显张扬的德尔福相比,呆在中国14年,TRW却如隐士一般——在网络上你仅仅能看到一些TRW的例行消息,即使浏览一些专业网页和刊物,你也很难找到一篇全面介绍TRW在中国运营状况的文章。即使其他零部件巨头站在了媒体的聚光灯下,TRW还是一如既往地闷声做事。

  这种近乎地下般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05年末TRW亚太区总裁换帅,巧合的是,当时德尔福申请破产保护仅过去3个月。先是TRW亚太区总裁康爱德先生接受媒体的公开采访,2006年TRW中国区市场与业务开发总监孙星原和TRW其他亚太区领导人也通过媒体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从那时开始,TRW的各种消息开始慢慢多了起来。而当时的德尔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切到底是巧合还是预谋?

  面纱揭开后

  “TRW进入中国市场已有14年的历史,为什么直到今天才独立召开这样一个记者见面会?” 2007年3月7日,TRW在北京王府井天伦王朝饭店举办了一个隆重的记者见面会,首次举办这样一个全面的记者见面会,主人一时没想到会碰到这样一个“直接”的问题。

  不过,这并没有难倒孙星原:“以前,TRW的做法是:一是和一些技术性媒体联系,当时主要是技术的引进;二是通过会展来拉动和客户的关系;三是和当地政府一起来共同宣传安全概念等。现在,TRW在中国的业务发展非常快,也非常大,它在中国的投资额与销售额都有着惊人的增长。”看来,原因在于TRW市场和地位的变化。

  如果深入地分析,也许这与TRW对手的变化及其整体战略有关。过去14年里,即使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日益兴盛,TRW也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气势,它只是暗暗增兵中国,进行战略转移。TRW不断在中国进行投资和市场开发,几乎每年都要新建一个生产企业或服务设施,默默地将亚太区总部和亚太技术中心搬到上海。截止到2006年末,14年里TRW在中国拥有了10个生产企业和5个运营设施(其在中国的产业布局已达到15家生产经营实体),其中2006年10月和11月,TRW相继在京兴建了天合富奥汽车安全系统(长春)有限公司北京分厂和天合华北销售办事处,随着TRW华北办事处的成立,天合公司完成了其发展中国业务的一个重要步骤。不仅如此,同时TRW的销售服务体系也逐渐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扩大。从华东的上海开始,到华北再到东北,TRW一步一步耐心地积蓄着实力,TRW就像一只伺机而动的猛虎一般,它积蓄力量的同时还时刻关注着它的那些对手们。

  “过去几年里,北美的汽车工业经受了巨大的挑战,失去了许多市场份额。原材料涨价对整个汽车工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TRW亚太总裁康爱德(Ed Carpenter)对北美汽车工业的萎缩这样感慨道。在那段时间里,北美的大多数汽车企业包括零部件企业都或多或少地损失了市场。当2005年北美一些零部件企业也出现巨额亏损的时候,也许TRW觉得该是出山的时候了。

  虽然大多数国际零部件巨头都出现了巨额亏损,“However(但是),TRW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却达到了稳定的、良好的财务业绩。”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流露出康爱德的骄傲。

  据美通社对TRW连续三年的财务报道,2004年~2006年,TRW始终保持了预期的业务增长目标,这三年TRW分别以120亿美元、126亿美元和131亿美元向世人展示了它与众不同的市场活力。其中,TRW 2006年全年销售额较2005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净盈余为1.76亿美元(合稀释后每股1.71美元)。

  TRW总裁及首席执行官John Plant对此表示:“虽然2006年下半年公司的运营面临重重挑战,但是,我们的全年业绩依然强劲,并超出了2006年初制定的目标。公司在十分严峻的行业环境下,实现了优良的业绩,顶住了由于北美汽车制造商市场份额缩减和原材料涨价产生的巨大压力。”

  那么,我们不免疑问,为什么在北美汽车工业普遍萎缩的情况下TRW却能幸免于难?TRW的救世主到底是谁?

  救世主是谁?

  工会、劳资、医保、退休金……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TRW。当意识到这些可能成为发展的致命要害的时候,TRW 和伟世通、德尔福想到了一块——业务重组,关闭高成本的生产工厂是一条阵痛的捷径。伟世通在过去24年的时间里将北美25个工厂还给他的老东家福特,德尔福的类似做法反而引发了地震。幸运的是,TRW 获得了成功,“是TRW先知先觉?”记者不由疑惑地问道。

  “在北美有很多机构专门做汽车市场和战略分析,早在好几年前,世界上许多汽车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将来会制约企业发展。”孙星原这样回答,“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TRW成功关闭了17个北美工厂,这些都是必须的。”显然,这对于降低TRW生产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关闭工厂需要支付巨额的现金,TRW会不会像其他零部件巨头那样被高额关闭费用拖垮?

  “这得归功于TRW强大的现金流控制能力。” 康爱德这样解释TRW的财务,“当时面对北美汽车市场的萎缩,大家行动的时机差不多。当北美市场萎缩、亚洲市场增长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在进行业务的整合。TRW的整合早在8年~10年前就开始了。”“战略调整成功与否,在于你是否在发生变化之前进行调整。”孙星原这样补充。那么,TRW的强大的现金流的保障是什么?

  从近年TRW稳定的财务表现来看,TRW以先进的安全产品库、领先行业的多元化结构和全面的成本控制三管齐下的措施确保了TRW的财务优势。同时,TRW高额投入到研发以不断提高技术能力,进而扩大全球市场份额。这些与TRW的最终目标(着眼长期绩效、提高公司盈利和持久竞争力)有关。TRW自1994年开展在华业务以来,贯彻“立足中国、发展亚太”的战略方针,把亚太总部和亚太技术中心均设在上海,形成了稳步前进的可喜态势。

  TRW公布了2007年度全球财务报告,但是却对2007年亚太区尤其是中国区的销售业绩及其对TRW全年的业绩贡献三箴其口。据亚太区总裁解释,这是出于美国证券市场管制机构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发布的限制(因为TRW是纽约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原因),但是他同时承认,仅仅占TRW6%市场的亚太区业务拯救了其北美市场的衰退,并以此保证了“我们全球4%的业务增长目标”。这些成绩取得在全球许多汽车和零部件巨头业务倒退甚至亏损的情况下,实属难能可贵!

  “2006年公布的财务业绩超出上年预期,主要得益于TRW重组费用的降低,并与良好的净运营业绩和举措适时有关。影响与上年同季度对比的因素包括较低的重组费用,2006年较高的有效税率,和增加了2005年净盈余的一次性诉讼储备金缩减(计1800万美元)。”康爱德这样解释TRW2006年的业务增长。

  “2006年TRW的北美市场的减缩是靠亚太地区的增加来填补的。”孙星原肯定了中国区业务在TRW业务中的重要地位,并给出了一个数字作参考,“2007年,将销售额的4%用于在中国的资本投资。实际上,过去TRW在中国的投资要大大超过这个数字。”

  TRW提供的这样一个参考数据,其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们可以从中得出TRW亚太区大致销售状况来。我们通过一系列数字计算,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2007年TRW亚太区销售额为7.86亿美元。同时,孙星原还承认,TRW亚太区业务尤其是中国区业务的增长速度要远高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TRW相信,2006年和2007年其亚太区销售额对其全球销售额的贡献还将加大(上述所有销售额数据中不包括TRW所占股权等于或少于50%的合资企业)。

  可见,亚太区尤其是中国市场才是拯救TRW真正的救世主!

  TRW的下一步

  面对困境,德尔福2006年4月选择了全球业务重组,当问到TRW亚太区今后是否会进行业务重组时,康爱德表示:“TRW会不断在产品线、竞争力等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技术上,TRW不断做到前瞻性力求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来巩固自己市场地位;在全球基础上,不断加强和巩固和客户的关系,比如和德国大众、福特、宝马、通用,韩国客户的关系,会继续不断监测业务的发展。”

  对此,孙星原的补充意见是,汽车业的发展是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它寻求的是一个全球供货能力,整车企业希望为其供货的零部件企业能和它一起进入新的市场,TRW会考虑以不变应万变,由自己来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由TRW的竞争对手来决定。

  对于在东北、华北的投资,孙星原表示这对TRW很重要,“这里云集了日、德、韩、美等众多汽车厂家,TRW需要保持和客户一个非常近的距离,因为汽车需要在运输上保持一个非常及时供货的能力。”去年春季TRW开始在北京亦庄建厂,TRW把配件厂建到北京奔驰的隔壁……这些是为了拉进与客户和市场距离。今后,TRW将会从产品线、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强自己的能力,不断从全球技术来给与TRW客户提供系统支持。在东北、北京、上海,TRW会发展区域中心,华北业务办事处正是为了支持TRW华北业务的增长。

  今后,TRW在中国的销售服务机构还会增加。TRW售后市场亚太区总监兼总经理艾旭茂(Alex Ashmore)表示,TRW华北办事处不日开始正式运营。TRW将在中国区几大区域中心设立仓储、运输、市场和分散中心,其中,上海是一个大的仓储中心(TRW全球有18个上海这样的区域中心,上海在其中是比较大的一个)。其实,现在TRW在中国的生产企业不仅向中国的汽车企业供货,它同时还向亚太其他地区供货,甚至还应日本汽车企业要求向欧洲和北美供货,可以说TRW中国区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今后,TRW还会对欧洲业务和亚太业务进行整合。

  目前TRW在中国对国内供应包括底盘系统,转向和悬架系统、安全电子、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发动机部件、工程紧固件等的所有核心产品。它在中国的业务伙伴不再局限于原先的北美汽车伙伴,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已经成为它新兴的业务增长点。TRW的中国客户群涵盖所有大型整车企业,如奇瑞力帆华晨宝马江淮,一汽,一汽-大众,上汽,上海大众,上汽通用,长安福特马自达,北京现代,北京奔驰戴克,东风悦达起亚东风本田广州本田等等。

  “自主品牌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汽车和衣服是一样的,每个民族在购买时有一个区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以前是合资企业直接把国外汽车引进到中国,今后,中国汽车将根据中国的文化等来设计和开发。”孙星原这样解释TRW对中国自主品牌的认识。今后,TRW会为中国的自主品牌等中国汽车提供系统服务,“我们愿意和中国的自主品牌一起去开拓市场包括国外市场。”

  “TRW销售额的6.2%用于投入研发,其中1.2%是纯研发投入。今后,TRW将在中国建立实验开发中心,其中,在东北黑河,TRW已经建立了冬季实验场,它们具备开发试验主被动安全的能力。” TRW每年都会花不少钱用于研究开发新技术,这样才能保持它的领先性。

  “尽量在工程技术方面提供支持以达到他们希望出口的外国市场目标和当地消费者对安全的要求。中国自主品牌目前的出口走向是中东、东欧,下一步可能是北美和欧洲市场,这些市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TRW第一步是满足中国汽车企业出口这些市场比如美标、欧标的标准。” 孙星原这样描述今后和中国自主品牌的第一步合作。

  来源:《汽车观察》

(责任编辑:常亚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