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衣食住行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四大要素,在中国大陆的许多地方,现在衣食住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出行仍然存在严峻的问题,在特大城市,交通甚至成为市长最头疼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正常运转的因素之一。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王笑京 |
智能交通系统(即大家所说的ITS)就是在道路资源有限的今天,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和安全的手段之一。从1994年国际上对ITS形成共识开始,已经从实验室走入了国内外民众的生活,日本和欧洲的驾车人可以借助导驶系统避开拥堵,可以轻松地找到从未去过的地方,乘车人能够借助智能交通系统方便的规划自己的出行、远程购票、轻松换乘。在中国,我们的城市红绿灯正在聪明起来,我们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定购车票和飞机票,不停车收费也在中国的大地上开始应用。
在“九五”试探的基础上,科技部与交通部和公安部一起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了科技攻关重大专项 “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专项根据中国大中城市和高速公路的特点,集中力量在共用基础技术、城市交通智能指挥控制、公路联网收费、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等方面重点攻关,并将技术攻关的成果应用到10个不同类型的城市、高速公路和城间客运的示范工程中。为配合北京2008年承办奥运会,在北京实施了智能交通奥运专项。
通过几年的攻关和示范应用,北京和上海的道路上有了实时显示交通信息的大型情报板,电视台开始播放实时的道路状况;老百姓可以在杭州的交通网站上看到许多路口的交通图像;广州的近1万辆出租车安置了带有GPS和通信功能的计价器,百姓可以方便的电话定车,交通信息中心对车辆的行驶状况和载客状况了如指掌;北京到沈阳的高速公路实现了跨省联网收费,我们去北戴河度假时可以从北京一直开到北戴河。
通过攻关,我们不但在应用领域实现了ITS的部分功能,还在跟踪世界前沿上取得了好成绩,利用磁性诱导的自动驾驶试验车开发成功,与世界第一汽车集团走到了一起,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且已经把这个集控制、计算机、汽车、道路为一体的前沿技术应用到了工程车上。
科技攻关是高新技术与传统的道路运输结合的助推剂,不但开发了技术、培养的人才,而且调动了地方和部门的积极性,本专项的示范工程中,地方配套的资金总计超过了10亿元,科技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科技带动产业的发展、科技促进管理方式的改变等,在国家科技攻关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王笑京,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全国智能交通系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亚太智能交通系统协会执行局成员,世界智能交通大会理事会主席,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领导中国第一个国家智能运输系统中心实验室建设,主持 “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的研究”、“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体系研究”、“网络环境下不停车收费系统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