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化的大都市。美丽的外滩,金茂大厦已然成为上海的标识。在上海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城市高架道路网已经成为新的景观。它与地面道路网共同担负着上海超过120万辆机动车的出行。每当清晨或夜幕降临,人流、车流交织在一起,长龙一般,缓慢前行。已经成为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中最为壮观,也最为心痛的一景,交通拥堵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块心病,如何改善交通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日益严峻在交通压力下,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积极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加强路网系统的疏导调节,从整体上优化整个交通系统,成为了上海各方人士的共识。
2002年,由上海市建委牵头,市政工程管理处、同济大学共同组织实施了上海市智能交通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延安高架路交通监控系统,经过两年的建设,目前系统通过及时的交通信息发布,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对示范道路交通的控制和诱导。道路上布设的12块可变信息板负责将监控中心传输过来的各种道路信息动态地显示出来,红、黄、绿3种颜色分别表示不同的交通状态,绿色表示畅通(45公里以上),黄色表示拥挤(20公里-45公里),红色表示阻塞(小于20公里)。
通过对系统开通前后交通数据的对比分析:示范工程开通运行后,延安高架道路西向东主线的交通状况明显好转。在保持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道路服务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断面畅通时段的增幅平均达20%,而全天的平均车速也提高了15%。另一方面,驾驶员反馈的信息表明:由于可变情报板给驾驶员提供了明确的交通状况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出行路径,避免了盲目选择带来的延误,提高了快速道路设施的利用率。
延安高架监控系统示范工程的成功为上海的“排堵保畅”提供了先进有效的手段。上海市政府已经在全市高架道路网络上推广应用,如果在76公里的高架道路全面建设完成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后,相当于新建14km的高架道路,将节约建设资金40-50亿元和大量的道路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