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特定环境、特定历史时期下产生的一种交通工具,是某一时期文化的缩影和载体。美国是汽车王国,汽车文化深入美国每个层面,《变形金刚》也无疑被打上了美国汽车文化的烙印。
当今,美、日、德三大汽车生产国三足鼎立。
汽车是特定环境、特定历史时期下产生的一种交通工具,是某一时期文化的缩影和载体。美国是汽车王国,汽车文化深入美国每个层面,《变形金刚》也无疑被打上了美国汽车文化的烙印。Transformers,变形金刚,其英语的单词比这四个汉字简单,但内涵却多得多。与20年前相比,美国汽车工业继续发展,汽车文化持续变异,这部电影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美国汽车文化的多重元素。
首先,与其说汽车是人类的朋友,不如说汽车是人类的兄弟。美国二战名将马歇尔曾评价吉普车:“比狗忠诚,比骡子强壮,比羚羊灵活”,这句话可以推而广之,代表了美国人对自己的汽车的看法。时至今日,后工业社会和后现代文化使当代人际关系日渐疏离,让人更愿意从钢筋铁骨却时时陪伴自己的汽车身上找寻友谊、忠诚、英勇等人类的美德。当事业志得意满之际抑或生活中命运多舛、爱情心灰意冷之时,我们对这个该死的时代深恶痛绝而又不忍割舍,《变形金刚》告诉我们,去空旷的公路上孤独地驰骋吧,宣泄掉多余的快乐或忧郁的心情,夕阳西下,在无人的小山岗上你蓦然回首却已是万家灯火,发现一切原来是这么简单。即使你现在暂时没有汽车,心中也从来都有这样的车。人与汽车的这种微妙的关系,在《变形金刚》中再三诠释和扩大,并将其外化成人形,甚至提高到一个悲天悯人的神性的高度(汽车在拯救全人类),无疑就是在反复强化一个观点:很多时候,汽车比人类更忠诚于人类。只有代表官僚体制的总统才会躲到高高在上的“空军一号”中。
其次,在情节设置上,导演准确再现了美国人的“第一辆车情结”。获得一辆心仪的汽车是每个美国青少年的梦想之一,不论外观新旧、性能好坏,不仅是礼物,更是其长大成人的标志,并代表了父母的一种认可,意味着自由(有时候近似名义上的)和责任(驾车安全)的到来。不仅如此,汽车还是爱情的起点,殷勤地为女孩打开车门是迈向幸福的第一步;只有拥有了汽车(最好是马力强大的跑车),才有可能经历速度与激情,才能展现自己过剩的雄性荷尔蒙,最终,抱得美人归,再次验证《毕业生》中的经典台词(“80%的美国人的第一次是在福特中发生的”,虽然这次是通用唱主角)。汽车的爱情助推器的作用在《变形金刚》被完美再现,汽车不仅成为主人公爱情的见证者,而且当老爷车变成酷炫的极品飞车之后,成为爱情的催化剂,甚至在强敌入侵时,更成为其爱情的保护者。
怀旧之后,再让我们从电影中看看美国人的汽车审美。在剔除了动画版中所有非美品牌车辆之后,出于商业考虑,汽车人变形之后的形态全部选择了通用旗下的品牌。导演用Peterbilt的389型卡车牵引头、Chevrolet的Camaro概念跑车、GMC的入门车型Topkick和Pontiac的Solstice GXP作为擎天柱、大黄蜂、铁皮、爵士——汽车人的“四大金刚”的扮相。这些车辆除了“演员”必备的花哨外观外,很容易看出这四个车型分别代表了美国汽车的四个特点(或者可以说美国汽车正在努力追求的目标):马力强大、界面友好、品质保障和造型前卫。就连“路障”和“碎骨机”(一辆警车和一辆防雷车)这两个反面角色也是坏得那么酷。当然,善于寓教于乐的美国人,在娱乐全世界人民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加紧爱国主义教育:擎天柱的红白蓝配色不仅因为这样看上去很美,还因为这是美国国旗的颜色;霸天虎都是军用武器或器材,而汽车人都是民用车辆,这意在说明美国人民多么热爱和平。
最后,作为一个全球最沉迷于机器所带来力量的民族,美国人并不主张一味依赖机器、服从机器,对于汽车来说,美国人并没有把自己设置为汽车中的“寄生虫”或汽车胶囊中的“颗粒”。作为电影的主角——“汽车人”,就有极强的隐喻意义。这个造型很值得玩味,正是这个形象把汽车和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只有在人形状态之下,才能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巨大威力,否则只是普通的交通工具。人类之所以主宰了世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具有了人类精神。这种人类精神是人类认知和改变世界的依据,也是人类使自我保持独立性的武器。影片最后,主人公勇敢迎接挑战,最终完成自我救赎,并拯救了全人类和汽车人,从而强化了这个主题。
当然,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变形金刚》只不过是好莱坞流水线中又一个下线产品,在赚钱的同时进行又一次的文化直销。20年前那些只能在路边摆弄仿冒变形金刚玩具的顽童,即将或正在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在中国即将进入汽车时代之时,更加关注影片中的汽车文化,他们获得汽车——这一更大的玩具的途径和能力已经相当可观,并正在形成自己的汽车文化;而伴随电影《变形金刚》成长的一代人懂得电子游戏,懂得网络平台、更崇尚自我,也许,当《变形金刚》成为《星球大战》一样的经典之后,也能够历久弥新地影响着全球一代人,到那时,不知道它是催生了中国汽车文化,还是同化了中国汽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