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北京国际客车及零部件展览会开幕前夕,我们邀请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平参加本报“高端访问”栏目。由于行程安排紧张,邓平此次北京之行非常忙碌。在见到记者之前,他刚刚结束与美国伊顿公司代表的会面。
■ “混”出来的世界第一
“我们带来世界上首款实现商业化生产的气电混合动力客车参加这次展览。”邓平指出恒通的最大亮点。他所指的是重庆恒通今年初推向市场的12米气电混合动力客车。
作为一家老牌公交车生产企业,重庆恒通对公交车市场研究较为深入。无论是迷你巴士还是最新推出的7米后横置燃气公交车,都说明了恒通把握公交车市场消费需求的能力。
最近,国务院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支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的发展,以及财政部确认中央财政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的标准,新能源客车成为今后几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不少企业争相进行混合动力客车的研发。恒通客车多年来一直走差异化的竞争路线,在天然气公交车制造技术方面,恒通积累了近40年的经验,凭借这一优势,恒通公交车销量位列行业前3名。在新能源客车的研发上,该公司结合自己的优势,推出气电混合动力客车。
邓平告诉记者:“多年来,恒通一直致力于环保客车的生产,这也是今后恒通发展的主要方向。气电混合动力客车的技术含量远高于油电混合动力,产品开发技术难度更大。据我们了解,美国曾有这样一辆车试运行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大规模生产,恒通使它的商业化生产实现突破。” 据了解,恒通已经与重庆一汽巴士有限公司签订了25辆气电混合动力客车的采购协议。
■ 加大对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
恒通此次参展的主力车型大部分是混合动力车型,除了气电混合动力客车外,还包括11米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和12米油气掺烧公路客车,这些车型都是今年初上市的。尽管研发混合动力车需要大量人力和资金投入,但邓平始终认为,技术领先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由于国际能源形势日益紧张,我们几年前就意识到技术升级的必要性,并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展开合作,联合研发新能源车型。”谈及技术路线的选择,邓平说,最近几年,行业内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讨论很多,其中涉及多条不同技术路线,包括生物燃料、燃料电池、氢燃料技术等。“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从国外经验还是实际研发能力与市场成本考虑,只有混合动力技术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它兼顾节能减排的优势,又能将成本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商业化前景最为乐观。”
“虽然这种成就尚未在销售业绩上显现,但在行业内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我们备感欣慰。”邓平这样告诉记者。恒通气电混合动力客车能耗比同类型天然气客车降低约22.9%,按照每车每天运营10小时,行驶里程250公里,每年运营300天计算,每年可减少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尾气排放物约500公斤,还可节省约8000立方米燃气。
邓平对气电混合动力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稍有担心。他认为,为了给企业自主研发创立良好环境,国家必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只有这样,企业花了大力气、大价钱研发,才可能获得相应的收益,也才有动力进行技术变革。
■ 混合动力车型推广要算大账
每一种新事物诞生之初,人们对它都会有熟悉、认可和接受的过程,混合动力客车也是如此。邓平指出,采购混合动力客车将给用户带来不小的成本压力,如果只考虑购车成本,混合动力客车的推广就会比较困难。“因此,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地方政府对混合动力客车的推广予以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邓平告诉记者,现阶段来看,混合动力客车带来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他说,想靠运营中节省的燃料费用补回车价高出的那一部分,是不现实的。如果只盯着经济效益,使用混合动力客车不划算。他说:“我们应该算的是一笔大账,混合动力的推广有助于节能减排,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也正因如此,该项技术的推广有赖于国家大力支持。恒通还将在天然气客车技术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