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于7月5日刊登的业绩预计公告,在投资者中引起一番议论。有投资者认为,这是一则“非常规中期业绩预告”。由此,长安汽车后市的股价是涨是跌,存在更多的争议。有投资者甚至指责,前期说长安汽车业绩有假的文章实为“庄托”,其目的在于半年报前进行一次刻意的股价打压。 一则业绩预计公告引来如此多的议论,与长安汽车前不久遭遇的业绩争议有关。根据现行信息披露规定,“上市公司在披露2003年半年度报告前发现净利润为负,或者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下降50%以上的大幅度变动情形,但未在2003年第一季度季报或其后的公告中进行业绩警示,或业绩警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应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公告。”长安汽车已于第一季度报告中称,“预计2003年二季度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会发生50%以上的大幅增长。”换言之,公司方面不必要再对业绩进行预告。但是,长安汽车于7月5日的公告十分特别。该公告称,“因市场传言公司2003年半年度业绩的消息较多,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原则,公司预计2003年半年度每股收益在0.6至0.7元之间”。 长安汽车的公告向投资者提前漏了底,等于宣告其2003年半年报业绩将相当于2002年全年水平。资料显示,长安汽车2002年每股收益为0.68元。 在外界对其业绩有争议的情况下,长安汽车刊登“非常规中期业绩预告”,或许是公司危机公关的一种做法,但也难免在投资者中产生多种猜疑。猜疑之一,长安汽车会不会有意“调控”业绩。由于半年报不需要进行审计,且上市公司将全年主要利润集于某一时间段的案例不少,投资者担心长安汽车可能以“调控”手法来证明自己绩优。猜疑之二,长安汽车会不会继续与控盘的机构“眉来眼去”。长安汽车目前的股价仍处于高位,控盘机构欲兑现利润,往往需要绩优报表或大比例送配作掩护。 究竟如何看待长安汽车的“非常规中期业绩预告”?实际上,信息不对称的中小投资者应避免“就事论事”,或者说就“非常规预告”来谈公司成长性。若长安汽车等汽车股出现调整,是股市涨跌规律的必然结果。与年初投资者看不懂的一涨再涨相比,汽车行业的舆论环境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当时,大部分投资者没有预料到汽车行业的业绩会有惊人增长;而现在则是高增长后更多地冷眼相看,对汽车行业可能出现的回落持较高的警惕。今年5月,全国汽车产销大幅回落,并出现了9类车型同时下降的历史罕见情形,产销量的急剧下降,引发了国内汽车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降价风潮。国家统计局专家特别提醒轿车生产企业,下半年轿车产销回落已成必然趋势。生产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防止汽车生产大起大落对整个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说长安汽车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业绩飙升,得益于国内汽车市场启动,那么,汽车行业目前发生的变化也将直接影响其日后的盈利能力。投资者注意到,价格竞争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显现。据该公司解释,由于产品结构调整,增加了毛利较高产品SC6350系列的销量,使2002年综合毛利率比上年增长。但该公司又公告称,于今年4月17日起对SC6350CFH和SC6350CFHK两款车的价格实行调整,SC6350CFH市场售价由45800元降为39800元,降价6000元;SC6350CFHK售价由49800元降为44800元,降价5000元。降价必然毛利减少,导致净利润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渐渐“脱节”。 事实上,产品降价已是汽车行业高增长背后的隐痛。一汽四环刊登的预警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0%左右。业绩下降的具体原因是,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致使整车价格继续下调,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价格进一步下降,其中卡车零部件价格下降更为明显。公司1至5月中重型车轮、车箱的价格及产量均较去年同期下降;另外由于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了公司产品成本上升。另据记者了解,在航天机电等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中,产品毛利率下降已是事实。整车厂迫于价格竞争的压力,必然采取措施要求零部件供应企业降价。而且,这种价格竞争的趋势还将持续。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所课题组的报告认为,汽车产业应允许市场性重复建设。从家电等行业已经走过的路来看,市场性重复建设不法避免,将使得平均利润越来越薄。 长安汽车“非常规预告”的背后是什么,投资者不妨当一回“局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