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末开展旧车置换以来,二手车市成为汽车交易的一个热点。但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面是今年年初明显快速增长的旧车交易量,另一面却出现了中介商、车商无米下炊的现象。本来预测今年是四川车主淘汰旧车的一年,旧车资源应该很丰富,但实际上进入市场的私车却很有限。据记者了解,目前开展旧车置换业务的4S店,一个月能有20辆车成交的业绩都是凤毛麟角,甚至有的置换商因为新车降价等原因还未能开展置换义务。“我们这儿展区的旧车没两天就都卖了。可很多我们知道有换车意向的车主最后没有选择在我们这儿交易。”还在试点的旧车置换商们因为业务不成熟,业绩少得可怜,交易市场也不见得好过———市场里的中介商普遍反映车源不稳定,不愁卖不出只愁收不进。
二手车货源为何稀缺
二手车货源少的一个原因就是现在需求量激增,让以往还“混得走”的旧车货源变得紧张,车商们到处“抓”车。市场上反映,往年二、三月份应该属于淡季,但今年却一反常态,一个旧车交易市场每天轻松卖出20到30台车。让原本没有稳定货源的车商更是到处“讨”车。有报道称,去年四川车辆保有量为394万。而有驾照的人达到520万,比前年激增了10%左右。去年新增的几十万“本本”族成为了旧车市场的最佳目标客户,刚学会开车的驾驶员买旧车先练练手绝对是最佳选择。
另一原因就是进入市场交易领域的二手车有限,让商家们捉襟见肘。车主们宁愿选择不卖车或者把车卖给朋友,以私人交易的形式避开市场。
为何车主不愿卖车
需求大于供应是二手车市无米下炊的主要原因,可根源是什么呢?———车主们不愿意卖车。一位安驰车主这样告诉记者“我的安驰车交给我朋友开了,这样心里放心也省去很多麻烦。”
通过记者的调查了解,实际上想换车卖车的人决不是少数。本报举办过的春季换车大行动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有换车意向的报名者近百人,但最后真正在置换店里成功卖车的车主只占总数的1/5。为什么这么多本来有换车意向的车主们最后在交易前停了脚步?
车主难料车价悬殊
车主们大部分并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汽车跟房子不同,是一种快速损耗品。从买车那天起车子就开始贬值,而且贬得很快。这两年汽车降价引发的后果就是许多人没有综合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就买了车,“头脑发热”引发的结果是车子花钱如流水贬值又快,等到想卖的时候觉得这“太不划算了”!一位姓黄的车主在2003年3月底买了才从16.98万元降至15.98万元的“红旗明仕”。没过几个月,这款红旗从15.98万元陆续降到13.98万元。黄先生与市场里的车商商量想把车卖掉,车商只愿以12万左右收购,如果算上购置附加税等新车花费。开了5个月的车就让黄先生赔进5万元左右,这实在是黄先生预先没有想到的。
低买高卖难以协调
为了降低经营风险,车商们会尽力把车价降到最低。而车主由于不了解旧车收购行情,期望值都比较高,偏离市场行情。两者的矛盾就很容易激化造成交易失败。
目前经销商在收购二手车时往往把价格压得很低,主要原因就是规避经营风险。但从卖车人角度来讲,以非常低的价格把自己的车卖出去,在心理上就难以承受。目前在旧车收购上卖与买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这也是市场车源不多的主要原因。
车主不敢想换就换
有人说:“少几万就少几万,我不在乎,卖了!”能这样说的车主毕竟是很少数,绝大部分的车主对汽车的损耗是非常在意的。我们从想卖车的人的原因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急需钱用卖车占一部分、公司集团车改或抵债一部分、车用到没法开了或者出了事淘汰又占一部分、不合用想换就换的零星可数……现在并未到车主想换就换的汽车时代。
“诚信危机”阻碍车主
旧车市场没有统一的价格标准,各种不同的喊价让车主难以信任。因为大多数车主都不是汽车业的行家,对于汽车交易的价格心中都没底。他们愿意选择诚信的商家。目前四川各地的二手车市场的规范要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车主到市场常常会被“串串”用高价套住,再用“你这车这儿有点问题,那儿又不行了”等理由一点点砍价。社会普遍对市场的认识就是问题多、缺诚信。车主到旧车交易市场里去又免不了留着心眼,讨价还价,谨防受骗,一有不对肯定马上撤退。这样实在让人们缺乏信心。
繁琐过程冲淡想法
目前四川大多数试点中的置换店的以旧换新模式尚在探索阶段,被大家接受并融入市场还需要一个必然的过程。并不成熟的置换业务缺乏车主的认可和信任,车主们反映在卖车时的种种烦琐的手续和旧车交易模式,对他们来说都与理想中的卖车过程相去甚远,这样的状况使得车主“干脆不卖自己继续开得了”!
其实让车主不愿卖车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都希望二手车市场能够有顺畅的流通渠道,让更多的车主轻松换车,让更多需要二手车的人们买到合适的车———对消费者对这个市场都是一件大好事。(游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