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汽车行业,对自主品牌是丰收的一年。不仅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创下了新高,出口方面也创下了新高;北京车展上自主品牌推出的多款概念车,更让世界汽车市场刮目相看。在这些辉煌业绩的背后,难掩自主品牌自身存在的不足。
首先,外部环境变化,竞争日益激烈:吉利、奇瑞、华晨三大自主品牌企业的产品集中在10万元左右,随着合资品牌的大幅降价,自主品牌先前拥有的绝对价格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失去价格优势的自主品牌,恐难找到其他的核心优势可以打动消费者。
随着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吉利、奇瑞这些自主品牌5万元左右的产品,受到了富康、捷达( 报价; 图片)、普桑等老三样车型价格下调的影响。对于拥有庞大忠诚消费群体的老三样车型,如果价格再继续下调,自主品牌在经济型车市的生存将面临巨大挑战。
其次,产品附加值低,稳定性偏差:自主品牌的产品附加值低、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用户满意度、忠诚度差是自身存在的不足。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在同等价格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合资品牌。这说明了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在产品价值方面存在的差距。这些差距不仅体现在品牌方面,与产品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稳定性也密切相关。
面临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存在的不足,自主品牌要寻找突破点,一是丰富产品系列,生产中高端产品;二是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水平,切实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第一是根据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自主品牌企业灵活的调整市场策略。在稳定经济型车的市场占有率时,产品适当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寻找问题,逐步解决,逐步完善,逐步提高。
目前自主品牌的技术研发水平让人担忧,但不是“走高端是死路一条”那么恐怖。毕竟,自主品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比一开始就走中高端路线多了一些把握。
第二是切实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说到根本之处,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差距就是技术水平。能把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车做精做细,也是间接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办法。自主品牌应该在研发和核心技术的掌握方面多下功夫,缩小与合资品牌的技术差距,这是关键和根本。
自主品牌如果不提高技术水平,只生产低附加值的经济型车,无异于慢慢等死;如果自主品牌简单走中高端路线,没有核心技术的支撑,同样是冒险式的自寻死路。
在汽车消费市场上,有一句约定俗成的话:国产车就是这个样儿、有点小毛病正常。这些话说明了消费者在低价的情况下,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能表现出的宽容态度;也表明了自主品牌在产品技术和质量方面普遍存在的差距。消费者更希望花国产车的价钱,消费合资品牌车的技术和质量。
(责任编辑: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