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成为趋势--从北美车展看全球汽车业走向
1900年11月,纽约的美国汽车俱乐部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汽车博览会;1907年转迁到底特律汽车城,当时会场设在贝乐斯啤酒花园,参加的厂商只有17家,车辆33辆;1957年,欧洲车厂终于远渡重洋而来,首次出现了沃尔沃、奔驰、保时捷的身影,获得了美国民众的高度重视,底特律车展的“王旗”正式树起;1965年起,展览移师C ob o会议展览中心;1989年底特律车展更名为北美国际汽车展,每年1月办展。
北美车展是全球最古老、规模最大的车展之一。而本月8日开始的2007届北美车展则是整整百年后的车展。在这百年中有科技的腾飞猛进,有两次世界大战,有经济总量的疯狂扩张,还有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的开启。北美车展以概念车为亮点,各大汽车公司纷纷亮出了手中王牌。
作为美国汽车工业的象征———底特律城市本身就像一台巨大的机器,冰冷而有序,但就在这个机器一样的城市里,百年北美车展,却让我们看到了汽车温情的一面,通用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几年来一直被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困扰,但即便如此,我们在此次的底特律车展上却依旧看到了瓦格纳和他的团队们向无排放汽车再次走近了一步,一部运用E-FLEX技术的雪佛兰概念车,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设计的开发理念,而通用投入巨大资金研究的氢动力车型也在逐步成熟与完善的过程中。
北美国际汽车展自1907年开展以来,已整整走过了一个世纪。在车展庆祝100周年华诞之际,人们已意识到能源与汽车业未来的紧密关联,各大厂商都在思考,如何在未来发展清洁能源、环保能源新款车,这是本次车展发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替代能源、混合型能源是许多厂商未来发展需要把握的关键词。正如通用公司一位官员在发布会上所说,到2020年,世界各国的11亿辆车排在一起,可环绕地球125周。如何减少对汽油的依赖,如何实现能源多样化,大厂商有责任向市场提供新技术。从100年前17家厂商的33辆车展出到今天,世界汽车工业正面临一个重要转折点。
随着全球变暖以及能源价高,开发节约燃油并减少排放的环保发动机技术成为国际车企不可回避的选择。而日系车企在技术开发上占有先机。一方面,日本车企出色的市场表现为其新技术推广创下了消费者基础。另一方面,日本车企在节能新技术方面已有较成熟车型。目前,全球在节能新技术方面产品品种繁多,包括先进汽车发动机、清洁柴油技术、混合电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汽车、全电力汽车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
丰田的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在车展上推出以宝马M系车为对手的F车系,包括以IS跑轿车为原型的IS-F和面向未来的混合动力概念跑车FT-H S。高性能FT-H S混合动力运动型概念车配置了一个前端引擎、采用后轮驱动,0-60m ph加速时间在4秒以内。3.5升V6引擎结合混合动力系统。丰田称该车“市场定位在中等价位”。这款概念车外部材料使用的都是可回收的环保材料,而内部大量采用的是碳纤维和钛作为原料。马自达展台展示的也是一款混合力版的T r ibu te H EV。
本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底特律车展上则表示,混合动力适合于类似思域( 报价; 图片)这样的小型车,大型车和SUV则更适合使用清洁柴油技术。本田参加本次车展的雅阁轿车仍然使用混合动力,但下一代雅阁家庭用轿车将考虑使用柴油发动机。
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厂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这次车展上推出了2008年新款凯迪拉克和雪佛兰。通用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向媒体推介了“沃尔特”新概念车,这款概念车以电池能量为动力,在家庭充电6小时后,就可行驶约64公里,对于那些上下班单程在32公里之内的美国人来说,电力概念车在将来有可能成为不烧汽油的日常交通工具。据该公司的不完全统计,这款新型环保汽车基本可满足美国普通家庭使用的需要。V o lt概念车透明的车顶、侧窗和腰线都使用光滑的聚碳酸酯作为原料,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减小车身阻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每天仅需一个110伏接口充电6个小时,就可以将V o lt加满能量。一旦电池即将耗尽,车身上的1升3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以依然牵引着V o lt向前驶去。V o lt的一大突破就是大容积锂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成功应用。
宝马则展出了被称为世界上第一辆氢动力驱动豪华车款的新款宝马H yd rogen7。据了解,今年该款车在欧洲将限量生产,并在美国进行全球发布,还会在各大展会上继续亮相。该车配置高性能的内燃引擎,可以采用氢气或汽油作为动力燃料。12缸引擎最大马力可达到260hp,0-62.1m ph加速时间为9.5秒。最高时速限制在143m ph。最大的特点是,只要按一下按键,就可以将燃料由采用氢气转为采用汽油,业内认为,该车将在氢动力技术领域成为一款关键的主角车款。
汽车工业的发展一直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前沿阵地之一。更精致的制造工艺、更高档的用料、更人性化的设计、更环保的原料、更佳的能源性都是追逐的焦点。从最近几次概念车设计大赛来看,制造原料完全要求100%可回收。各大厂商还在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混合动力、电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会是未来的主角。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