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汽车》杂志】
收权商务部
随着南京名爵项目的顺利推行,南汽名爵的人员与南京菲亚特经销商之间有了过密的来往,马思博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即使这种来往有时只是一种单纯的私人关系。
马思博坚信,合作伙伴为了名爵正在觊觎南京菲亚特的销售网络,而中方掌权下的商务部必将纵容这一现象的滋长。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南京菲亚特成熟的销售网络是马思博必须要保护的一笔无形资产。
收归商务体系,成为马思博最终实现集权统治的重要一步。
“节约一年几百万的房租,便于内部沟通交流”,在这个非常贴切而又无法挑剔的理由支持下,马思博将原本位于南京火车站附近的商务部,搬到了远离市区的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那里正是南京菲亚特的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马思博固定的办公地点。
当商务部仓促地出现在了一排排的车间厂房之中时,马思博似乎忘记了,工厂里根本没有配套的商务体系,甚至缺乏必需的商务气氛。或许,对于他的集权大计来说,这只是一个可以忽略的细节。如此急于将商务部搬回工厂,只因他实在有意控制这个独立的商务团队,他希望在自己每天都能接触到的视线范围内,亲自“指导”商务部的工作,然后再进一步实现权力的渗透。现在,他对这个部门的彻底收权就只欠一个最后的时机了。
很快,马思博就等到了控制商务部的绝佳机会。
2006年初,一份来自集团总部的文件实现了马思博的梦想。文件本身很简单,不过是要求南京菲亚特加强2006年营销队伍的建设力度,但这份文件的接收者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各位总监,而并不包括马思博本人。
“聪明”的马思博在看到这份文件时笑了。借助此事,他名正言顺地作出“郑重”声明:包括商务部在内的所有部门,重大决策都需要对其进行提前告知,而他只会听从集团董事长王浩良的安排。
在他的授意下,南京菲亚特人力资源部特地发布了一份奇怪的任命:聘请马思博先生为商务部营销执行总监。“这个职位实际相当于商务部副总监,也就是说马思博不仅是南京菲亚特的最高领导,同时也是商务部总监景伯清的下属。”啼笑皆非的任命,让南京菲亚特的员工意识到,商务部的权力被架空已成不争的事实。
2006年4月,马思博开始介入商务部并直接负责商务政策的制定,此前由中方人员早已制定完毕的2006年营销战略方案被其束之高阁,虽然2006年第一季度不错的业绩能够证明这些战略的正确性。从马思博在商务部的任命生效那刻开始,景伯清带领的商务团队就只拥有了一项权力:那就是执行。
马思博大权在握,但在任何公开场所,他都不会忘记盛赞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我要感谢董事长对我的支持,他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眼光,对我们的合作大有裨益……”正为南汽名爵忙碌奔波的王浩良,显然也乐得让马思博在合资企业中尽力发挥:“既然他们认为中方干不好,就让他们干。而且外国人在中国单打独斗,相对来说人事关系单纯,有利于迅速做出决策。”
其乐融融的表象下面,中方管理层从完全斗争的极端走到了彻底放权的另一个极端,南京菲亚特成为了这个罗马人独断的王朝。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责任编辑: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