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意气风发的徐刚转道上海,全权负责华普经营。本周一,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徐刚仅担任华普董事长,退出经管会,不再负责具体经营。此举意味着,徐刚已彻底失去两年前李书福许诺的华普经营大权。
交出经营权
2月26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人事调整和任免决定,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刘金良分管上海华普汽车公司和帝华公司的经营工作,担任上海华普汽车公司总经理和帝华公司筹备组长、吉利上海基地经管会负责人。
“其实早在半年前,吉利调整徐刚的消息已经透出了。”知名汽车分析专家贾新光如此告诉记者。
这是在人事调整传言后,吉利首次正式回应。在新闻稿中,吉利表示,这次调整是逐步实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对分离的实践与探索,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董事会与经营班子、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明确职责、清晰分工。
吉利控股集团新闻发言人评论说,“董事长要相对超脱,从日常经营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到考虑重大的战略性问题上来,集中到董事会对企业的年中、年度经营管理决策上来;而经管会负责人、总经理则负责董事会决议的具体实施和经营管理项目的决策。”
吉利控股集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上海华普汽车进行调整。上海华普从一个独立核算的公司变成吉利汽车的上海基地。刘金良到任意味着吉利对上海华普的人事以及结构调整告一段落。
酝酿已久
事实上,调整徐刚在吉利内部酝酿已久。
据《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去年9月12日,李书福曾召开秘密会议,决定从徐刚手中收回上海华普汽车的经营管理权力。第二天,华普汽车包括财务、法务、人事等权力悉数被收回,华普汽车的经营指标将由集团下达和考核,而以前这些权力都归徐刚所有。作为补偿,李书福给了徐刚一个吉利集团副董事长的头衔。
此事之前没有任何征兆,吉利中层人员对这个消息毫不知情。
一个月后(2006年10月中旬),吉利控股集团下发了一份《关于徐刚同志职务任命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中声明,因集团发展及董事会工作需要,经董事长提名,董事会审议通过,决定任命徐刚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10月,以往分别决策的上海华普和吉利汽车经管会改为一同决策。
这无疑为2007年年初的这一次人事调整埋下了伏笔。
不得不接受
无论是去年10月的调整还是本周一的收权,徐刚都表现得颇为冷静。
徐刚曾在今年1月对外界的传言作出回应。他表示,“出于整体发展战略的全面考虑,我于2006年10月同意了书福董事长对华普管理体制作必要调整的提议。”他没有明确说出自己职务的变化。徐刚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已经“从之前的协议承包负责人变成了一名职业经理人。”
2月26日,喜欢写博客的徐刚发表了一篇《小企业大发展的关键因素》的博客,文中探讨了在企业壮大过程中企业家所发挥的影响。徐刚在该博文的倒数第二段中说:“最重要的是要让企业老板的思维能推展到最基层的员工身上,而不是让管理者还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救火的工作上。因此:重要的是管理者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思考企业扩张,让企业从几千万上升到几亿元乃至于几十亿元的级别并充分授权上,让下属去救该救的火。”这段话与吉利新闻发言人的声明颇为合拍,徐刚表现着他一贯的淡然。
然而,博文最后一句话耐人寻味,颇有告别辞的味道:“我们的同胞不缺创业的热情,也不缺市场的机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不缺艰苦创业的奋斗拼搏精神。但真正缺的是明确的理念,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真正容人的雅量和诚信的品德。一句话:缺的是企业老板本身与时俱进的素养和理念及眼光。”
徐刚为何走到这一步尚不得而知。2004年9月,徐刚出任上海华普董事长兼经营管理委员会主任。据说之前徐刚与李书福签订了为期5年的独立经营协议,并获得小部分股权。有人士分析,徐刚和李书福是在兑现股份的事情上发生矛盾。更有人士预测徐刚可能在2009年承包协议到期后离开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