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汽车界代表的声音不大,也鲜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议案、提案。围绕自主创新、能源环保、和谐社会等主题,20多名汽车界代表提出了不同内容的建议,但整体有一点“老调重谈”的感觉。
这种略显沉闷的感觉从另一个层面展示了汽车业的成熟。
与去年两会高调畅谈自主创新不同,今年有关这方面的话题更加务实。长丰汽车董事长李建新代表提出了《修订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支持自主》的议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内容提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要不要做”的层面上。
事实上,两会前夕,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界定了自主创新的内涵和外延。该办法对自主创新产品提出了7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次明确只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自主品牌,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较大的市场前景或能替代进口”,这样的产品才能称之为自主创新的产品。
该办法也第一次明确,“被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将在政府采购、国家重大工程采购等财政性资金采购中优先购买,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相关产业化政策中给予重点支持。”目前,财政部也正在研究制定在政府采购中对自主创新产品的具体优惠措施,例如,在预算中要优先购买列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产品,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评审中给予适当的加分等。
从要不要自主创新,到什么是真正的自主创新,再到对自主创新的具体支持。争议多年后,自主创新体系正逐渐完善,留给国内汽车企业的只剩下脚踏实地的落实。
比较来看,今年两会,有关汽车的议案、提案中,“建设和谐汽车社会”这个主题赢得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共识。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代表提出,要构建资源节约型制造技术;上汽总经理陈虹代表提出,要有效实施汽车排放控制法规;长安董事长尹家绪代表提出,要大力推进自主技术的混合动力汽车;神龙汽车总经理刘卫东代表提出,要明确国家汽车发展的能源战略,并且要进一步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在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之后,相应的能源、环保、交通能力都备受压力。如何维系汽车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至关重要。代表、委员们将目光锁定“建设和谐汽车社会”,正是基于汽车业长远发展的考虑。
如何构建和谐汽车社会,这个相对“温和”的话题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梳理两会,从2005年尹家绪代表为“解禁限小”引来关注,到2006年自主创新成为焦点,再到2007年的“建设和谐汽车社会”,焦点的转移可以显现汽车业正逐渐走向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