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作者:杰克·平科夫斯基
许多跨国汽车公司倾向于直接同管理优秀的低成本中国零部件企业合作,主机厂甚至能够给他们提供技术
→杰克·平科夫斯基(Jack Perkowski)
亚新科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从1993年起,中国政策就允许外国厂家在中国零配件公司中持有多数股权,但海外供应商一直不愿将最新技术带到中国。与此同时,本地零配件制造商缺乏开发现代轿车所需的新配件、模块和系统的能力。由于该行业没有能力制造最新一代汽车所需的精密配件,2004年零配件的进口额从2002年的34亿美元激增至113亿美元。
但是到2005年这一趋势出现了逆转。虽然汽车销售量增加了14%,但零配件的进口额却下降至104亿美元,出口额则从106亿美元飙升至158亿美元,两项统计数据显示出中国零配件业同世界水平的技术差距正在缩小。
我认为,这种差距会在今后4~5年内完全消失,因为拥有先进技术的零部件公司已经发现不能再忽视中国市场。对可能因侵犯知识产权而丧失技术的担忧将让位于不进入中国会面临更大的威胁的认识。
这个更大的威胁来自中国汽车业竞争的加剧。几乎所有的跨国汽车公司都已经认识到,如果不加速在中国国内的零部件采购,那么它在越来越激烈的汽车价格战中将处于下风,而且由于零部件来自国外,它的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事关消费者满意度的指标将有可能因为零部件不能及时供应而受到影响。
在此情况下,跨国汽车公司把零部件采购的目光放到了在中国国内采购上。我看到了这个过程。我1997年办工厂,起初只是给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合资厂做二级配套,但是在过去几年,他们开始和我们这样的企业谈判,问我们能不能直接给他们供货,我们也就开始直接给他们供货。比如亚新科现在和福特有很好的合作。
那些拥有先进技术的零部件公司显然看清了这样的形势。他们纷纷来到中国为自己的老搭档——那些跨国汽车公司配套。他们来到了中国,但是其实还是没有来到中国。比如美国的零部件工厂过来,其成本确实低于其在本土的工厂,但是却高于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因此这些外国零部件公司来到中国并不一定能够竞争得过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
亚新科比那些外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更有优势,因为他们虽然有Know How,但是不了解中国。而我们不同,亚新科的经理和工人都是中国人,他们对中国有更好的了解。因此,虽然我们的劣势是缺乏技术积累,但是我们现在有很多办法可以获取技术——可以和客户合作,和外国零部件公司合资。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愿意来找我们。
现在我觉得,那些外国零部件公司进入中国最好就是和我们这样的企业合作。因为和纯粹的本土厂商比起来,我们在10年前的优势是资金,现在的优势是管理水平和技术。我曾经参加玉柴的年终供应商大会。会后,一个纯粹本土的供应商找到我说,资本不是他的问题,他最大的问题是管理和技术。
说到纯本土零部件企业,我们没办法在成本上和他们竞争,他们的成本低得让人难以理解。我们提供的是在中国本土的具有竞争力的报价,这些和亚新科合作的汽车公司,之所以接受我们的这个价格,是因为我们不但提供了低成本,还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
事实上,许多跨国汽车公司存在着在中国寻找更低成本供应商的趋势。他们倾向于直接同管理优秀的纯本土零部件企业合作,因为他们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至于这些企业技术的缺陷,跨国公司甚至能够手把手地教他们。所以,尽管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同世界领先企业相比现在所占的份额还非常之小,但是根据上述我描述的远景,这些企业实际上也将有更大的空间去发展壮大。
总而言之,面对外资零部件建厂和建研发中心的趋势,的确大量的中国零部件企业都面临危机,但是他们还是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术,并存活下来,未来很大的市场份额应该是在本土的中国零部件企业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