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上海国际车展闭幕了,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展厂商最多、车型最全来形容本次车展一点都不为过。从举办方和参展方来说,车展是成功的。60万人次的参观量规模空前,比五个月前的北京还要热闹。
但本届车展上的新车却不是很多,也不够亮眼,却是不争的事实。
遥想3年之前的2004年北京车展之后,中国车市就陷入了无比的黑暗中,记得那个时候一位参观者告诉我:“本来打算买经典车型,可现在新车一茬接一茬的出,再回头看老车型怎么都觉得不顺眼。可要是买了新车,指不定哪天又有更好的出来了,再等等吧。”正是这种思想加剧了持币待购的心理,同时,也让厂商在随后的产品推广中意识到了一点——扎堆亮相并不能给自己的产品带来更好的销售,这种车展后遗症已经被广大厂商所共识。
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厂商把产品的推广主动延后了,宣布价格和上市都放到了下半年,或许这是能够缓解这种车展后遗症的有效手段。
此外,政策也是导致车展后遗症的主要原因,燃油税的问题、汽车信贷紧缩、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费率这些政策都还不明朗,将会影响不少消费者的选择。
现在的消费者聪明了,他们注意车型不断推陈出新的速度,还注意到了产业政策方面的一变再变。这样一来更增加了持币待购的心态。即使车展上汽车厂商使尽浑身解数,可消费者绝不会轻易出手。国家政策和产品变化着实给消费者落下了病根,这种后遗症一时半会恐难愈合,或许很难根治。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价格,想必都还记得3年前那次大众的联合降价,而今年大众再次扯起了这把降价的利器,并且不少品牌也几乎把衣服裤子全脱了,准备赤膊上阵。但现在的消费者比3年前更加理智了,降得少了感觉没有力度,诚意不足;降得多了,厂商利润微小,还落个消费者的埋怨:“原来一辆车赚这么多啊!”。更有厂商企图投机取巧,降了价格同时也降了品质,这种杀鸡取卵的方法伤害的只会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这一病根最可怕。
虽然今年车展上没有什么厂商宣布降价,但今年前几个月的降价风潮已经让车展之后的市场变得更加值得期待,或许只需要等待个把星期的时间就能看出个端详。
现在,中国的车展已经不像几年前的车展一样带火一年的车市,可说它不成功又不确切。它给众多国内外汽车厂商提供了个大舞台,上演着各自精心编排的节目。受之者欢欣雀跃,演之者满目欢喜,可这似乎和老百姓联系的不是那么紧密。中国的消费者在这期间是得到了更多的惊喜还是烦恼,是迷茫多些还是感觉前景光明?当购车者被眼花缭乱的车展迷惑时,谨防这些车展后遗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