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五一黄金周为车市第一季硬生生拉出一条大阳线,相信不少为此投下重注的厂商们,会在刚刚结束的黄金周里,找一个地方“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
相较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720万辆,各大厂商均不约而同地调高了2007年的产销目标,15%-25%的同比增幅从盘面上看,可谓合理又谨慎。
高预期未保证高收益。相比去年同期的成都新车上牌榜,今年的上牌量虽然上涨了不少,但也并未见有车商喜形于色。对车商们而言,2007年车市的第一季,像极了股市中的常见戏:大盘涨了,赚钱的不是我。
降价潮来了 购车潮没来
2007年的车市第一季,用“一波三折”来形容并不为过,从春节前后的高开高走,到三四月份的缩量盘整,再到五一黄金周前的强力反弹。车市无处不透露着厂家对车市价格的控制,以及市场之间的博弈。
从第一季的新车上牌榜可以看出,2月中旬到3月初,新车上牌量由于春节的原因被拉升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但在进入3月的第二周后便出现萎缩,一周仅有1579辆上牌。其后虽有所放量,但在进入4月后竟再次探底下挫,直到4月下旬才开始逆转。
有趣的地方在于:整个3月是车价跳水最密集最剧烈的时候,用行家的话来说,3月份国内中级车的厂家建议零售价已比2月份下降了2.5%,而去年全年,国内中级车的厂家建议零售价总共才下降了3.1%。也就是说,车市在3月份一个月的降价幅度几乎抵上了去年一年的降价幅度。但降价潮来了,购车潮却没来,不仅销量没有达到此前的预期,且来得猛去得快,没显现“滞后效应”。
库存压力 盖过冲高喜悦
成都新车上牌榜对车市第一季的统计,其实完全印证了此前全国乘用车联席会议所公布的数据:3月份乘用车销量与2月份相比,环比增长了22.9%,但并不能理解为高速增长。因为2月份恰逢春节,全月仅有16个工作日左右,不具可比性。如果跟1月份销量相比,3月份乘用车销量实际还有小幅下滑,并没有突破性的增长。
此外,全国乘用车联席会议还公布了一组数字:3月份全国共生产各类乘用车59.2万辆,销售各类乘用车52.7万辆,产销差距达到6.5万辆,库存量已占到3月份全国乘用车产量的11%。6.5万辆的库存严格来说含有很大的水分,因为更多的库存其实还在汽车的经销商手里。从上周对成都一些车商的走访来看,少则数十辆,多则数百辆的库存比比皆是,这也是众车商在车市大盘冲高的情况下,还忧心忡忡的主要原因。
在巨大的库存压力面前,眼下车市的这点增量显然不够,一旦车商的资金出现危机,便只有再拿车价做文章,这也在无形中为车市第二季带来不少未知的变数。
股市的火爆 闪了车市的腰
除了车价的集体跳水,车市的第一季还有另外两大热点:新车与服务。去年车市销量激增,让众多厂商对今年车市充满期待。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除一方面借着“3·15”大做服务文章,另一方面便是赶着推新车。截至4月底,车市第一季的上市新车已近30款,其中不乏伊兰特Sports、长安福特S-MAX、东风日产骊威、奇瑞A1等一些颇具竞争力的车型,而三四月份更是新车上市最密集的时段,几乎每三天便有一款新车推出。降车价、出新车、推服务,车市第一季齐刷刷亮出的这三板斧,按理完全可以杀出一条车市的金光大道,没想却被一支冲天的牛角迷失了方向。
今年以来持续暴涨的股市,象磁铁一样吸走了民间大量的流动资金,而这其中便有不少原本打算买车或换车的钱。在一夜暴富的神话面前,与其买一辆车来贬值,还不如将其投向股市寻求更大的回报成为许多投资者最基本的想法。因此在这样一个投资需求大于消费需求的特殊时期,想以降价、新车、服务来对车市有所拉动,至少在短期内不太现实。
二季车市 平稳之中有变数
从第一季的成都新车上牌榜可以看出一个特点,就是以大假为界限,每轮大假前后的车市均会出现一个波峰。
这一现象充分说明汽车的节日突击消费现象依然存在,而并非亚市总经理苏晖所说,“中国车市已经没有‘黄金周’概念”。
虽然第一季车市的销量没有满足厂商们的预期,但同比不低于20%的增幅看上去依然红火,而第二季车市能否持续第一季的拉升行情,自然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综合目前情况来看,预计二季度国内汽车市场仍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市场供需将呈基本平衡、略显宽松的买方市场格局。其中影响车市第二季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季上市的新车开始批量供应,促使市场竞争加剧,直接降价的品牌会有所减少,但厂商的优惠促销将继续进行;二是汽车企业经济效益上升,生产成本下降,为后期车价的进一步走低提供空间;三是从股市高位套现的资金涌入汽车市场,形成直接或潜在的汽车购买力。
总体看,二季度汽车市场在成本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下,有利购车者的因素依然存在,但在宏观政策有效调控下,价格出现大幅下挫的可能性不大,平稳下行将是第二季汽车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