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能源短缺、油价日益高涨的世界性问题,掺入10%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然而,这种曾有着极为广阔发展前景的汽车新能源正在中国遭遇进退两难的困局。
人车争粮危及粮食安全
作为中国能源替代战略的着力点之一,我国在上世纪末,利用粮食相对过剩的条件开始发展生物燃料乙醇。
然而,严峻的形势却是:一面是我国目前耕地面积日趋减少,粮食产量在逐年下降,玉米原料紧张、粮食涨价;一面是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为加工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纷纷上马,对粮食原料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据国内有关研究机构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玉米产量缺口在350万吨左右,将由玉米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加工企业抢购粮源,玉米价格将扶摇直上。
车不能与人争粮食,在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问题上,粮食安全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粮食紧张的形势下,用粮食去大批量生产乙醇汽油显然不妥。
国家部委实施紧急刹车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去年年底下发通知,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这是两部委鉴于目前危及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对国内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能力的态势实施的紧急刹车。
有资料称,由于主要原料玉米的价格上涨,国内四大定点乙醇生产厂全部亏损,为了不进一步刺激玉米需求,国家发改委此前已经叫停了一些中小乙醇生产项目。
燃料乙醇存在的前提是拥有大量的富余粮食,因为生产1吨乙醇需要3吨以上的粮食,在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3亩的中国,不加节制地推行燃料乙醇,可能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乙醇汽油究竟路在何方
为了解决“人、车争粮”的现象,各国研究人员正在寻求可将一种以“非粮”原料——玉米秸、麦秸、稻草、草、木屑及其他一些有机废料转化成生物燃料的方法。欧盟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生物燃料占交通燃料的份额达到6%;美国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燃料中的比例达到20%;瑞典提出2020年之后,利用纤维素生产的燃料乙醇全部替代石油燃料,彻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两部委紧急叫停后,“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国家仍会继续“适度”发展燃料乙醇行业。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拟着手研究、开发汽车用甘蔗燃料乙醇。我国目前甘蔗年产量在8500万吨左右,若技术攻关成功,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纤维素乙醇生产是当前国际前沿技术,可以把废弃的玉米秸秆变成燃料乙醇。中粮集团与丹麦合作的纤维素乙醇生产装置不久将在黑龙江肇东投产。此外,我国在利用木薯进行转化燃料乙醇也已开始行动。“与时俱进的高速发展乙醇汽油,非粮生物能源如红薯、木薯、甜高粱、纤维质乙醇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今后将加大这方面的科研投入力度。”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相关人士如是表示。 李永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