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融合凸显“私车第三极”
重庆,作为中国最具增长潜力的城市。成都,中国私家车第三城,在历史与现实的变迁中水乳交融。川渝大融合,凸显中国私车第三极。
四川、重庆,在人俗上有地缘的接近性,本是同根生,川渝是一家。
如今,国家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多种交通即将实现更为便捷的方式。成都、重庆正在形成一种汽车的核心增长力量。继中国以北京代表和广州等沿海城市为代表的迅猛增长之后,成渝将成为中国下一轮汽车市场增长的重点区域。第三极,正日渐形成。
本周起,全国都市类报纸30强重庆晨报将联合主流报媒华西都市报,在全国报媒中率先推出“中国新特区私车第三极”系列活动策划报道。
导言 山同脉
对于汽车消费观,成都人比重庆人务实得多。成都人的生活品质比重庆人高,其中重要一点就体现在有汽车上。
除开消费环境不说,自身消费观念,成都人值得学习。成都人能打个小麻将,开辆三手奥拓把日子过得乐滋滋的。而重庆人非要把钱凑够买辆高级一点的车。说来都是面子惹的祸。有道是,成都人如果有10万元,会花5万元买车,剩下5万做生意。而重庆人如果有5万元买车,会再借5万买辆更好的。
或许,成都人是从两个轮子过渡到四个轮子,买辆多少钱的车都打米量家底,很自然。而重庆是山城,重庆人对车没有什么过渡概念,因此喜欢一步到位。
死要面子活受罪。汽车消费,重庆人学习成都的最大收获,就是把面子扯下放在兜里——享受了再说吧。
消费观 成渝在接近
川渝本是同根生,汽车的消费观却一直在打“口水仗”。所以,近10年来,两地消费观的差异被媒体无限放大,异中求同的川渝交融却被人遗忘。
其实,川渝两地的消费观正在发生变化。行政上分手,川渝两地的民间经济往来却更加密切。随着交通的日益便捷,成渝两地空间差距即将变成两三小时的概念。如今,成都人熟悉了解重庆人,重庆也熟悉和了解成都人。在整个西南,恐怕互相来往得最多,相互之间最为了解的就是成都和重庆。所以,两地原来非常差异的消费观,在经历了排斥、碰撞之后,也被相互包容、学习甚至交融。
传统的消费观,成都人务实,重庆人爱面子。如今,这个界限变得模糊。这种交融,流露出两大西南重镇的开化和包容。
典型的是经济型车消费。以前,成都被称为拓拓城,而作为奥拓的故乡重庆,奥拓几乎只能当作出租车用。如今,单一的经济型车消费在成都变成了百花齐放。而重庆人对经济型车的意识也已经觉醒,很多时尚的经济型车在重庆都找到了归宿感。地产的奔奔,区区几万元,重庆人却不觉得掉面子,奔奔率先在重庆的大街小巷跑起来。而较早入市的奥拓、羚羊,也在私家车领域出现较大的增长。
以前,一些人习惯地把成都重庆,称为重庆地产车的前庭和后院。比较明显是的重庆产车成都卖。而如今,重庆地产车在重庆一样体现较强的消费力。蒙迪欧、福克斯、两厢SX4等,都表现出非常旺盛的市场竞争力,在同级车中的市场份额绝对不低。
而在其它方面,更体现出成渝汽车消费之共性。比如,成都的汽车销售卖场也逐渐靠近重庆,向高档化的4S店方向发展。虽然4S并不是重庆的首创,也是舶来品,但成都人逐渐学习到了重庆人的体面。
消费观和情感有关。重庆是汽车工业基地,汽车产业工人是个很大群体,他们懂得机械懂得汽车,所以,重庆人的汽车知识在全国都比较高。成都虽然不是汽车产业之城,却是汽车巨大的消费之城,私家车第三城的口号就是成都人自己叫出来的。成都人对于汽车的了解,对于汽车的热情,却丝毫不亚于成都。
近几年来,成渝两地的汽车咨讯都一样发达,特色鲜明地树立于全国传媒界。在这样的汽车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成渝两地的消费者,对汽车情感上体现出共有的激情。记者 韦龙
例证:
成渝共现10万元现象
如果按照价位来分,10万元左右车成为重庆和成都私车主流。目前,有专业调查公司调查,成都居民购车的预期价格主要分布在10万元左右,说明中级车已经成为成都私家车的消费主流。有购车计划的居民和所有居民的预期价格没有很大差异。
目前,成都人对车型价格的预期有所提升,几年前几万元的预期普遍提高到10来万。
而日前有关机构对重庆市场的调查表明,重庆汽车市场仍是轿车市场的天下, 2005年轿车占领了重庆60.1%的汽车市场份额,其中中档轿车市场最为看好,占汽车销售的29.52%,其次是经济型轿车占26.12%。其中,10至15万元的价格段最为重庆人看好。
目前,重庆成都对汽车价格的预期,基本符合全国的大的消费背景。在这一点,是成渝最大的汽车消费共性。
声音:
贾新光(国内知名汽车专家): 国家对小排量汽车的解禁、油价的上涨和重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等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条件纵然使经济型轿车市场快速发展;重庆经济型轿车市场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有关机构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用科学的、客观的方法对重庆未来几年经济型轿车市场进行预测:2006年将达到20000辆左右,2010年,将突破35000辆。
而成都的交通规划和汽车市场规模让人非常惊讶,一般人都认为西部地区落后,但成都车市的活跃给人惊喜,这也可以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字中看出来。成都要重视城市道路发展。我前两年去成都,有环路,但似乎都是平面立交。车市火了,道路一定要跟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