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与珍宝谋面的机会并不多,更不用说亲自品鉴一番了。还好,虽然接近珍宝的机会与珍宝的数量一样少,但我还是等到了
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这也正是推动我们这个社会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的根本原因。
以一只瓷碗为例,当制瓷工艺高深到无以复加之后,工匠们便会给它绘花刻字、镏金镀银。最终这只碗便不再是一只简简单单的吃喝用具,而成为了一件凝聚心血、体现智慧的艺术品。如果恰恰这只碗还曾是皇家御用,那它便成为了无价之宝。
将例子中的瓷碗换成汽车,结论同样成立。如果当你的车库里拥有了10多辆各种类型的豪车之后,对你而言,汽车最基本的代步功能便已退化到了极点。此时,你需要的,是一件独一无二的、具备汽车功能的艺术品。
堪称顶级豪华车专家的劳斯莱斯显然具备提供这种艺术品的才能,更妙的是,它的产品还受到了英国皇室的推崇,简直让阔佬们喜欢得发疯。继2003年推出“幻影”之后,他们在2004年借公司成立100周年的名义,推出了100EX概念车,用来赢得新老客户的喜爱和支票。正如劳斯莱斯CEO伊安·罗伯森(Ian Robertson)预料的那样,那些顶级富豪们果然一下子就迷上了这辆软顶敞篷车。
于是首席设计师伊安·卡梅隆(Ian Cameron)率领着自己的古德伍德设计小组在2006年年底把100EX从一辆概念车变成了一辆货真价实的劳斯莱斯。大家纷纷推测这应当是最新款的“险路”(Corniche),但劳斯莱斯却将它命名为“幻影Drophead”,并对此做出解释,这是一辆属于幻影家族的成员,而“险路”则是更小一个级别的车型——“银云”(Silver Cloud)的敞篷版。
在富豪们看来,它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辆劳斯莱斯的血统是否纯正,是否配得上“艺术品”的称号。这正是卡梅隆面临的最大难题。解决方案看似简单,只要把幻影的车顶拿掉就万事大吉了。但他认为这样做并不完美,“我们要通过幻影软顶敞篷车来思考敞篷驾驶的本质,尤其是它对劳斯莱斯的意义”。
最终,新车上修长的发动机盖、大车轮、短前悬、长后悬都保留了幻影上所体现出的传统风格,并在“仅有”5.6米长的车身上保持了完美的比例。向后开启的马车式车门(Coach Door)更是韵味十足,不但散发着传统的光芒,而且对于乘客来说,上下车也更加方便。
可实际上Drophead的每个外部面板都经过了重新设计。为了让这辆车显得与众不同,卡梅隆大胆地使用了亚光不锈钢钢板制成发动机罩,这堪称汽车界的创举,没有任何一个车型使用过面积更大的同类材料。金属面板散发出的柔和光晕感觉的确好极了,可实际上劳斯莱斯却花了半年时间才攻克技术上的难关。要知道,除了防锈之外,与之相邻的两侧前翼子板是铝制的,它们会和不锈钢相互腐蚀。
跨越了技术上的障碍后,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令这款两门敞篷车看起来更年轻、更运动、更具活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Drophead的外观更加流线,腰线挥洒自如且富有张力,整块不锈钢雕琢而成的中网略微向后倾斜,引出的线条最终与A柱交汇。
正是由于采用了马车式车门,A柱的支柱直接与铝制车架连接在了一起,这样便显著增强了车体的强度和刚性。再加上铝制加强件和超长的车身焊缝长度(140米),Drophead便和它老家的伦敦塔桥一样坚固了,代价是比一辆普通幻影重70公斤。
内饰设计师阿兰·赛弗德(Alan Shepherd)面对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创造一个轻松舒适、却又豪华至极的车内环境,还不能失去劳斯莱斯传统的简洁与优雅。为此,他专门参考了上世纪30年代参加美洲杯比赛中速度最快的J级帆船,并从中寻找到了灵感。他为Drophead设计了柚木后甲板。每张甲板都需要30块出自同一棵树的柚木条,然后涂上特殊配方的油,这样,整块甲板“看上去像刚刚切割并手工加工10分钟后的样子”。
阿兰还对内部空间所使用的高档真皮、上等实木及抛光铝材的搭配进行了细微的调整,木饰比幻影上略少、座椅的缝制手法也更加简单,而且原先地板上铺的纯毛地毯也换成了剑麻脚垫。这一切的变化都在显示着Drophead的活力,而且即便淋点雨,清洁起来也很方便。
实际上,驾驶Drophead出行被淋成落汤鸡的机会微乎其微。只要轻触按钮,一只硕大的织物顶篷便能在25秒内把你裹个严严实实。五层隔音材料几乎将全部噪音都挡在了车外,留下的只有雨点打在车顶的滴答声,浪漫的感觉妙极了。至于时髦的折叠硬顶,还是别想了,在新潮与传统面前,劳斯莱斯毫无疑问会选择后者。
先从对细节的沉迷中清醒一下吧,这件艺术品还具备汽车的功能。坐进这样一辆典雅而又历史悠久的车里,心情自然有些激动,就像即将欣赏到一幅传世名画那样。按下关门按钮,两只硕大的车门缓缓自动关合、锁住。轻触点火开关,一阵古老而又独特的启动马达声音响起,接着那台取自“幻影”的6.75升V12发动机苏醒了。在这之后,又是一片寂静,只有动力储备表的指针指向100%——它已经做好了准备。
坐在高高的前座上,视野极为广阔,即便是那昂起的车头也不会带来任何影响。又大又细的方向盘几乎与几十年前一样,只是材料从坚硬的木头变成细腻的真皮。拨动融合高科技的电子控制换挡杆,设在转向柱上样式经典的挡位显示器“D”挡亮起,最后再松开电子手刹。瞧,古典与现代就是这样水乳交融在一起的。
在“欢庆女神”的引领下,这件艺术杰作跑了起来。耳边除了微风轻拂、鸟儿欢唱之外便鸦雀无声。发动机的静音效果超乎想象,听不到任何声响。为了证实自己的听力没有问题而重踩油门,它只是发出微弱的、却是浑厚而低沉的音调作为回应。
就像低调而富有内涵的绅士那样,这台发动机虽然不善言谈,但却力大无穷,能提供453马力和720牛·米的动力输出。只要转速达到1000转/分,就有75%的扭矩涌现,随着继续踩下油门踏板,剩余的25%便马上加入进来,汇聚成一股柔和、持续且更加丰厚的力量推你向前。你也可以将油门踩到底,让Drophead以5.9秒的跑车成绩带着你从静止一直冲破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大关。这样你便会更好地理解劳斯莱斯“绰绰有余”(More Than Enough)的口号。
开着Drophead像是在平静的水面上滑行,噪音和震动消失得无影无踪、挡位转换的瞬间根本无从寻觅,这是真正的丝般柔顺。就动力系统的精致细腻程度来看,说它是天下第一也并不过分。同样来自“幻影”的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挂与电子连续调节阻尼系数的空气弹簧做搭档,几乎将路面所有的颠簸都隔绝掉了,车身始终处于水平状态,顶多会在很粗糙的路面上感觉到车身微微的上下起伏。偶遇大的坑洼出现一些跳动也是在提醒你放慢车速,珍惜这件艺术品。
当然,这并不是说Drophead在操控的挑战面前束手无策。在快速通过弯道时,车身的侧倾幅度比较大,但转向机构的反应却相当精确,再加上它比幻影更短且重心更低,因此能获得流畅的驾驶感受。
但你肯定不会拿它去疯跑。虽然它的生身父亲是宝马,可Drophead似乎在用一种奇妙的手法影响着你的大脑,令你此刻把“速度”、“操控”之类的词忘得干干净净,剩下的只有优雅、从容。说实在的,开这种车实际上是在体验一种心情,一种对美妙艺术的沉醉。卡梅隆将其概括为两个字:“愉悦”。
虽然驾驶它的感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更愿意静静地近距离欣赏它的仪态。我相信这种愉悦感会更加持久。因为,再过100年,或许Drophead的汽车功能已经丧失殆尽(天知道那时候我们还用不用汽油),但它在艺术上的造诣却不会磨灭,就像陈列在展柜中那些珍品。
最后还得提醒你注意,眼前这辆车的层次已经上升到了“艺术品”的高度,再去过多地谈论价格就显得没有意义了。真有不少“收藏家”们喜欢Drophead,他们并不在乎超过700万人民币的价码,已经将今年的所有“艺术品”预订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