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专题 > 汽车人杂志专区 > 动态更新

本土研发 海马:此马非彼马

  海马正在探索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那就是在先期使用外方车型技术之后,后期消化吸收,形成自主研发能力。这条路对于目前国内仍然占主导的合资企业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时至今日,许多人仍然搞不清海马汽车海南马自达的区别,认为“海马”是“海南马自达”的简称。实际上,虽然二者名称相似,但内涵却截然不同。

  海马,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的简称;海南马自达,是1992年成立的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海马的前身。自从去年海马宣布第三次创业,全面走自主发展道路后,海马与马自达从品牌层面已无任何瓜葛。

  就在几年前,海马只是国内汽车业界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色”。论实力,与大多数企业集团相比,它都只能是望其项背;论名分,它和外方马自达顶多也就是一个技术转让的关系,并不是真正的合资。

  然而,正是这个偏居一隅的小企业,在其低调而神秘的掌舵者景柱的操持之下,数年来,先与马自达技术合作,真正掌握了大量研发技术,此后断然与马自达摆脱干系,彻底独立运作。时至今日,景柱和他的团队用市场成绩证明了海马这条路是如此的正确。

  尽管少有人见过景柱其人,但每月万余销量的海马汽车无不打上了浓重的景氏烙印。

  逼上梁山

  客观来讲,海马选择完全自主,多少有些逼上梁山的味道;而探索海马的自主历程,就必须追溯到海马的前身——海南马自达。

  与早期国内汽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广州本田不同的是,海南马自达并不是合资企业,只是一个技术合作企业,这类企业在技术合作到期后一般有3个选择,其一是升级为合资公司,被外方纳入整体中国战略,从而得到品牌和后续产品保障;其二是续签技术引进协议,继续引入新产品;第三是技术合作终止,外方停止对中方技术、车型的后续供应,中方面临转折。

  海马正是技术合作第三条出路的代表。

  1992年,当时的海南汽车制造厂与日本马自达合作成立了海南马自达,由于马自达的谨慎和当时自身实力不足,此项合作并不像大多数企业一样采取合资方式,双方只是技术合作。后来,由于一汽的加入,原本的两方合作变成了三方合作。在海马的股权结构中,一汽集团持有49%,海汽集团持有50%,海南省国资委持有1%。

  与一汽相比,海汽资金、实力、背景都明显不及前者。实力不均衡,必然导致利益分配不平衡。在一汽入驻海马后,作为外资方的马自达很明显将砝码放在了一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海南马自达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除了福美来普力马,海汽一直就没有得到马自达的新车型;而与之对应,2003年年初,日本马自达将海马渴望已久的M6车型放到了长春,由一汽轿车生产销售。

  虽然海马做过多番努力,希望将自己变成与马自达的合资工厂,但无论是一汽还是马自达的控股方福特,都不希望看到海马扮演与马自达合资工厂的角色。毕竟M6已经成为一汽轿车利润的绝大部分来源,而福特在华的合作伙伴长安福特当然也不希望马自达车型花落他家。

  2006年,马自达参股长安福特成立长安福特马自达,马自达的热门车型M3被放在长安福特马自达生产。

  至此,海马的最后一点希望破灭。如果没有新车型投放市场,企业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在外方切断车型之后,除了发展自主品牌,海马别无选择。

  “如果马3和马6都放在海南生产,也许就不会上后续的自主车型了。”海马汽车某高层私下告诉记者。

  此外,从产能配备上来说,多年如一日不变的两款车型福美来和普力马,已经远不能填饱海马的胃口。

  早在2004年7月,海马扩产增容三期工程竣工,第二工厂正式投产,总产能已达到15万辆。虽然海马的销量继续增长,但其年销量也仅在8万辆左右。如果没有新的车型投放,将近一半的产能都将被闲置。

  车型断档,产能过剩,海马不能束手待毙。从某种意义来讲,海马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多少有些逼上梁山的味道。

  自主是出路,不是退路

  虽然海马发展自主品牌多少出于无奈,似乎有被迫另觅退路的味道。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选择自主道路的海马发展大大出乎人们意料,自主为海马开拓了出路,而不是选择退路。

  从去年以来,海马可谓搭上了发展的快车。自去年8月上市起至今,福美来2代月均销量在万辆以上,到2007年4月,福美来2代成为自主中级轿车销量冠军。2006年,海马销售汽车8.2万辆,2007年销售目标是15万辆。

  今年6月份,海马3轿车上市,此举被认为是海马汽车摆脱马自达阴影,完全独立自主发展的开始。

  当然,海马能够在两年内接连推出两款自主车型,打响自主品牌,并不是应时之举,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早在与马自达合作开始,海马就为自己日后自主发展留下了伏笔。这从它与马自达签署的技术合作协议中就可看出端倪。与其他技术引进项目不同,海马争得了普力马和福美来两款车型的品牌决定权、国产化认证权、采购权和整车销售权,此外,包括产品的国产化、商品性改进、品牌的使用等,海马都有权决定。

  更重要的是,海马制定了“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自主”的原则,并且形成了从“模仿创新”到“跟随创新”最后形成“领先创新”的发展思路,先后派出数百名技术人员赴马自达学习先进的造车技术,并完全掌握了新车开发的流程标准,建立了自己的开发数据库。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海马为日后全面自主奠定了基础。

  据海马汽车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谭继民介绍,在与马自达合作的15年中,无论是在研发、制造,还是在企业管理等方面,海马都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并保持自我,借此积累经验。在多年的发展中,引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技术和设备。海马所走的正是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值得其他合资企业借鉴的是,在与马自达合作良好、生存无忧的情况下,海马率先启动了自主战略。2003年,海马就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面巩固和加强与马自达的技术合作,一面投入资金开发自主产品。

  根据海马规划,正在建设中的海马工业园二期将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海马工业园二期将在现有生产基地上南扩,总投资32亿元人民币。其中发动机项目投资12亿元,其余18个项目投资20亿元。此外,海马还建立了海口和上海两大技术研发基地,每年研发投入不少于当年销售收入的5%。

  至此,与其他自主品牌相比,海马在技术、品牌、人才和平台上已具有一定优势,初步形成了独立发展的态势。

  在与外方合作终止的情况下选择全面自主,看似退路,实际上却成就了海马更广阔的出路。

  难言轻松

  如果按照以往滚动积累发展的方式,海马目前的实力显然难以满足后续发展要求。根据此前海马透露的目标,到2010年海马计划实现产销30万辆,是今年目标的2倍。

  根据海马汽车常务副总经理孙忠春描绘,未来3年内,海马汽车将依托已成熟的车型平台,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向下将于明年推出1.3L至1.5L的小型车,用以提高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向上则将推出2.0L的B级车,提升品牌形象。在2010年前,海马将推出3至4款全新车型和同样数量的改款车型。

  这无疑是个艰巨的任务。目前海马主力车型福美来月销量在1万辆左右,加上6月份上市的海马3,这两款车型将使海马汽车15万辆的产能捉襟见肘。

  为此,生产能力的扩大已经成为海马迫在眉睫的问题。除了提高现有的一、二工厂的产能,海马正计划建立第三工厂。

  除了扩大产能,海马未来3至5年还将在研发、新产品和发动机项目上投入巨资。据初步估计,这4个方面投入至少需要25亿元。

  对于规模并不算很大的海马来说,如此巨资无疑是靠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虽然海马高层表示,将通过股东增资、银行贷款和自身投入等方式筹措未来需要的25亿元,以完成设定目标,但评论界认为,此举对于海马不会轻松。

  中国车市已经越来越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趋势。专家分析,未来3年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使各大企业集团纷纷摊牌,同时合资企业产品线将越来越往下走。这对于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自主品牌无疑是一种压力。在资金、人才、背景和硬件等资源上与大集团相比都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海马仅凭一己之力来发展自主品牌,道路必定艰辛。

  不管怎样,海马正在探索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那就是在先期使用外方车型技术之后,后期消化吸收,形成自主研发能力。从这一点来说,海马自主品牌值得关注。这条路对于目前国内仍然占据主导的合资企业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福特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