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克莱斯勒、量子公司、欧洲的菲亚特、伊朗最大的汽车集团IRANKHODRO……奇瑞近几个月的合资项目不仅多得令人有些眼花缭乱,而且哪个合资合作者的分量都不轻。这还不包括在零部件领域与奇瑞牵手的诸多世界500强公司。
奇瑞频频合资(合作)的背后是盲目冲动还是早有预谋?这些合资(合作)的底线是什么?尹同耀心中的奇瑞“国际化”之路走到哪里了?还要怎样走?把一个个独立零散的新闻事件串起来后,合资背后的某些端倪就渐渐浮出水面……
频频合资
“奇瑞很少像最近这么热闹,很多事情都赶到一块了,”奇瑞一内部人士如此感叹。的确,6月,奇瑞与美国Quantum(2007)LLC公司合资组建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并拟在安徽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年产15万辆汽车合资项目。据悉,该项目总投资高达58.3亿元;
7月,与美国克莱斯勒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A1车成为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最快可能将以道奇品牌在今年圣诞节推向市场,其市场主要是拉丁美洲和东欧。同时,双方中级车的相关合作也已启动;
8月,与菲亚特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按50:50出资成立合资公司生产乘用车,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进行菲亚特集团汽车旗下的阿尔法·罗密欧和菲亚特品牌汽车,以及奇瑞旗下品牌汽车的生产和销售;
牵手菲亚特不久,奇瑞汽车又与伊 朗 最 大 的 汽 车 集 团IRANKHODRO以及加拿大投资公司SOLITAC三方在芜湖签署协议,由三方共同投资在伊朗建立合资工厂。据悉,合资项目将于9个月后开始启动,项目预计总投资高达3.7亿美元,设计最大年产能为20万台。
整车合资的同时,奇瑞在零部件领域的合资也在悄然加速。虽然没有整车合资的关注度那么高,但这却是奇瑞国际化战略的有力支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与奇瑞建立了战略合资(合作)关系的世界500强企业包括德尔福、江森自控公司、埃克森美孚等。合作领域囊括了汽车车身、底盘结构及模块方面、汽车内饰、电子零部件、汽车蓄电池、发动机油、涂料等几乎涉及汽车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领域。
合资底线
“时间虽然不能控制,但择偶却并不盲目,”奇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秦力洪表示。
之前有不少媒体称,奇瑞合资的底线是控股。但无论在与美国量子公司的合资中,还是与菲亚特的联姻中,奇瑞并未取得控股权。
对此,秦力洪表示,这是外界对奇瑞合资战略的一种误读。从世界汽车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规律上看,在资本结构上可以多元化,但在品牌主权上只有独占性。全球化的企业几乎都有多元化的资本结构和独占的品牌主权,这是必须尊重的普遍规律。自主品牌主权独占,就可以使自主品牌在资本多元的环境中依然是自主品牌,没有品牌主权的独占性就不是真正的自主品牌。
在奇瑞内部,记者还听到了这样一个说法,自主品牌的旗帜正在逐步被加上一个国际化的 “金边”,奇瑞要从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向打造自主国际名牌靠近。
那么,奇瑞会不会再增加或者双方共创一个海外品牌?奇瑞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曾表示,不排除在对海外特定市场的导入过程中会再创建新的品牌的可能,但是这个品牌的所有权应该属于奇瑞。这可以说是品牌主权独占性的另一种表现。
同时,记者透过奇瑞频繁的合资策略发现,芜湖设厂、就近配套也是大部分合资项目的“共同点”。
版图初现
“对于底线,奇瑞很坚持。合资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非常清楚。”秦力洪说。
纷繁的合资项目之所以让人感觉到有点“乱”,一方面是对象多了,而且各个对象的来头都不小;另一方面就是双方合资(合作)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可实际上,记者调查发现,一系列看似有点“乱”的合资(合作)背后,奇瑞国际化战略版图正呼之欲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对奇瑞来讲,“圈地”可以说是一个关键词。在奇瑞内部有一个计划,在2010年将设立14家海外工厂,出口将超过60万辆。而圈地的方式大体可以归结为:
一,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出口,打开国际市场大门。奇瑞从2001年就开始出口,目前产品销售遍及56个国家和地区;
二,通过在海外建厂,建立开拓国际市场的根据地。奇瑞已在俄罗斯、乌克兰、伊朗、埃及、印尼、乌拉圭等6个国家建立了7个工厂,目前还有更多的海外工厂正在筹建中;
三,通过与国际一流企业资本与技术合作,全面进入全球市场。如前述的克莱斯勒、菲亚特等。
“奇瑞海外扩张的摊子已经铺开,下一步的重点是控制节奏,着力稳定海外工厂的质量,提高海外经销商的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尹同耀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