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2日,奇瑞公司第100万辆汽车下线,以此迎来了其10岁生日。其实,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节日,因为这是中国自主品牌的第一个100万辆。
100万辆,只用了10年时间,更确切点讲,从第一辆到第100万辆只用了不到8年时间,这个记录,在世界汽车工业强国各巨头的档案里也实属罕见。
早在100万辆下线之前,奇瑞就给我们展现了一系列的硬实力——销量增幅第一、单月销量夺冠、年销量进入前4、出口量全国第一、产品品种最为丰富等等。这些构成了奇瑞光环最耀眼的部分,也是企业同行最为羡慕的内容。
但是别忘了,在这些硬实力的背后,是奇瑞的软实力在支撑,或者说,是那些看不见的软实力最终输出了这些看得见的硬实力。比如品牌控制能力、自主研发能力、质量提升能力、成本消减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奇瑞做得都非常优秀,才会有前面那些光彩夺目的硬实力的出现。
参加奇瑞100万辆下线仪式的汽车界老前辈和知名专家陈清泰,旗帜鲜明地呼吁重视软实力建设。据他介绍,日本当初在引进欧美先进汽车技术时,用1美元引进就要用7美元进行消化吸收,而我国用1美元引进,只用了7美分做消化吸收工作,相当于日本的1/100。另外,我国汽车项目的引进数量,比日韩引进项目的总和还要多。结果就是,项目引进了不少,持续改进的很少,车型引进了不少,有自己品牌的没有。或者说,硬实力的引进没有化转为软实力的收藏。
在资本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人才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的今天,硬实力几乎都可以用钱买到,但可以用钱买到的一般都不是核心竞争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硬实力也会由硬变软,变得老化和落后。往往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才是核心竞争力,而这些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艰苦而长期的科学实践才能具备。奇瑞正是坚持了对品牌的绝对控制,坚持了长期的自主开发和持续改进,拥有了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开发流程和工艺手段,形成了10大产品系列的壮观场面,才会有市场上那些硬实力的诞生。
而在所有的软实力中,品牌又是高端的软实力。因为没有对品牌的所有权,不仅总体实力要大打折扣,而且其他方面软实力的修炼也会大为受限,甚至变得不可能。
所以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提出,重视软实力,不遗余力地培育软实力,才能赢得像奇瑞那样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