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搜狐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争做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小巨人”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占世界汽车产量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3.6%发展到2006年的10.5%以上;摩托车产量占世界产量比重已超过45%。中国汽车工业对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贡献度正在不断提高。

  在为我国汽车工业近年来所取得成绩而高兴的同时,汽车业内都深深地感到,要完成中国汽车零部件“十一五”规划中所提出的总体目标任重道远。因为中国汽车工业除了存在整车,尤其是轿车自主品牌明显弱小,自主开发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等主要问题外;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滞后整车工业的发展,是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做强做大的瓶颈。因此,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如何发展?这其中,尤其是整车企业如何带动零部件企业发展?零部件企业又如何服务于整车企业,进而推动整车企业的发展?中国的整车企业应构建怎样的零部件配套体系,采取怎样的整零关系模式?是学习欧美模式?还是学习日韩模式?另外,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出一条超越式发展的道路?这些问题已成为整个汽车行业,包括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汽车产销量从2001年起,每年都跨越一个百万辆的台阶。2007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445.7万辆和437.4万辆,同比增长22.4%和23.3%。其中,乘用车产销315.1万辆和308.4万辆,同比增长20.9%和22.3%;商用车产销130.5万辆和129.0万辆,同比增长26.1%和25.9%,商用车和汽车整体同步增长是入世6年来第一次出现。摩托车产销1201.9万辆和1202.6万辆,同比增长13.4%和15.2%。

  2007年上半年全国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主营业务收入4863亿元,同比增长26.6%;工业增加值1091亿元,同比增长34.1%;实现利润总额302亿元,同比增长65.8%;汽车出口24.1万辆,同比增长71.2%,出口金额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0.7%;零部件出口70亿美元,同比增长30.9%。

  这些年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零部件工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取得的主要成绩表现为:

  汽车零部件工业实力增强,为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6年全国汽车零部件及发动机规模以上的企业共471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506亿元,销售收入5341亿元,利润总额358亿元,资产总计5264亿元,从业人员122万人,销售利润率为6.7%。另外,经过这些年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零部件企业的产品水平、装备水平、制造技术、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高,形成了较完整的、较大规模的、有一定水平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基础;为担负年产700万辆汽车、2000万辆摩托车生产配套及为3200万辆汽车和8000万辆摩托车的维修服务提供了基本保证。

  由于汽车零部件工业基础不断增强,缩短了引进车型投产周期,加快了国产汽车更新换代步伐。

  目前,引进车型国产化(本土化)率达到80%以上。国产化所需时间由“八五”前的7~8年(如桑塔纳、夏利等)至“九五”后减少为3~4年(如捷达、富康等),速度提高一倍。新引进的轿车车型在开始投产时国产化率均达到40%以上(如上海通用别克、上海大众帕萨特、广州本田雅阁等)。国产汽车一个车型生产一二十年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每年有二三十个新车型投放市场。

  技术含量高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不断充实市场,基本适应汽车产品发展的需求。

  由于产品的汽车节能、环保、安全等技术法规逐渐加严,汽车零部件的技术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在国内,由于引进了先进技术及与国外先进企业合资合作,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产品已开始批量生产,开始为国产汽车配套,并不断充实汽车市场,如发动机管理系统(EMS)、电喷系统(EFI)、欧Ⅲ甚至欧Ⅳ排放水平的电喷发动机,制动防抱死装置(ABS)、安全气囊、电动助力转向器、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全球定位导航系统(GPS)、自动变速器(AMT、CVT、AT)等。关键零部件产品性能及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整车达到安全、环保、节能等技术法规的要求。

  中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自主产品开发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在为国内客车、货车及经济型轿车开发零部件产品的同时,正在向技术含量更高的关键零部件领域进军,为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打基础。

  一些中资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后再创新,在高性能发动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产品(包括控制系统和娱乐系统)、替代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等方面自主创新步伐加快,有些已经为自主品牌汽车配套。

  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显现,全国已形成六大汽车产业带。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集团逐渐发展壮大,围绕主机厂的零部件生产厂点迅速增加,规模也不断扩大,专业化协作能力不断增强,生产企业开始向“集群化”方向发展。现已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汽车产业带。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的出现,提高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相关产业横向合作的效率,产生了集聚效应与协同效应,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较快,实现了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随着零部件产品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出口额增长较快。2006年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115亿美元,同比增长35%,超过了111亿美元的进口总额。产品从售后配件市场开始进入OEM市场;从低附加值产品开始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从单一的产品出口发展为有资本和技术出口,特别是一些自主品牌产品开始进入国际采购体系,如自动变速器、安全气囊、制动防抱死装置等。

  在看到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正视所面临的问题。这几年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了汽车零部件发展滞后的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零部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承受着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除原本存在的企业规模小、效益差、产品趋同化、技术含量和标准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外,又要面对跨国公司强大的资本控制、市场扩张和技术封锁等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竞争能力不强。

  目前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估计有两三万家之多,普遍存在资金分散、市场分割、人才缺乏、产品水平不高、企业竞争力低下等问题。2006年汽车零部件及发动机行业的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占整个汽车行业的比例为74%和54%,而总产值及资产总计仅占35%和39%。近3年(2004~2006年)在全国汽车产销快速发展形势下,汽车零部件及发动机工业总产值增长42.6%,销售收入增长42.9%,而利润总额仅增长13.6%。

  以往国家对汽车零部件企业采取的重点扶持、集中投资的措施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在外资大量进入以及投资多元化的今天,调控能力减弱,出现同一种零部件有数十家企业同时生产的不合理局面,缺乏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产业结构,缺乏按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组成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汽车零部件工业投资强度不够,难以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由于目前在国内生产的轿车大部分是引进的国外品牌和技术,这些产品又大部分采用原有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及质量标准,所以中资零部件企业想进入其采购体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外,国家投资建设的汽车整车企业均有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布局,整车与零部件多采取“纵向一体化”的模式,并将主要的零部件生产基本封闭在集团内。虽然一些汽车集团正在探索将零部件部分从集团里分离出去,建立新型的“整零关系”,如东风的零部件事业部、一汽的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但毕竟还是少部分,况且还需要过程。因此,国内社会零部件企业大多在夹缝中生存。从表面上看,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速度很快,其实相对整车OEM市场份额来说,占有比例正在缩小。

  值得高兴的是,如今国内整车企业努力开发自主品牌产品尤其是轿车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2007年上半年已经达到30%左右。由于自主品牌需要建立新的配套体系并具有完全的掌控权,给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了锻炼自身能力、发挥本土化优势的大好市场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整车企业尤其是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要树立起带动中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责任意识。整车企业要给中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市场机会,支持他们的创新活动,在能够满足产品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采用中资零部件产品,为中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整车企业还要改变过去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关系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合作共赢的“整零关系模式”。

  零部件企业也要树立“市场竞争,适者生存”的思想意识,不断强化在技术、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积极参与整车企业的发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兼并重组的步伐,没有规模难以做强做大。

  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成为国际零部件采购中心,必须改变目前“弱、小、散”、规模效应差的状况。我国现有大大小小几万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上规模的也有几千家企业。从发展趋势分析,最终必定是大部分被淘汰、被兼并,只有那些具有战略眼光和掌握发展方向的企业才能被保留下来。根据汽车规模经济的法则,零部件企业必定要走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在国内必定能形成一批具有系统开发能力、能够模块化供货的大型零部件制造企业。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审时度势,顺应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主动积极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不断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另外,现在已经走在前面的企业要发挥行业龙头的作用,在带动行业弱小企业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真正把企业建成行业的“小巨人”。

  坚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扩大市场份额。

  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处在一个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的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全球正面临新一轮汽车产业转移,中国是这些汽车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另一方面,一些汽车后起国家正寻求汽车零部件方面的合作。因此,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及时把握好机遇,利用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尽快形成一批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进入国际市场将有利于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有利于建立符合国际化标准的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国内零部件行业的资源整合,进而扩大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这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然途径。

  (注:本文为顾翔华同志代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所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7年零部件行业年会工作报告》摘编,文字略有改动,文章标题为编者所加。

  从1986~2005年,我国汽车工业总投资3500亿元,其中整车投资2931亿元,零部件及发动机投资1316亿元,整车与零部件投资比例为1∶0.4~1∶0.5,而发达国家整车与零部件投资比例一般为1∶1.3~1∶2。零部件投资应大于整车投资,而我国恰巧相反,零部件投资大大落后于整车投资。

  ———零部件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自主开发能力,更缺乏自主品牌。

  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科研投入少、技术人才缺乏等原因,加上轿车生产的大部分车型都是从国外引进的,造成零部件配套企业依赖性强,产品和技术方面依赖整车企业、依赖跨国公司,自主创新意识差,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再加上国家在自主创新政策制度和体系建设方面缺少完整有效措施,导致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水平大体处于上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

  ———跨国公司采取的新进入战略正在挤压中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零部件市场及资本市场全面放开,外商对进入我国汽车市场的战略发生重大变化。他们利用我国对WTO的承诺,实施资本控制、市场垄断、技术封锁等措施。表现在合作方式上由过去的技术转让转为合资控股、外方独资;或利用零部件低税率,采用进口散件组装整车;或随着整车厂的合资,将其原系统内零部件企业带入中国为之配套;或借改革之机,廉价并购中国有影响的零部件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已达1200余家。国外汽车零部件厂商以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成熟的产品和生产管理经验,加上与跨国汽车集团结成的战略联盟,占领了我国主要轿车配套市场,控制了高技术、高效益的产品领域。而且外商享受的种种优惠政策、优越条件使中方零部件企业处于相当不平等的竞争地位。

  ———零部件厂与整车厂之间未能建立长期协作、共同发展、互利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不利于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之间多为单纯供求关系,战略性供应链不牢固,零部件企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整车企业常常把市场风险转嫁给零部件企业,对零部件企业缺乏技术要求支持和管理指导,缺乏同步开发、联合设计的协同行为,缺乏双赢共进的责任意识,造成零部件企业经济效益偏低,产品升级、企业升级缓慢。

  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几点想法

  面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难题,如何使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走上更加健康发展的道路,需要全行业来共同探讨。

  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自主创新,只有占领制高点才能赢得主动。

  所谓“制高点”就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如高性能的发动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所谓“占领”就是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研发有自己特色的高技术零部件产品,占领整车配套和售后服务市场。

  众所周知,技术含量高的汽车零部件附加值高,容易进入整车配套体系,是汽车零部件企业掌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措施。但是要做成这样的零部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高素质的开发团队,需要时间和大量试验数据的积累,需要强烈的自主意识和精神,还需要整车企业项目需求的实际拉动。看起来似乎“远水解不了近渴”,但却是零部件企业必须采取的长远战略和必须坚持的方向。否则,还是拿来主义、依赖主义,欲速则不达,永远摆脱不了被动受挤压的局面。

  整车企业要树立带动中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责任意识。通过积极探索和构建共同发展的“整零关系模式”,实现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合作共赢的目标。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