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加价早已不再是新鲜事,尽管厂家一再声称严禁经销商私自对紧俏车型加价,发现加价现象一定严格处理,可汽车加价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几千甚至几万元的高利润驱使经销商甘愿冒险加价,而受到消费者指责的却往往是产能不足,难以满足市场订单的厂家。
产能不足令“俏”车加价成铁律
别看价格大战还没有停的意思,但从种种迹象看可以断言,“金九银十”的市场需求,还会令不少俏车再疯狂一把——加价。
一款成功的好车型上市之初,期待已久的消费者争相购买,通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时候,就给了经销商加价卖车的空间。想早些提到车的消费者就要多掏银子,一般正常等待,则要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
心急的消费者眼巴巴地看着经销商从自己口袋里掏钱,不多出钱的消费者则是干着急也没用。
如此只看钱不按规矩销售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消费者纷纷呼吁厂家对经销商这样的行为进行制止。但山高皇帝远,厂家往往管不了那么细致,而经销商加价手段又多种多样。专家建议,厂家在加大管制力度的同时,消费者也要行动起来,联合抵制加价卖车。
产能受限厂家无奈
仔细观察车市中出现加价现象的车型,我们会发现,其中大多是因为厂家产能不足所导致的供不应求。如今年4月份上市的东风本田新CR-V,自上市以来,以卓越的性能、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合理的定价,赢得了消费者青睐,持续热销。
东风本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新CR-V每月4000辆以上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也正因为如此,新CR-V上市以来一直处于加价销售的状态,最高幅度曾经加到5万多元,现在京城车市中也还要加1万元才能提到现车。如此现象让东风本田厂家方面很头疼,屡禁不止的同时,厂家只能下大力提高产能,希望尽快满足消费者需求。
对于加价销售,东风本田厂家相关人士对记者说,产能的限制主要是因为此前预估的销量没有这么大,供应商的零部件订单偏少。目前,东风本田一方面调整生产计划,加大马力生产;一方面严肃处理个别地区加价现象,力争提供给顾客更加满意的服务。
东风本田某位高层表示,东本6月销量达10813辆,单月销量首次突破1万辆。但随着销量的逐步提升,工厂的产能瓶颈开始凸显。据了解,目前东风本田的产能为年产12万辆,但是6月份的产量已超过1万辆,其中新CR-V和思域的两款车型产量分别为4000多辆和6500辆,超过设计产能1000辆左右,现在的设计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据悉,东风本田的现有产能已经满负荷运营,不过根据武汉工厂的柔性设计,现有产能可以通过设备调整提升10%左右,也就是说武汉工厂的设计能力可以达到13.5万辆左右,基本可以满足目前的产量需求。
加价手段多样
加价现象在很多车型上出现过,目前的CR-V、08款的凯美瑞,甚至于一汽-大众迈腾,目前都是经销商们喜欢的“加价先锋”。“我们终于也有一款可以加价的车了。”记者在一汽-大众4S店采访时,多位销售人员这样告诉过记者。
消费者越追捧,加的价就越高。对此,广州丰田与东风本田对加价现象非常重视,想尽办法制止,却仍控制不住经销商的行为,因为,经销商在明着加价行不通时,还有各种其他手段。
“做装饰”、上保险等“一条龙服务”,都是经销商用来变相加价的手段。消费者想早点提到一款紧俏车型,而经销商在厂家严格监管下又不敢多收现金,怎么办?“必须在我们店里做两万元以上的装饰”、“必须在我们这里上保险,享受我们提供的一条龙服务”……这些个“必须”,就变相从消费者腰包里多掏了银子。
不管你愿不愿意,必须多做的装饰都要接受,而这些装饰的价格,通常高出正常价格一倍以上,与汽配城相比,更是贵了两三倍还不止。有经销商私下向记者坦言,为了多卖一些钱,加价、做装饰、一条龙服务等招数被很多经销商使用,甚至还有的经销商会给车上加一些非原厂的高价配件,强迫消费者埋单。总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经销商们在利润的驱使下,会想出各种办法加价卖车。
损害消费者利益
出于宣传造势的需要,基本所有汽车厂家都会在新车上市之前的几个月就开始推广宣传,并接受订单,如此,到了正式上市,需要向预订的消费者交车时,就会出现需求远大于供给的现象。经销商的投机心理使其趁机加价,不少消费者也因此多出了不少费用。
直接多拿出来的钱没人给开发票,这是消费者的第一大损失。记者在车市中暗访发现,几乎所有需要直接加价的车型都没处开发票,不少销售人员更是理直气壮地说:“就是这个规矩,你不要,很多人排队等着要呢。”
除了直接多付的加价费让消费者受损失,很多变相加价的装饰也让消费者头疼。“除了贴的膜还算有用,其他什么挡泥板、排气筒装饰……简直就是一点用都没有!”消费者张先生这样向记者抱怨。为了能提到某款紧俏车型的现车,张先生被迫加装了很多经销商指定的装饰,他告诉记者,很多装饰他甚至都没听说过,也压根儿不觉得有什么用。
除了消费者利益受损失,加价卖车又不开发票,也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中联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张超指出,经销商其实应该为消费者在购车时付出的多于车价的款项开具正式发票。否则,不但国家税收白白流失,也不利于维护购车者的合法权益。
张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私人买车要交8.5%的车辆购置税,如果经销商多加1万元,又不开发票,消费者就可少交车辆购置税850元,而经销商如果没有按原价卖车,私自多加的1万元就是纯利润,自然也不用交这1万元的所得税。总之,综合各种应纳税款算下来,国家总计损失是这1万元中的一半以上。此数字不能说不惊心。
加价已成潜规则
一家专卖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卖车的利润不断降低,所以只要有获得更多利润的机会,经销商们都会去做。而且,“厂家也根本不能管得那么细致”。车型紧俏热销的时候,加价卖车已经成为车市中的一个潜规则。
不少刚上市的新车货源紧张,厂家会要求4S店提供预订客户的名单,然后安排车辆供应。这个时候,就有4S店用已接到的订单从厂家提来车后,不交到真正交了订金的消费者手中,而是把这些现车卖给愿意加价购买的消费者。那些交了订金的消费者在经销商的各种托辞中只得继续等待,而由于已经交了订金,这些消费者又不方便再选择其他的车型,用经销商的话说,这些属于已经“定”下来的客户,不怕他们跑了。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经理苏晖认为,经销商不惜冒着被厂家严厉处罚的危险仍要加价销售还有一大原因,就是现在国内不少4S店的豪华建设给经销商带来了过高的成本压力。“现在部分主流汽车品牌的经销商为了获得经销权,不仅需要投入巨资建造展厅及维修店,而且前期还需要花费动辄数百万元的资金打点厂商,这必然会给经销商带来沉重的资金压力。”
苏晖说,在尽快收回投资及相关成本的心理之下,经销商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加价销售,实属在所难免。
专家建议慎购加价车
张超认为,汽车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随着供求关系而波动,“既然同是商品,房产、家电、手机甚至蔬菜可以出现价格涨跌,为什么汽车就不可以呢?”从商品属性角度讲,经销商加价卖车可以被理解。至于应对方法,张超则建议,对于加价销售的汽车,消费者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这是一个买卖双方你情我愿的市场行为”。
一位市场资深人士提醒消费者,一般来讲,汽车加价都有个时间限度。因为厂家会根据市场销售情况不断调高产能,缓解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而眼下车市中新车推出速度不断加快,一款车想“热”也热不了太久,只要消费者有耐心多等几天,自然就不必花太多的冤枉钱。如去年加价风头最劲的凯美瑞,眼下经销商处也出现了几千元的价格优惠。
总之,买车最忌心急,经销商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求新求快心理,才敢狮子大开口地加价,“宰你没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