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国玉米价格上涨15%,在主产地吉林,每吨玉米售价已由2005年初不到1000元上升到1500元上下——
2006年,我国生产原油1.8亿吨,实际消费原油超过3.5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其中,仅汽车一项,就消耗掉约85%的国产汽油和23%的国产柴油。
截至2006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586万辆(不含1399万辆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商务部预测显示,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500万辆左右。汽车与能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缓解车用能源紧张的压力,近年来,汽车企业加快了在高效内燃机、电动车、油电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领域的研发。在替代能源方面,国家也进行了粮食乙醇、煤制油、生物柴油等项目的尝试。然而,由于国内燃油品质不高,节能显著、在欧洲被广泛采用的高效柴油机,长期以来无法得以推广;过高的制造成本,让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难以走进寻常百姓家;粮食乙醇、煤制甲醇等“以缺代缺”的能源转换方式,也逐渐被证实不符合中国国情,日前相继被国家发改委叫停。
我国车用能源战略究竟该选择怎样的路径,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他国家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
——编者
“可别小看这个木疙瘩,几个月后它就能‘跑’进汽车的油箱里了。”在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靠种木薯富起来的农民亲切地把木薯称作他们的“绿色油田”。
事实上,随着去年以来玉米价格的飞涨,以及去年底粮食燃料乙醇项目被国家叫停,有关我国生物燃料如何发展、汽车与人“争粮”等话题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人车争粮”趋势凸显
从2004年到现在短短三年时间,我国燃料乙醇总产量已突破130万吨,成为继巴西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添加10%燃料乙醇汽油目前已覆盖5省全省及另外4省27市。
然而,随着燃料乙醇遍地开花,其主要原料玉米的价格上升趋势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份发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玉米价格上涨15%。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玉米主要生产地之一的吉林,每吨玉米的价格已经由2005年初不到1000元上升到如今的1500元上下。
玉米供求格局也随之改变。“受畜牧业和加工业需求增长拉动,我国玉米产需基本平衡的格局可能向供求偏紧的方向转变。”有关部门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玉米消费年增长2.7%,进入“十一五”增长进一步加快。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介绍说,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2005—2006年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达到4200万吨,占国内总消费量的24%,已超过出口量。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我国2006年出口玉米310万吨,同比下降64.1%。
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生产1吨乙醇平均需要消耗3.3吨玉米,2006年我国燃料乙醇产能已达132万吨,需要消耗玉米400多万吨。2006年我国汽油消费量约为4600万吨,按照年平均增长率6%计算,2010年汽油消费量将达到5800万吨,按照10%的燃料乙醇添加汽油计算,2010年燃料乙醇的需求量会达到580万吨,届时需要消耗玉米1914万吨。
非粮乙醇获得支持
事实上,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要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已经明确。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去年12月共同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玉米加工为名,违规建设生物燃料乙醇项目。
其实,除了玉米和小麦,生物燃料乙醇的其他原料甘蔗、木薯、甜高粱等作物,已进入人们的视野。财政部去年年中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就将生物乙醇燃料定位为用甘蔗、木薯、甜高粱等制取的燃料乙醇。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能源生态处寇建平处长告诉记者,我国可规模化开发利用的能源作物较多。可因地制宜的开发用于燃料乙醇的甜高粱、木薯、甘薯和用于生物柴油的棉花(籽)、蓖麻等能源作物。目前已引进、育成了多个优良能源作物品种。以甜高粱为例,我国自主选育的甜高粱系列品种,已经在我国广大地区大面积种植成功。3—4亩地的甜高粱茎秆产量可以生产1吨乙醇(95%酒精含量)。目前全国年种植粮用高粱800万亩,如全部改种甜高粱,在高粱籽粒不减产的情况下,仅甜高粱茎秆可年生产200万吨乙醇,另外还可利用盐碱地种植甜高粱生产乙醇。
木薯则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五省(区)。2006年,全国木薯收获总面积为661万亩。据介绍,我国木薯约30%用作饲料,70%用作加工淀粉和酒精,全国年产木薯淀粉约60万吨,食用乙醇约50万吨。
能源甘蔗可采取糖酒联产的技术路线,在不影响糖产量的前提下,生产燃料乙醇。农业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2006年甘蔗种植面积1495千公顷,极少用于直接提取乙醇燃料,大多是用榨糖产生的糖蜜进行生产。据估算,年产1200万吨糖可得400万吨糖蜜,其中约有200万—250万吨糖蜜用于生产乙醇,每年生产乙醇约50万吨左右。
突破原料多元化瓶颈
“十一五”末期,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计划达到522万吨/年,新增能力420万吨/年,到2020年发展燃料乙醇至1500万吨、生物柴油500万吨。据发改委的相关人士透露,2006年以后,我国生物替代能源的利用将至少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以能源作物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质液体燃料将达到年替代石油1000万吨的能力。
有专家指出,车用生物能源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早日突破原料多元化、产业化的瓶颈。
我国已经自主开发了以甜高粱为原料的生产技术,并在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新疆和天津等地开展了甜高粱的种植和燃料乙醇的生产试点,但由于现阶段国家对燃料乙醇实行定点生产,致使这些甜高粱乙醇无法进入交通燃料市场。而木薯、甘薯、甘蔗、甜菜等作物充当燃料乙醇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这些资源的收集、储运等问题也需妥善解决。
“截至目前,虽然约有50余种作物可以作为能源作物开发,但真正实现规模化商业开发的仅有玉米、甘蔗和油菜等少数作物。据统计,2006年全球燃料乙醇总产为420亿升,其中甘蔗乙醇240亿升,占60%;玉米乙醇180亿升,占40%。因此,我国发展能源作物必须稳步推进,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寇建平告诉记者。
据介绍,农业部今后将逐步开展全国能源作物和边际土地的资源调查与评估。同时加快生物能源科技创新与进步。培育能源作物专用品种和相应栽培技术,积极借鉴国外做法和经验,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政策调研,在价格调控、税收优惠、市场配额、资金补助、市场准入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能源作物和生物质能源健康发展。(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