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汽车国际企业新闻

上海F1大奖赛车队介绍 本田车队蓄势待发

  一、本田车队(包括英美)简介本田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引擎制造商。从世界上马力最大的自然吸入式2升引擎到世界上最轻的25cc四冲程引擎,本田生产的引擎多种多样,可以应用在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割草机、农业用具和轮船等多种产品中。

自从1948年9月首次制造引擎以来,本田一直以其精湛的工艺著称。在不断追求探索的58年间,本田已经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在全世界拥有的制造厂超过了32家,有14万4千多名员工。在截止2005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里,本田销售了约1950万件产品,其中包括340万辆汽车,1030万辆摩托车和590万台动力设备产品。此外,本田还是一家参与了几乎所有国际汽车运动项目的汽车公司。在整个本田的历史中,它一直致力于赛车运动的发展。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Soichiro

  Honda)自己就亲身参加过许多的比赛,并且保持着30年代日本陆地赛车速度的纪录。无论是摩托车还是汽车,本田把参加前沿竞赛作为其高科技产品的最终实验场,他们相信,与世界顶级竞争的挑战将会提高本田的技术和工程技艺,同时可以有机会向世界证明它的实力。这一根深蒂固的公司哲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9年,本田宗一郎决定让本田摩托车参加Isleof ManTT大赛。这次探险不仅提升了公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而且清晰地显示了挑战精神是本田企业哲学的关键。尽管最初许多的成功来自于摩托车运动,但是本田依然是日本参加F1运动的开山鼻祖。在推出第一辆公路汽车还不到两年时,本田于1964年开始了它的首次F1征程,并在1965年获得首次胜利。在公司参加F1的两个阶段里(1964年~1968年,1983年~1992年),本田共获得71次大奖赛胜利。在为迈凯轮车队提供引擎的时期(1983年~1992年),本田获得了连续5届F1车手总冠军和6次车队总冠军。

  1993年起,本田暂时退出了F1。 1999年:本田与英美车队(British AmericanRacing,即B.A.R)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底盘并且提供引擎,并在2000年重返F1。

  2000年,本田重返F1,选择了英美车队(B.A.R)作为合作伙伴,为车队提供引擎并共同发展底盘技术,开始了在F1的第三次征程。本田设计的战车B.A.RHonda 002为英美车队首次获得积分,最后与贝纳通车队同积20分,并列年度第4。这一年为车队效力的车手是维伦纽夫和宗塔。

  2001年:潘尼斯加盟车队,与维伦纽夫并肩作战。在西班牙站上,英美车队首次登上了F1的领奖台。这一年车队获得17分,总排名第6。

  2002年:大卫•理查德被任命为领队,乔治•威利斯成为技术总监,戴维森也加盟成为试车手。这一年车队重心偏向基础建设,只获得7分,总排名第8。

  2003年:车队推出了全新的B.A.R Honda005赛车,采用了全新的本田RA003EV10引擎。简森•巴顿正式加盟车队,佐藤琢磨成为第三车手,并代替维伦纽夫参加了最后一站日本大奖赛,获得了2个积分。最终英美-本田车队在2003年获得26分,排在第5位。

  2004年:巴顿和佐藤琢磨成为车队的正式车手,而戴维森也成为赛季中最为稳定快速的第三车手。巴顿和佐藤在这一年都首次登上领奖台,其中巴顿还夺得了个人的首个杆位,并且首次登上领奖台,并且获得了车手总分第3名。最终英美-本田车队在2004赛季获得119分,成为车队总亚军。

  2005年:在与英美合作成功后,本田准备建设独立车队,因此在10月收购了车队100%的股份,并更名为本田车队(Honda Racing F1Team)。英美-本田车队在2005赛季获得38分,名列第6。

  2006年:自从1968年以来,本田首次作为独立车队参赛,并推出了新赛车RA106。车手巴顿继续留任,而经验丰富的巴里切罗也加入了车队。在匈牙利大奖赛上,巴顿从第14位发车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取得胜利,本田车队也获得了首个F1分站冠军。最后,本田车队在2006年获得86分,总排名第四。

  2007年:普利斯通取代了米其林,成为本田车队的轮胎供应商。 1月份,新赛车RA107在巴塞罗那首次亮相。巴顿和巴里切罗继续担任正赛车手,而克里斯蒂安•克莱恩和詹姆斯•罗赛特成为试车手。

    主力车手介绍

    简森-巴顿(JensonButton)国籍:英国(England)出生日期:1980年1月19日出生地:英国(England)身高:182cm

  F1生涯:(该成绩截止至2006赛季结束)参加F1比赛次数:120

    初次登场:2000年3月12日

    职业生涯累计积分:223

  获得分站赛冠军次数:1

    获得杆位次数:3

    登上领奖台次数:15

    职业生涯:

    1989年,第一次赢得英国超级卡丁车大奖赛

  1990年,英国卡丁车巡回赛冠军

  1991年,英国初级卡丁车赛冠军,英国公开赛冠军 

    1992年,英国卡丁车公开赛冠军,英国TKM赛少年组冠军。

    1993年,英国卡丁车公开赛冠军。

    1994年,英国TKM少年卡丁赛第四名,欧洲A级少年卡丁赛冠军,意大利A级少年卡丁赛冠军。

    1995年,意大利ICA高级卡丁赛冠军,世界A级卡丁方程式大奖赛亚军。

    1996年,世界卡丁车锦标赛季军,美国卡丁大奖赛季军。1997年,欧洲超级卡丁赛冠军,塞纳锦标赛冠军。

    1998年,英国福特方程式大奖赛冠军(9次分站第一),欧洲福特方程式大奖赛亚军,迈凯轮最佳年轻车手称号。

    1999年,英国三级方程式系列赛季军(3次分站第一),澳门三级方程式大奖赛亚军,韩国三级方程式大奖赛亚军。

    2000年,正式登陆F1,加入威廉姆斯车队并取得12分,车手排名第8。

    2001年,代表雷诺贝纳通车队参赛,取得2个积分,排在车手榜第17位。

    2002年,代表雷诺车队参赛,拿下14分列车手榜第7位。

    2003年,代表B.A.R车队参赛,拿下17分列车手榜第9位。2004年,成为B.A.R车队的头号车手,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2005年,对于巴顿来说,2005赛季是一个失意的赛季,自己驾驶的赛车乏善可陈。但是,巴顿在赛季的后半段带领英美车队进行反击,证明了自己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车手。巴顿为英美车队取得了37个积分中的36个,最终排在车手榜第九位。在与威廉姆斯车队解除合同后,巴顿与本田车队签订了为期多年的新合约。

    2006年,在这一年的匈牙利大奖赛上,巴顿获得了他第一个F1分站赛冠军。除此之外,他还在巴西和马来西亚站两次登上领奖台。在最终的车手积分榜上,巴顿压倒队友巴里切罗获得第六名。

    鲁本-巴里切罗(RubensBarrichello)出生地:巴西圣保罗(Sao Paulo) 居住地:圣保罗和蒙地卡罗(San Paulo,Monte Carlo)身高:172CM 婚姻:已婚

    F1生涯:(该成绩截止至2006赛季结束)参加分站次数:236

    获得分站赛冠军次数:9 登上领奖台次数:61

  获得杆位次数:13

    初次登场:1993年3月14日 南非大奖赛初次获胜:2000年7月30日 德国大奖赛累计积分:519

  职业生涯:

    1990年,欧洲福特方程式冠军

    1991年,英国三级方程式冠军1992年,参加F3000比赛1993年,加入F1,加盟乔丹车队参加16个分站的比赛

    1994年,代表乔丹车队参加15个分站比赛

    1995年,代表乔丹车队参加17个分站比赛

    1996年,代表乔丹车队参加16个分站比赛

    1997年,转会到斯图尔特车队,参加17场F1比赛

    1998年,代表斯图尔特车队参加16个分站比赛

    1999年,代表斯图尔特车队参加16个分站比赛

    2000年,代表法拉利参加17个分站比赛并取得1个分站冠军

    2001年,代表法拉利参加17个分站比赛

    2002年,代表法拉利参加19个分站,并取得5个分站冠军

    2003年,代表法拉利参加14个分站,并取得2个分站冠军

    2004年,代表法拉利车队18个分站全部得比赛,并取得2个分站冠军

    2005年,巴里切罗在墨尔本站取得了第二名,这也是他全年的最好成绩。此外,巴里切罗在7个分站赛的比赛中都获得了积分,但最终仅排名第七,这是他加盟法拉利车队有史以来最差的成绩。巴里切罗宣布转到本田车队麾下,参加2006赛季的比赛。

    2006年,本赛季他离开法拉利加盟了本田车队,他在这年的摩纳哥和匈牙利大奖赛上都获得了第四名,这也是他赛季的最好成绩,最终他排在车手积分榜的第7位。

  本田车队战绩汇总:

    1999年:0分垫底

    2000年:积20分排名第四

    2001年:积17分排名第六

    2002年:积7分排名第八

    2003年:积26分排名第五

  2004年:积119分排名第二

    2005年:积38分排名第六(1999年~2005年为英美-本田车队)

    2006年(正式改为本田车队):积86分排名第四

  07赛季本田RA107技术参数:  

    底盘:模具成型碳纤维/铝合金复合结构悬挂系统:碳纤维双叉臂主动推杆(扭转弹簧与摇臂/机械防倾杆)

    车身数据:车身总长:4700毫米车身总宽:1800毫米车身总高:950毫米引擎:代号:RA807E(排量:2400毫升)引擎结构:V8自然吸气式气缸数量:8(气缸夹角:90度)气阀数量:32(阀门驱动:气动)最大功率:大于700匹节气门系统:电子液压系统喷射系统:本田PGM-FI

  点火系统:本田PGM-IG 其他:变速箱:7档碳纤维连续式半自动变速箱离合器:碳纤维减震器:Showa 轮胎:普利司通Potenza

  轮毂:BBS镁合金轮毂前/后轮毂直径:312毫米/340毫米制动系统:Alcon

  前/后制动:2×6活塞卡钳制动盘:碳纤维制动衬垫:碳纤维方向盘(仪表):本田F1

  驾驶座椅:碳纤维一体成型结构安全带:Takata6点式安全带油箱:ATL凯夫拉加固橡胶内膛(容积150升)油箱电池:3安培酸性电池二、本田的卓越技术以前在F1赛车上出现的尖端科技,最终基本都能够应用到民用汽车上,如涡轮增压引擎、可变气门技术、电子变速箱和牵引力控制系统等,从而为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VTEC发动机是本田的看家本领,本田发动机在F1的地位很高,而且将部分赛车的尖端科技融入到量产民用车中。本田在发动机方面的造诣是公认的,从F1赛场到民用轿车可说一路风光,VTEC技术更是让其独步天下,引得其他汽车厂商争相模仿。本田VTEC技术是一套沿用在F1赛车上的活瓣开合控制技术,首次被应用在本田民用量产车超级跑车NSX身上。但真真正正令VTEC系统街知巷闻,则是应用于CRX及Civic上的B16A

  1.6公升4汽缸VTEC机器。VTEC能够以自然吸气结构突破每公升100匹马力输出大关,性能与耐久性于同级中未逢敌手,而且其售价及耗油量远远低于其他引擎。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车迷为VTEC引擎那独特的「转TEC」声及其狂野的高转爆炸力着迷。

  本田的电子陀螺仪是世界上最先应用在汽车上的导航装置。它可以在荧光屏上显示地图以及行车路线,还可以确定汽车的位置。四轮防侧滑电子控制器、自动控制车身高度电子装置和符合涡流调整燃烧发动机都是世界上汽车高技术的领先成果。与此同时,“本田”汽车也是日本第一个达到美国标准的汽车公司。

  VTEC技术没有另外一个企业像本田这样,还没有生产汽车就去参加F1比赛,还在策划着自己的汽车厂就已经建设了日本第一条F1赛道----铃鹿赛道,本田对技术的执着由此可见。也就是在80代末90年代初,本田在F1赛场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把先进的赛车技术因引入到民用车生产是本田车的一贯做法。1989年,本田至今最引以为自豪的超级跑车NSX即将面试,这款性能可以问鼎法拉利的超级跑车装备的全新引擎引入了一种新的技术,这就是“Variable Valve Timving and Valve Life Electronic ControlSytem“,缩写就是”VTEC“,中文意思是”可变气门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系统“。VTEC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同时控制气门开闭时间及升程等两种不同情况的气门控制系统。

(责任编辑:薛冰)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巴顿 | 巴里切罗 | 法拉利 | 福特 | 斯图尔特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