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归来,北京市内交通最大的变化就是地铁5号线的开通,这条贯穿京城南北的命脉,也被人们赋予了缓解交通的期望。但5号线的开通并不仅仅是地铁运行的全部,安全防护措施、车站系统建设、车辆运行要求,沿线的公交系统、中转的换乘轨道、以及周边车辆的停靠等等,均是考验地铁能否顺畅的关键。
如何满足快速出行?
目前城市交通系统的选择甚多,自行车、摩托车、私家车,地铁、轻轨、公交车辆以及出租车等等,但市民仍会感觉出行困难。为什么?原因是不方便。
城市公交系统中,人们使用最多的是公交车辆,线路四通八达,服务时间长达16-18小时,有的车辆甚至24小时昼夜行驶。但由于公交系统定站、定路、定点的行驶特点,稍微遇到出行人多的情况下就会遭遇拥挤的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愿意选择私家车,因为不会受到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免去了等车的烦恼。但现实情况却并不那么美好,即使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辆,也依旧要受到堵车的困扰。
而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之所以是最适合城市的交通系统之一,就是因为其快速、准确、安全、便利的特点。以刚开通的地铁5号线为例,全程27.6公里,贯通京城南北,用时不到50分钟,最小发车间隔为4分钟,严格保证出行的准时、准点。
但仅仅这样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快速出行的需求。10月7日5号线地铁开通之后,从下午2时至11时收车,客流量就达到了34万,超过了地铁13号线和八通线加起来的客流,如果经过客流培育,实际数量还会有所增加。
这也许只是节假日高峰时期的一次预演。5号线有23个站点,连接周围几十条街道,每天运营人次几十万甚至过百万,真正解决运载问题,没有一个强大的交通系统与之匹配是不可能的。
其实,早在5号线规划时期开始,包括乘客的疏散、车辆的停靠、轨道的换乘、沿线公交系统的建立等,北京市各部门及相关专家已经对此进行研究,并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与之配套,目的只有一个,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5号线沿线交通变化几何
在地铁13号线开通之后,经常能看到一些携带折叠自行车的乘客上下车,因为通常情况下,地铁车站距离目的地两端仍有不短的路程。不占空间、不消耗能源,自行车一直以来都是普通市民优先选择的交通工具之一。
据悉,在5号线的地铁设计中,首次考虑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场的配套建设,各车站都设计有自行车停放点,除了东单站以外,其他22个站前都开设了一个广场,方便市民的换乘和出站。届时,5号线周边的自行车停放量可达2.3万辆以上。
此外,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城市外围地区还将建设相当规模的汽车停放场,鼓励城市外部的乘客驾驶小汽车换乘地铁。例如,市发改委等部门公布的5号线天通苑北驻车换乘停车场简称P+R停车场对驻车换乘车辆停放试行计次收费优惠政策,让持卡市民停放机动车的记次收费减少到每天2元。
据了解,在地铁5号线的4个换乘站中,所有的换乘都可以在站厅层完成,换乘通道基本都是两条,形式为一进一出。除此之外,包括今后开通的10号线、6号线、7号线等也都预留了远期规划。
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增加,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北京的一大痼疾,严重影响市民生活质量,有消息称,至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里程将达到561公里,将超过伦敦,对于缓解交通压力无疑将作出重大贡献,但解决北京交通难题,仅靠拓展公共交通系统还不够,一定要多管齐下,否则,可能“建得快不如堵得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