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已进入尾声。在这一年上市的新车中,迈腾与宾悦的导入给人的印象最深,它们的特点,简言之,就是一“进”一“退”。
今年所有主力型新车的上市导入,迈腾堪称经典。迈腾国产前,先以“进”口车入手,充分利用进口车给人的品质联想,让迈腾车未落地而形象已立;同时又利用进口迈腾的相对高价,避免了国产迈腾在价位可能造成的心理落差。
这只是大众稳健之外追求灵活的一个插曲。如果说2004年大众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联手降价,是大众完成在华美丽而又艰难的“转身”,那么当2007年北京奥运会宣布进入倒计时之际,我们赫然发现:大众已经与中国的这项迄今最具公益性、最能抓住人心的浩大工程,很亲切地走到了一起——更重要的是,与此相关的诸如奥迪事业部的搭建、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产品的进一步的区隔,包括苏伟铭擅长的营销体系的组织等等,也都纳入到了大众的名为“奥林匹克计划”的整体方案中。
与上市咄咄逼人的迈腾明显不同的则是宾悦的“节节后退”。先是声称9月份上市,不见踪影;再言10月份登场,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也不是专拿宾悦说事,实际上“临阵脱逃”者又何止宾悦——只是,作为自主品牌中唯一没有“外力支撑”却敢直接闯入中高档车的江淮轿车,其上市的两轮放空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甚至捏上一把汗。
“9月份我们是完全可以上市的”,江淮轿车营销公司总经理严刚的一席话让已有的悬念绷得更紧。
“问题一个也不放过!”他透露,其实在9月份,他们已向市场投放了300辆宾悦,“全部交给经销商试,目的只有一个:报问题。”
“我们的自主品牌发现尊驰、东方之子上市当年只能买一万辆、两万辆,凯美瑞一上市就能卖十四万辆?”严刚认为,造车者须懂得投放市场规模,但前提是:“品质优先"、"品牌优先”。
严刚后来说本月底宾悦将有部分区域试销,明年大规模上市,但笔者的兴趣似乎已经不再;对于一口气拿出24亿元搞轿车的江淮汽车,笔者心中突然升腾出一种敬意。
江淮的初衷、江淮44年造车的底气不容怀疑,尽管它的运作比起大众可能显得有些粗糙。而无论是大众的“进”抑或江淮的“退”,殊途同归可以归结一句话,那就是:耐得寂寞,厚积薄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