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汽车制造商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带着“全球同步”光环的新车在售后保修服务方面却与欧美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以汽车普及率最高的美国市场为例,各大汽车制造商在美国执行的全车基本保修普遍为3年 /3.6万英里(折合5.76万公里),动力系统保修普遍为5-6年/6万-10万英里(折合9.6万-16万公里),另外在车身锈蚀方面也大多有5-6年的质保承诺。
事实上,质保期的长短决定着养车成本中维修保养的大部分费用。由于汽车零部件的特殊性导致原厂配件价格普遍远高于实际价值,因此质保期越长,对质保部件规定得越清楚,车主在未来使用过程中养车成本也就会越少。有统计数据显示,汽车购车成本仅占整个使用成本的20%左右。如今各大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缩短质保期,实际上令消费者承担了更多的使用成本。与此同时,在售车利润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汽车制造商和4S店将利润增长点放到了汽车零配件和维修保养上。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汽车市场售后服务的竞争还没有成为保证销量的主要因素。另外,我国尚未出台关于汽车质保期的相关强制性规范标准。目前实施的新车质保由制造商自行制订,质保期限、保修部件和适用条件各有区别,其中不乏一些“霸王条款”的存在。在此现状下,消费者在购车之前需要详细了解和对比不同厂商的质保规定,综合考虑后做出购车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