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在
北京北汽出租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厦,记者见到了集团副总经理王进钢。虽然初次接触,但王进钢爽快的性格使这次采访非常顺利。在一个小时的采访中,王进钢妙语连珠,坦率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在谈到如何看待客运企业和客车企业的关系上,王进钢用“鱼水关系”的比喻开始了这次采访。
客车运营企业和客车生产企业是“鱼水关系”
有人说,客车运营企业与客车生产企业追求盈利最大化的特性,决定了买卖双方存在着严重矛盾,即客运企业买车时希望购买的价格越低越好,而客车生产企业希望卖车的价格越高越好,并且这种矛盾不可调和。但王进钢并不这么认为。
在他眼中,买卖双方非但不存在敌对关系,甚至可以达到融洽的地步。作为1998年成立的北京北汽出租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公司旗下有十多个全资子公司和控参股子公司,其中经营旅游客运业务的大客车公司拥有大型客车近600辆。说起目前客车公司拥有的客车品牌和型号,王进钢如数家珍,
厦门金旅生产的6127、厦门
金龙的龙威、
福田欧V6120、宇通的“逍遥剑”等。谈及选择客车品牌的标准,王进钢表示:“车辆安全、舒适、节油等性能都要全面考察,但不能忽视的是选车更要选择赚钱的企业。”
面对记者的不解,王进钢以首次购车为例解释道:“一味地跟客车企业压价,也许可以拿到称心的价格,但后续的维修服务可能就无法享受到。届时,生产企业由于价格压低造成的资金链缺口很可能会转嫁到购买者的身上,运营企业车辆无法得到应有的服务,后期投入可能会比之前更多。因此,这样的行为并非明智。”他认为,购车不能一味地图便宜,合理的售价也是保证客车运营企业享受一系列售后服务的重要条件。
“客运企业与客车生产企业两者都要发展。客车企业不仅仅是提供车辆的单位,更要看成是共同合作的伙伴,只有双方赢利才能更好地发展。”对此,王进钢用“鱼水关系”言简意赅地对客车运营企业和客车生产企业关系做出了自己的评价。
客车生产企业盲目竞争不可取在客车行业,关于客户的争夺战向来都非常激烈,甚至有些生产企业以低于成本价的恶性竞争吸引客运企业,北汽集团自然也被卷入这场大战中。对此,王进钢表现出十分反感。他指出,“现在客车企业之间的产品差异化并不明显,虽然凭借低价可以使某些小品牌的产品赢得一部分市场,但这并非长久之计,企业很可能因此被拖垮。只有一个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才能得到更多用户的信赖”。
据王进钢介绍,当确定购买车辆类型后,北汽就会从多方面搜集多家企业关于此类车辆的产品信息,包括车辆性能、产品服务等,而且还会让驾驶员亲自去驾驶,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实际购买中,成本只占考虑的一部分因素,但不是全部;更多的会从产品性能、售后服务等综合实力去权衡。”“选择有实力的企业才能更好地保证车辆后续的盈利能力。”王进钢如是说。
针对客车生产企业争夺客户的白热化,王进钢表示目前的争夺已经有些盲目。“客车企业对于市场地盘的抢夺已经从以前的区域化到现在的城市化,市场划分在逐渐缩小,甚至很多客车企业认为不占领北京市场就意味着市场版图的不完整性,这都是欠缺理性的”。
王进钢说:“对市场重视是必要的,但更要踏实做好已有的市场。国内市场差异性很大,北方和南方市场对用车配置、要求有很大的不同。企业进入新市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考虑产品能否适应这部分地区市场的使用需求,相应的配套服务能不能及时提供等问题。”
国产客车与国外客车在细节上还有差距
在采访过程中,王进钢肯定了国产客车在质量水平上的提升。他说,从外观上,国产客车同欧洲客车已经区分不出来,圆角、大玻璃等流行元素的应用,使国产品牌看起来同样豪华大气;从性能上看,近几年国产客车企业制造工艺的改进,使国产客车拥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因而北汽集团这些年购买的大型客车都是国产品牌。
他表示:“北汽集团旗下的旅游客车基本上使用十年才会报废,因此对车辆
发动机使用期限提出了可使用十年的要求。”“从目前北汽集团拥有的国产客车产品性能来看,不仅能达到以上要求,并且车辆维护成本低,使我们非常放心,可以进一步大批量去购买。”
但刚刚从国外考察回来的王进钢也坦率地指出,国产客车与国外客车在细节上仍有差距。“长时间乘坐国产客车会让人觉得很累,在重视外观的同时,国产客车却忽略了车辆的舒适度;而国外客车长时间乘坐后,很少会有不舒适感。”
他也指出,国产客车对于细节的把握不够并非制造企业本意,追求盈利最大化的特性决定了车辆运营企业往往通过加座、减少配置等方面提高盈利能力,2+1、2+2特殊车型普遍化就是国内运营者对于盈利过度追求的真实写照。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国产客车舒适性会因此而降低。“对于成本的过度考量制约了国内客车的发展”,王进钢深思后说。
速食造车时代下买车的没有造车的速度快
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脚步都在加快,爱情、婚姻都在进入速食时代,而中国客车行业也难以幸免的进入了一个速食造车时代。谈及现在中国客车企业研发的客车车型,王进钢并没有过多欣喜,反而担忧地表示,过快的造车速度虽然使各企业新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却使运营企业进入了尴尬境地。对于客车制造企业通过车型竞争站稳市场的行为,他表示理解,但他同时又充满困惑地说:“过快的造车节奏使企业刚买三个月的新车有可能成为旧车。客车更新速度如此之快,客运企业不可能为了竞争再投入新的资金购买新的客车;但如果不这样做,在这场车型的更新大战中,淘汰的是否将不是客车制造企业而是客车运营企业?”在速食造车时代下,客运企业面临“买车的没有造车的速度快”的难堪境遇。
针对国产客车外形不断的改观,王进钢不客气地指出,外形有余,内涵不足。他说,国产客车与国外客车从外形已经看不到差距,但相比较国外客车开发必须经历的长时间的产品调研、开发、实际测试等繁琐的开发过程,国产客车开发脚步却显得分外轻松。往往从开发到实际推出只用几个月的时间。有些外形稍加改善就称之为新车型,有些产品甚至还是舶来品。对此,王进钢表示,国内客车对于技术可以“拿来”,但是必须思考,思考“拿来合适不合适,如何拿来”。他说,目前国内客车企业往往新车型推出后,下一个车型与前一个车型没有一点共同之处,而接下来的车型差距较之前也不一样,这样的产品系列没有自己的特色。
“目前国产客车价格差不多,如何匹配更加合理且做出自己的特色,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可推动力量。”王进钢语重心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