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祖国北方那片绿色的大地,最有特色的标志之一就是那转动的风车。从牧民百姓家庭,到装机容量数百兆瓦的大型风力发电机基地,无数台风机旋转着,它们把风转化成电流,供给草原深处的牧户;他们把风转化成强劲的电力,成为新时期的清洁能源;它们将要点亮北京奥运会20%的华灯。
家用风力发电设备广泛应用
1970年,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淖尔公社下乡知识青年曾玉成,以木板为桨叶,改造了旧汽车直流发电机,研制了一台微型风力发电机,并发出了电。这在当时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大新闻。建国前,对于内蒙古,“风力发电”确实是个生疏的名词。直到解放后,内蒙古是全国风力发电的开拓者,广袤的大草原是中国风能利用的摇篮。从这时起,内蒙古就开始进行小型风力发电机的试验、研制和推广应用等工作,寻求解决边远地区农牧民用电问题。1978年,“内蒙古电力锡盟风研究所”正式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科研机构。该所先后承担国家和自治区多项重点攻关课题,收集风资源数据,研制微小型风力发电机和风力提水机,并完成了许多综合试验项目,为日后小型风力发电机的推广打下了技术基础。80年代后,户用小型风力发电机在内蒙古牧区得到大力推广普及,产品经过逐渐完善,有效地解决了边远农牧区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目前,内蒙古拥有微型风力发电机约13.5万台,占全国微型风力发电机总容量的85%;解决了60多万农牧民照明、看电视等基本生活用电问题。风力发电机已成为辽阔草原上的新景观。不仅如此,内蒙古微型风力发电机以其物价廉的优势,每年有100 多台还向东南亚等国家出口。
大型风电工程落户内蒙古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新型清洁能源的发展迫在眉睫。风能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内蒙古地区年平均风速在3.3-5.7米/秒,全区风能总量约54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凭借着风能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内蒙古开始建设新的大规模风电基地。
走进乌兰察布察右中旗辉腾锡勒时,在海拔高2000多米的草原上,数百台风机悠悠旋转,十分壮观。目前,辉腾锡勒风电场,成为自治区装机容量最大的风电场,居全国第二位。并且是建设中的世界级大型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已被国家列为持续开发建设的国家重点风力发电场。辉腾锡勒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风电基地之一。
在通往二连浩特的路上,途经朱日和风电场。朱日和风电场位于锡盟苏尼特右旗,海拔1213m,年平均风速8.1m/s。1989年内蒙古第一座大型风电场在此建成。现装机32台,总容量6900kW。
风力发电,环保效果显著
小型风机和大型风机设计用途并不相同。小型风机主要用于边远农牧区解决家庭用电难的问题,装机容量一般在300至500瓦左右;而大型风电机组目的是厂矿单位的自备电源或者并网发电的商业电站,每台风机装机容量都在500千瓦以上,甚至达到2000千瓦,已建成的大型风电基地的总装机容量已达50万千瓦,这样的风电基地对于环境保护的影响无疑是积极巨大的,它每年并网发电量可达10.6亿千瓦小时,相对于同等发电量的火力发电节约标准煤35万吨,减排粉尘3000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4500吨,氮氧化合物2500吨。除并网发电外,厂矿企业投资购买自备风机,在风能状况良好地区,一个中等能耗的工厂,两三台风机就基本实现了电能供应的自给,对于许多条件合适的企业,这无疑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方法。在内蒙古朱日和工业区,通过风能资源的利用,减少了燃煤占用能源供应的比重,缓解了生态压力,从工业园区建立至今,当地生态环境没有出现太大的恶化征兆。
长远发展,期待风机国产化
虽然小型风电机在内蒙古已经得到普及,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型风电装机却依靠进口。由于大型风力发电机属于高新技术,风机产业属于知识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制造大型风机比制造飞机还难。飞机可以在恶劣的天气下停飞,而大型风机最大的风轮叶片长达48米,比大型飞机的机翼还长,却不管雷电、冰雹、风雪、沙尘的袭击,必须全天候运行。而且风电投资属于资金密集型投资,国家资金投入有限。外商不轻易转让技术和制造经验。
近年来,随着国内公司院校对风电设备研究深入与技术突破,国产风机取得重大发展,2007年,宁夏单机容量最大的国产风机安装成功;东汽首批33台大型风电机组安装调试成功;临港新城将建起我国首个国产风电基地。伴随着风机国产化的进程,风力发电的成本会继续下降,以其环境友好的优势,成为内蒙古的又一亮点。
完成这篇报道时,正巧苏尼特草原那达慕即将举行。在开往草原深处的列车上,看到那巨大的风车,仍然执着地向北方旋转;看到草原人民,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的牧户,都点亮了电灯,看上了电视;看到那拔地而起的大型风力发电厂,将千百年来吹过草原悠悠的风,转变成强大的电力;看到曾经沙化的大地,重新泛起新绿;看到那一度灰黑的苍穹,再现了童年时的腾格里 (天空);看到环境保护的理念,支持着草原和谐稳速地发展;看到成立六十周年的内蒙古,正蓄势待发,准备向世界证明,在这片苍茫而古老的绿色大地上,将产生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