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出租车行业的基本矛盾是司机与公司的矛盾,集中表现为“份钱”过高。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目前实行的单一公司制经营管理模式。
| |
业内人士预计,在今后3至5年内,出租车市场将是各品牌汽车商家均想切割的“大蛋糕”。为了吸引各出租公司和广大“的哥”,各汽车厂商和经销商们纷纷打出“经济省油、方便操控”的旗帜,强化营销攻势。
12月10日,四川省物价局决定建立出租汽车运价与燃料价格联动机制,加收燃料附加费或调整运价。
联动机制是双向运行机制,当燃料价格下调时,相应下调运价或取消燃料附加费。
自11月初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上涨500元的消息以来,包括四川、山西、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浙江、山东、湖北、重庆、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3省(区、市)已表示拟出台顺价措施。
据中国出租汽车暨租赁协会的信息,目前我国的出租车已超过200万辆。
2006年以来,出租汽车行业面临的直接问题就是油价连续上涨,运营成本明显增加,驾驶员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的《政府管制与北京出租车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出租司机们平均每月工作29.25天,每天平均工作13个小时,双班司机一天最长工作16至18小时。
“从长远看,油价上涨是必然趋势”,中国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会长兼秘书长解彦敏曾表示,“应建立解决油价上涨的长效机制,采取综合措施,把化解油价问题和解决其他问题结合起来。”
经济省油的车在哪儿
出租车是“易耗品”。以上海的出租车为例,平均每天行驶10至20个小时,行驶路程超过400公里。
“经济账首先要算,油耗和维修成本摆在首位。”上海的哥陈师傅说。
以陈师傅开的这辆桑塔纳3000出租专用车为例,平均油耗分别为8.4L/100km(不开空调)和9.2L/100km(开空调),油耗水平与绝大部分1.6L的车型相当。
据了解,中国汽车市场已形成了出租车、家用车、商务车和公务车等几大细分市场。
在2008年之前,我国将有120万辆出租车需要更新。索纳塔、远舰、东方之子、帕萨特、新红旗、桑塔纳3000等产品已经把出租车市场定位为新战略市场。
业内人士预计,在今后3至5年内,出租车市场将是各品牌汽车商家均想切割的“大蛋糕”。为了吸引各出租公司和广大“的哥”,各汽车厂商和经销商们纷纷打出“经济省油、方便操控”的旗帜,强化营销攻势。
谁为“的哥”减负
据天津市客运交通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洪峰介绍,天津市目前共有出租汽车从业人员近4万人,其中90%以上为下岗再就业人员,年上缴税费约2亿元。从2000年以来,天津为出租汽车驾驶员减轻经济负担近亿元。
另据报道,北京、天津、上海、安徽、福建、湖北、宁夏、青海等地已出台了对出租车的补贴措施。北京要求按照政府、企业、司机4∶4∶2的比例共同承担油价上涨影响,给予司机每月110元的补贴。安徽省财政提供1100万元资金补贴。宁夏对每辆出租车每月给予246元的政府补贴。
曾经参与出租车调价听证会的北京市民李恩和认为,出租车涨价不成问题,但政府最好出台一个指导价格,留有10%的下浮余地,以引入竞争机制。
北京市民郑翔也不赞成提价。他说,油价虽然上涨了,但消费者的收入没有提高,涨价结果可能将导致消费下降,进而导致出租车行业营业总额下降,这个结果和提高出租车行业收入的初衷相背离。
清华大学公民与权利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克勤则认为,成本上涨的风险,应由出租车公司消化,不能承受的就被市场淘汰,这是市场经济规律,而不应该让司机和乘客帮出租车公司“埋单”。
如何解决行业矛盾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的报告指出,目前出租车行业的基本矛盾是司机与公司的矛盾,集中表现为“份钱”过高。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目前实行的单一公司制经营管理模式。
据调查,有91%的出租车司机呼吁降份钱。他们反对单纯的公司制,发展个体制几乎是司机一致的呼声。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国外的经验是,出租车行业的特许经营权直接卖给出租车司机个人。我国出租车公司名义上是统一经营,但实际上又把特许权转给了司机个人,公司与司机之间带有交易性质的关系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这位人士建议,根据《公司法》对出租车行业进行改造,依法划清产权,剥除某些垄断行为,真正按市场规则办事,并建议取消不准个体经营出租车的规定,让出租车公司和个体车辆公平竞争。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的报告还指出,当公交发展速度难以适应居民快速增长的出行需求,而出现市场空白的时候,为大量黑车提供了市场空间,也影响了出租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