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中国政府第一次派出中国汽车工业代表团访问了日本。那一年,中国汽车产量10万辆,占世界汽车产量的3‰;日本汽车产量500万辆,占世界汽车产量的10%。35年过去了,今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超过800万辆,占全世界汽车产量的10%,相当于35年前的日本;日本汽车产量超过了1100万辆,占世界汽车产量的1/6。
此次酒会是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回顾两国汽车产业间的合作,展望两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日本自动车工业会主办的。酒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主持,来自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以及日本经济产业省汽车科、日本驻华大使馆、日本自动车工业会、日本相关的汽车企业代表悉数到场,可谓是一次中日汽车界的重量级聚会。
日本车企———中国汽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董扬首先肯定了中国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今天取得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和世界汽车工业界的广泛合作也是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通过引进技术、对外合资,同世界汽车工业企业特别是包括日本在内的汽车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提高了中国企业研发、生产和管理能力的水平。
张小虞说,中国的汽车工业和日本的汽车工业都已经成为了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中国的合资合作企业也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中日汽车企业合作生产的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20%,今年预计达到25%。
东风汽车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都建立了合资公司,成为与日本汽车企业合作规模最大的国内企业。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周文杰在会上说,中日在轿车方面的合作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推动力量是非常大的,这主要是由于:第一,合作体现了理性化的特点。双方虽然也有过争吵,但是最终都是本着以未来发展为方向,都具有向前看的理性。第二,中日双方都以“用户第一”为理念。在国产化、性价比、服务等方面,都以用户为第一。第三,中日双方合作是互相尊重的合作。
中日合作———全面、广泛、快速
张小虞认为中日汽车产业35年的合作有三个明显特点:第一,全面的合作,包括摩托车、零部件、重型车、中型车、轻型车、微型车、轿车、客车的各个领域的合作。现在基本上已经找不到一个在日本有成就的汽车厂商不与中国合作的。第二,整个产业链上的合作。中日汽车产业的合作不只是在制造领域,还涉及维修、人员培训、原材料、技术、管理等方面,是整个产业链上的广泛合作。第三,快速的发展。不管是来得早的还是来得晚的日本企业,尤其是一些2000年以后到中国合资合作的企业更是后来居上,它们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20年前来到中国发展的企业。
未来发展———加强交流,深化合作
在谈到未来中日汽车产业的发展时,张小虞表示,中日两国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不会改变;中日两国的汽车工业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会改变;中日汽车产业合作作为两国经济贸易合作的主导和推动力的作用不会改变。日本经济产业省汽车科科长松永明认为,日中两国汽车产业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的位置,都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同样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的重大课题,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有机会深化日中汽车产业之间的合作。
董扬对松永明的说法表示了赞同。他说,全球都已经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重要的工作,虽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政府和中国汽车产业都将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努力,这将是今后中日两国汽车产业合作的主要题目。
与会者也探讨了中日汽车产业合作在今后应该关注的问题。周文杰说,现在已经不是只要产品能做得出来,就能卖得出去的时代了,制造企业容易陷入过度投入的陷阱,中日汽车产业今后应更加注重从市场出发,制定合理的商品计划。此外,中日汽车产业更要注重横向竞争力的构筑,具体表现在导入新产品的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以及制造能力和控制成本的能力。再次,中日汽车产业应注重将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东方理念转化为中日企业的竞争优势。
张小虞对未来中日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第二,要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的优势,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第三,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利用外资和自主创新不是互相矛盾和互相对立的,而是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