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年年有,今年格外多。2007年,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疯狂的“口水战”,交强险是否存在暴利、《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该不该修订、C-NCAP公布碰撞测试结果可信度如何、车企老总签售汽车是不是作秀……回眸2007年,与汽车有关的种种争议实在太多太多,基本上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交强险赢利高达400亿元
事件回放:在今年4月份,因一份暴利证明交强险每年有高达400亿元的赢利再次掀起轩然大波。保费过高、保额过低乃至无责赔付条款受到了200多名车主的联名质疑。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车主质疑声中,保监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由交强险暴利为导火线的车主质疑进行回应。
观点交锋:正方认为交强险一年至少有400亿元利润!反方却表示交强险经营还没满一个业务年度,保监会也不知道是亏还是赢。
争议指数:★★★★★
车企老总签售汽车
事件回放:2007年6月份,曾被人们称作“汽车狂人”的李书福,在济南签名售车,而且每签完一部车,他就要起身弯腰与客户握手致谢。据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销售了16辆吉利轿车。
观点交锋:正方认为签售是负责任的表现,是承诺、负责的意思;反方表示,动辄十几万元的汽车,与十几元钱就能买一本的书不同,老总签售仅是作秀而已。
争议指数:★★★☆
试驾车需不需改装
事件回放:今年11月18日,在广州老白云机场举办的一场酷车嘉年华上,一辆试驾车突然失控冲向观众席,造成一人死亡。而十一黄金周期间,杭州一位准车主试驾时发生车祸,导致坐在副驾驶座上的销售员伤势过重死亡。
观点交锋:正方认为试驾车需进行改装,比如,在副驾驶座位前加装刹车,就像教练车那样,供陪驾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但反方表示试驾车不需进行改装,改装之后会影响汽车的其他性能,失去试驾意义,而且不能上牌。
争议指数:★★★
上海车牌价突破5万元
事件回放:随着上海2007年10月份私车额度中标价在10月20日揭晓,上海私车牌照再度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51000元,再次刷新上海私车额度月度平均中标价的新高。这也是自2000年以来上海私车额度月度中标价首次站上5万元大关。
观点交锋:正方质疑上海通过拍牌的方式才能取得上牌资格的规定,合法不合法以及巨额拍卖款又何去何从。反方认为上海私牌拍卖的规定与有关法律没有抵触,拍卖款全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争议指数:★★☆
C-NCAP公布的3批碰撞测试结果
事件回放:今年C-NCAP共公布了3批碰撞测试结果,涉及车型共计19款。C-NCAP在收获更高关注度的同时,遭到每年耗资千万的费用何来、测试结果是客观还是妥协等质疑。
观点交锋:正方表示C-NCAP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为C-NCAP埋单,根本不考虑收益,C-NCAP旨在给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辆信息。反方认为C-NCAP碰撞试验有商业成份,碰撞出的好成绩并不能代表汽车质量高。
争议指数:★★★★☆
38辆悍马婚车造成交通拥堵
事件回放:2007年11月24日,辽宁一富商结婚,动用38辆悍马迎亲,遮挡车牌后闯红灯,并造成交通拥堵。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福剑、柯以敏、成奎安、汤镇宗等均参加了婚礼。
观点交锋:正方认为这是为了显示有钱,李嘉诚那么有钱还没搞专机呢?有钱人更应该遵守交通法规。反方表示国家不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在结婚的大喜日子浪费点、造成交通拥堵均在所难免。
争议指数:★★★★
免息贷款买车
事件回放:2007年前10月,由于基金、股票等投资方式收益可观,很多消费者将资金投向基金、股票并推迟了买车计划。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车,缓和消费和投资的矛盾,包括上海通用、丰田、东风雪铁龙在内的众车商们都推出了免息贷款买车活动。
观点交锋:正方认为免息贷款,既可以不用还利息,又可以将扣除掉首付之后的购车款留作投资,让钱生钱。对买车的人来说,车也开上了,钱也多挣了。反方却表示通过免息贷款买车,在车辆售价上几乎没有侃价的余地。如果某款车市场优惠很多,通过免息贷款买车总算下来或许比普通有息还款的还贵。
争议指数:★★★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
事件回放:今年1月1日,《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然而,该办法实施没多久,包括全国工商联、亚市老总苏晖在内的多方人士呼吁重新修订。
观点交锋:正方认为《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实施没多久就暴露出许多问题,足以表明需要修订。反方则认为《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所难免。
争议指数:★★★★☆
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
事件回放:今年7月,广州本田宣布搞自主品牌研发,自主品牌将启用新标识,首款车2010年投产。此外,上海大众、北汽控股也宣布搞自主品牌。
观点交锋:正方认为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中国汽车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反方却表示合资企业的这种研发算不算自主研发?是不是在做秀?
争议指数:★★★☆
自主品牌集体换标
事件回放:今年国内车企刮起了一股换标风。吉利360万元征集车标、长城汽车宣布启用新标识,奇瑞也对原来的车标进行“立体化”改造。
观点交锋:正方认为换标是为了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换标可以提升产品形象。反方却表示,如果不在产品和服务上狠下功夫,而仅仅是换个品牌标识,是永远无法让消费者产生品牌忠诚度。
争议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