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新雅阁将以2.4L打头阵正式上市。08款凯美瑞作为新雅阁在中高级车市场上的最大竞争对手,其广丰经销商也在新雅阁上市前做出对策,利用促销的手段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细分市场的天籁御系列也将暗降变明降,别克君越2.4L的优惠也升至2.8万元等等,2008年开春的中高级车市,即将上演新一轮诸侯纷争。
竞争车型积极备战
一轮接一轮的市场冲击波,中高级汽车市场始终占据着汽车各平面媒体和网站的头条位置。
经销商一谈起中高级车市,最大的噱头总是凯美瑞的销售神话。据了解,在北京汽车市场,凯美瑞最火爆时加价幅度达到4万元才能提现车,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迈腾上市才得到缓解。去年10月份过后,凯美瑞在北京市场终于出现最高3000元现金优惠,广州经销商也开始变相优惠。前一段时间,购买凯美瑞的礼包达到3000元,近期有所回调,但优惠也维持在2000元,预计等新雅阁的价格公布,市场才会真正动起来。
从今年年初开始,销量一直不错的帕萨特领驭,销量超越了老款雅阁,一直位于B级车销量排名的第二名。目前,广州市场领驭车型的优惠均接近1万元,最高的接近2万元。今年7月天籁御系列上市之后,刚开始时火了一阵子,现在走势相对平稳,根据车型配置的不同,市场让利幅度在1.1万元至1.5万元之间。2007年的最后一天,记者接到东风日产经销商的电话,告知天籁已经降价,具体降价幅度还未确定,或许可以理解为经销商之前的暗降此时得到了厂家的支持。
记者从长安福特经销商处了解到,老款蒙迪欧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广州市场的库存已经很少。而一汽马自达的经销商坦诚地告诉记者,不可否认国内的汽车市场仍然难以摆脱对新车的依赖,马自达6车型的确有点老了,新马自达6的来期还没能最后确定,目前马自达在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力的确有些削弱。
凯美瑞雅阁之争白热化
身处市场一线的经销商告诉记者,整车销售的利润已经越来越薄,售后维修已经占4S店盈利的60%以上,长期客户保有量才是4S店生存之本,所以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市场的指南针和风向标。随着油价走高、汽车消费税和燃油税等诸多因素影响,消费者变得越来越实在,对中高档车的价值判断,价格、技术、配置等都是衡量的重要内容。
目前中高级车市之争,主要锁定在凯美瑞和雅阁。市场人士表示,凯美瑞和雅阁之争,已不再停留在车型配置和价格层面,从2007年最后几天广本和广丰的一系列动作来看,产销目标之争似乎成为新焦点。首先广丰对外宣称,凯美瑞08年销售目标是17.5万辆,两天后第八代雅阁下线之际,广本高层随即宣布新雅阁08年的销售目标是17.8万辆。
长安福特的经销商坦言,蒙迪欧致胜的上市给中高级车市带来一股不小的冲击,着实让经销商开心迎新年。去年凯美瑞一直保持着霸主,但随着细分市场新车逐步增加,特别是新雅阁的上市,凯美瑞一直占据中高级车市场榜首位置的局面或被改写,新的中高级车市格局正在形成。
车型价格区间 优惠幅度
凯美瑞2.4G/V22.98-25.18万 4S店送价值2000元的精品
蒙迪欧致胜2.3L 19.98-23.98万 不再加价,部分车型现车供应
07款雅阁2.0 19.98-20.98万 2万-2.5万
迈腾1.8TSI 19.98-24.98万 送保险及精品,总价值超过1万元
天籁御系列2.3L 23.38-28.98万 现金优惠1.1万-1.5万元,暗降变明降
领驭1.8T21.48-24.28万 接近2万
君越2.4L20.98-26.98万 2.8万
新锐志2.5S/V21.68-26.58万 5000-8000元
新马自达6轿跑 23.98万1万元
2.3L自动挡
记者手记
新车上市犹如“挤牙膏”
回首2007年车市中高级细分市场,除了消费者普遍关心的价格问题外,五花八门的市场营销可谓异彩纷呈。汽车营销手段不断翻新,汽车营销理念也不断变革,早已走过了单纯的降价、送礼包等简单的促销形式,逐渐从争取短期利益到提升品牌形象。总结07年几款中高级别新车的上市营销,皆可谓王熙凤登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随着一步一步的“挤牙膏”式营销,新车的全貌才逐渐呈现。
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迈腾上市:2007年7月,迈腾高调上市,在这之前是长达一年的宣传造势;而且迈腾3次推迟发布,勾起消费者要一睹为快的欲望。2007年7月11日,迈腾才姗姗来迟,随后“加价热销”和抢购局面,持续保持高曝光率无疑成为其营销最成功的注脚。
说到蒙迪欧致胜的营销,可以简单地总结为:在娱乐中姗姗而来。最早是在007系列电影《黄家赌场》中已经露出了它的些许身影。在国内市场一线,厂家们更是费尽心思,单是全国性的媒体活动就做了3次,直到2007年11月才揭开最后的面纱。
最后看看雅阁,硬是从2007年拖到2008年。从广州市场,首先是针对老款雅阁的疯狂降价,2.4L车型最高降幅接近5万元,可谓近几年细分市场降价之最。到2007年11月份广州车展,新雅阁正式在国内市场亮相,但也仅仅是亮相。
市场人士认为,汽车厂商似乎都恋上了这种八年抗战式的新车上市模式,但随之所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终究能和市场销售构成怎样的收支比例呢?还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