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明确将“节能环保”纳入企业愿景和战略规划中,上海通用是国内汽车企业第一家。
上海通用从来都是一个不乏智慧的聪明企业,相比于国内同行,它总是能够富有前瞻性地看到未来趋势,这一次,围绕绿色产品、绿色体系和绿色责任三方面构建的“绿动未来”战略,再度成为新闻媒体对这个企业的关注焦点。
“解决环保和能源短缺问题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虽然这样的观点早已成为业界的一种共识,但如此明确地将“节能环保”纳入企业愿景和战略规划中,上海通用却还是第一家。
愈演愈烈的“中国环境经济”大潮中,上海通用走在了前列。只不过,在“口号多于内容”的整体形势下,所谓“绿色产业”总是难避“概念炒作”之嫌。在雄厚财力的支撑下,上海通用势必要在最短时间内,拿出让业界信服的产品打破固化的传统认识,并利用后续庞大的产品规划来推动绿色战略的进行。
“绿色”大门开启
事实上,上海通用已经有所行动。
1月22日,在“绿动未来”战略的启动仪式上,崭新亮相的别克君越Eco-Hybrid油电混合动力车迈出了2008年绿色产品规划的第一步,并预计于6、7月份正式推向市场。
在混合动力领域选择从君越这款车首先切入,上海通用并非突发奇想,也绝无“试验”之意。“因为君越是触手可及的,而不是说与消费者距离比较遥远。”孙晓东这样解释道。
从目标客户来看,君越面对的是公商务群体,从个人形象而言,他们更需要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而他们也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来支撑相应的售价。
从品牌宣传来看,“别克”品牌本身在国内市场拥有一定高度,就算上海通用短期内不能从中获利,也能通过环保理念的推广,强化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从技术能力来看,君越源自北美成熟的生产平台,由泛亚技术中心和美国通用联合开发,并针对中国气候、使用习惯和路况进行设计,拥有扎实的产品基础。考虑到君越所搭载的发动机在通用汽车也有混合动力储备,加之车型大部分零件都能共用,在中国实现国产化和本地组装,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也能促进上海通用在这个领域的技术积累。
上海通用的底气
在近期的底特律车展上,由上海通用本土构思和主导研发的首款全球概念车“BuickRiviera- 别克未来”概念车高调亮相,而为了迎接“BuickRiviera- 别克未来”,通用汽车特地在底特律总部举办了一场名为“别克设计-传承与未来”的发布会,将“BuickRiviera- 别克未来”与Velite、Enclave、LaCrosse Super和LucerneSuper等几款别克品牌经典概念车摆在一起,希望向观众传递出别克的设计语言和品牌精髓,这也表达了通用汽车对上海通用汽车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能力以及在全球开发系统中地位的肯定。
作为一个合资企业,能够得到外方合作伙伴的支持,上海通用绿色战略拥有了重要的原动力,尤其是在通用汽车自身积极推行“新能源”策略以扭转高油耗带来的长期亏损形势下,双方的战略步调无疑达到了高度一致。通用汽车已经明确表示,在全球汽车工业向绿色经济迈步的过程中,公司愿意承担更多责任,并重点支持中国汽车行业迈向一个清洁的未来。
一个更让上海通用振奋的消息则是,通用汽车将投巨资在中国建立前瞻技术科研中心和中国车用能源技术研发中心,进行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探索,这也意味上海通用核心技术输出地——泛亚技术中心,将从中收益颇丰。
纵观中国汽车研发体系,泛亚技术中心早已处于前沿位置,而在通用中国研发中心的配合下,泛亚技术中心的研发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将成为其在绿色战略中领先于国内同行的最大优势。毕竟,包括新材料、新电池、新燃料的研究,真正要付诸于量产,还是在泛亚技术中心。
混合动力的下一步
看看通用汽车目前在高油价时代的应急之法,也是集中在混合动力技术的运用上,土星Vue Green Line 2 Mode、雪佛兰Malibu等都是目前计划量产的混合动力车型。
但相比于日本厂商对混合动力的青睐,通用汽车认为这只是一种过渡技术,美国人真正看重的,是基于E-flex驱动平台电动车雪佛兰Volt。目前,在限制Volt量产的关键技术——锂离子电池上,通用汽车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有望让Volt在2010年步入量产阶段。
尽管每个国家对能源紧张的解决途径并不一样,粮食、酒精、天然气……都可作为石油替代技术的“备选项”,但可以明确的是,通用汽车对新能源技术的理解,将会对上海通用绿色战略产生重要影响,据悉,2010年以后,上海通用将会在氢能源方面有着长远规划。
“从中国市场的能源特征来看,采用排除法比较好。柴油,现在看起来不大可能,去年10、11月柴油短缺,我们生产出来的车都运不出去,更关键是柴油不能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考虑到粮食问题、森林面积问题,乙醇也不是一个最好解决办法”,孙晓东如是说,“我们认为,目前现实的技术就是混合动力,这可作为一种过渡。其实,如果电池技术进步,续航能力提高,通用E-Flex电动平台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它可以完全满足城市使用,也没有污染排放。”
“氢能源领域的突破,还需要包括使用环境、产业政策、配套设施诸多方面的配合,但是作为能源技术来说,这个方向是不会错的。”刘曰海补充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