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听来一件趣事。说是成都一位车主,将自己的一辆华晨骏捷一番改装,从外观到内饰都酷似一款宝马车型。更绝的是,他老兄后来竟将这辆改装车当作资格宝马,作价几十万抵了欠人的赌债,而那位债主直到去4S店做保养,才惊呼上当,却也徒唤奈何。
故事是否杜撰,无暇深究,不过时下所谓“李鬼”车型满大街招摇过市,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以为这现象背后至少折射出两个弊端。
一是消费者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淡漠,须知涉及品牌Logo、外观造型等无不浸淫着研发人员的智慧结晶,对于各汽车厂家来说也是无形的财富,如今惨遭偷梁换柱,此等行径不仅对于厂家是种侵权,就是那些真正的车主想必内心也一定不爽;其次,类似仿冒车型大行其道,是否也凸显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制度缺失和监管不到位?除了把好车辆年审这道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道路上的“李鬼”们销声匿迹,这都是该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