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量主要供应国内市场,而其中大部分为个人购买,因此国内居民消费意愿上升和消费结构升级对于中国汽车业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来源:汽车人杂志 作者:黄超
2008年伊始,一份有关民生的提案打破常规,被称为“以荒诞书写沉重”的提案。
上海市政协委员、经济界人士刑普提出,给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让人民直接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作为CPI高增长的补贴,快速刺激内需”。刑普在今年上海市“两会”上提出该提案,由于上海市政协认为“这是全国的问题,不只是上海的问题”,因此没有立案讨论,刑普希望把这份提案递交到全国“两会”。
给全国人民发红包,这个提议看似不靠谱,实际上其隐含的命题十分严肃,那就是如何让经济高速增长产生的财富惠及全民。事实上,这也是中央政府这两年来一直提倡并设法实现的目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GDP增长11%,财政收入达到5万亿元,增幅高达31%,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7.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后,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实际增长 9.5%。
显然,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大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国富”和“民富”远远没有同步,需要提高公共福利,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给全国人民直接发钱,还是投资于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涉及民生的领域,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
各种方式国外都有先例,什么样的方式更好、更适合中国国情,这需要经济学家和有关机构进一步讨论,但至少人人拿红包这个以往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话题,现在正式提到桌面上来讨论,这就是一个信号,代表全民分享经济高增长成果的愿望更迫切,实现的渠道更多样,距离最终目标也就更近一步。
这个信号对于拉动内需和消费增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当人民手中的财富增加,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重大问题上逐步减轻后顾之忧,并且对经济前景信心指数较高的情况下,无疑会比以往更乐于消费。 这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中国汽车产量主要供应国内市场,而其中大部分为个人购买,因此国内居民消费意愿上升和消费结构升级对于中国汽车业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2007年,汽车业共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车企利润更达到工业行业平均值的2.23倍。2008年1月份顶着雪灾又迎来开门红。业界对此不无疑惑,按道理说,现在宏观环境并不是很理想,为何在宏观调控加强、货币政策紧缩的大势下,汽车业非但没有出现业界预料的发展速度放缓,反而加速了呢? 其实说到底这还是一个消费需求正在逐步释放出来的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国民收入每增加1%,汽车拥有量增加1. 02%至1.95%,而一旦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至2000美元时,小汽车就进入增长高峰期。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 1000美元,预计到2009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900美元,因此现在正是中国汽车高速增长时期。观察这一轮汽车业自2001年底入世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正好和本轮GDP以两位数的比率高速增长的经济周期同步。
现在虽然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严峻,GDP增长率将会略有放缓,可能达到8%左右,但与此同时,全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步伐也在加快。随着人民手中的财富增多,消费意愿增强,中国汽车业还会享受15年到20年左右的黄金发展期,而且由于中国存在显著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轿车消费将逐步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级城市向二三级城市和农村梯次推进,因此从全国范围内来看,这个黄金发展期还会有所拉长。
尽管业界对于汽车社会的到来有着种种担心和顾虑,但这个过程却是无法阻挡的。美国、欧洲、日本都曾经历过汽车高速发展乃至基本普及的时期,中国也会迎来这个发展阶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汽车人》杂志 电话010-63045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