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合理的定价机制包括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以及社会补贴。油价可以调到国际价格水平,同时加大对石油企业征收资源税,以此来补贴应该受到补贴的消费者,减少通货膨胀压力
油价倒挂是“油荒”的根源。石油价格在100美元以上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政府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依法实施价格干预。
事实说明,以目前的价格机制,只要国际油价上涨,国内如果没有提价或补贴来及时调动石油国企的“积极性”,就会不断出现 “油荒”。 也就是说,如果不改革成品油价格机制,“油荒”很难避免。但是,中石化和中石油是国企,政府可以迫其维持供应,因此“油荒”会是局部和短暂的。
目前,油价管制的另一个问题才是关键的:放大能源需求。在一个物价整体上涨的环境里,能源价格管制造成能源相对便宜,必然促使消费者增加能源消费。其他商品都涨价,而能源价格不涨,消费者的选择就很简单: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甚至可以用能源去替代其他价格已经上涨的商品,这就放大了能源需求的增长。
事实上,由于能源的不可再生性,需求增长才是价格上涨的原动力。由于能源有效替代的不确定性,需求的快速增长会提高稀缺预期,稀缺预期再推动价格上涨。所以,并不需要真正出现能源短缺,稀缺预期本身已足够推动能源价格快速上涨。国际市场上没有听说谁买不到石油,但石油价格一路上涨。
国际油价高涨,中国成品油价格上调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时期,石油行业基本上由国企垄断。提价有时是必需的,但这是为了提高能源效率,为了今后能有较低的能源价格。然而,每次提价都会演变为供需“博弈”、引起公众的质疑。
政府明确表示,“十一五”期间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服务。显然,没有人会说改革是为了涨价。但是,目前的低能源价格和能源供需现状,以及与能源相关的环境问题,却比较明确地表明能源价格必须上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解决油价倒挂,能源价格与国际接轨是必要的,是抑制需求增长和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的关键手段。
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只是一个原则。国际接轨不是说所有的消费者都必须支付市场(国际) 价格。从实际支付能力看,并不是说中国某些消费者(居民或农业)可以负担美国消费者的同等价格。承受能力是相对于收入而言的,此外还有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因此,政府对某个消费群体和某个需要鼓励的行业进行补贴,也是必需的。能源价格是否在百姓的承受能力范围内,是否影响保证基本用能,都是政府在价格改革中应当考虑的问题。进一步说,能源的特殊性在于,它既影响稳定又影响发展。对于政府来说,社会稳定和发展压倒一切。当稳定受到威胁时(如通货膨胀),以提高竞争和效率为目标的价格改革往往很慎重,甚至实行价格管制。因此,在效率和社会稳定之间必须有一个平衡点。为弥补价格管制“反市场”的弊端,可以用政府补贴来达到平衡。但是,补贴的设计应当是透明合理,并有利于向市场化过渡。
目前的政府定价使得能源价格很容易成为政府宏观政策的一环。国际油价波动很大,当国际油价上涨,调价总是会不到位和滞后;当油价下行,国内油价一般又不能跟着下跌。石油国企从国家能源资源赚钱,为国家承担社会责任而进行社会补贴。尽管从供应成本来看,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应该比现行市场价格高,但是,公众付了低价却还会报怨,因为国有石油企业说赔了却还在赚钱。
问题出在价格机制上。目前这种政企不分的油价机制使得在价格倒挂的情况下,石油国企既亏损又赚钱。业界人士都不太清楚价格如何形成,老百姓更不明其理。所以,公众对每一次价格上调都不理解,都觉得吃亏。因此,成功的成品油价格改革不仅要价格与国际接轨,更为重要的是定价机制应当透明。
所以说,有效解决“油荒” 的办法就是解决油价倒挂,形成透明合理的价格机制。透明合理的定价机制包括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以及社会补贴。该涨的涨,该补的补,定价的每个环节都应当清楚地让消费者知道。油价可以调到国际价格水平,同时加大对石油企业征收资源税,以此来补贴应该受到补贴的消费者,减少通货膨胀压力。政府还可以明确告诉消费者,在油价形成环节中,哪些环节是由财政补贴的,补贴多少。这样,公众就可以清楚石油国企的利润来源,从而就能够接受油价上涨和下调的事实。
透明合理的价格有助于消费者的参与。目前的能源价格听证只是一个程序,结果没法使人信服。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在需求快速增长、供应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油价走高是合理的。然而,因为石油企业既是垄断的、又是国有的,公众常常会认为石油国企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要到非涨价而无法运营的地步才能提价;即便是到了这一步,也会质疑石油国企的效率。只有在一个充分反映成本、透明合理的价格机制下,涨价的理由才有可能被公众理解。
透明合理的价格机制还可以将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分离。除了提高能源企业运行效率,还可以鼓励国外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石油行业。民营企业和外资的进入,会为这个行业设立一个经营底线和必要的财务纪律性。这可以改变目前能源行业的一个根本问题,即国有企业一家独大,越做越大。国企的高度集中是能源行业许多问题的根源。民营企业和外资的参与,除了作为资金来源,还是竞争和提高行业效率的必要手段。
(作者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