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专题 > 汽车人杂志专区 > 动态更新

车轮王国的风景线

  引言:美国人对汽车的态度,应该算是此次我在美国感受最深的一点。既然生活离不开汽车,与它粗粗拉拉地相处,或许正符合汽车王国的豁达性质

  来源:《汽车人》  作者:房雪霏

  3月下旬至4月初,在美国东部逗留的近两个星期里,充分领略到了汽车在美国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存在感。

  静默的机场之夜

  转机波士顿下飞机时,已是晚上9点多。飞机上认识的伙伴,不是妻子开车来接,就是儿女开车来接。人家问我们要不要搭车,我们摆手说不用,有人来接。可等了半天,机场大厅始终不见事先约好来接的朋友人影,行李又多又重,便去入口处欲取一台行李推车。拉了几下,却不见那车移动。再看,旁边有个小牌子写着“用行李车请投币3美金”。行李车也收费?真够资本主义!

  无奈,趔趔趄趄地把行李拖出机场大厅,一出来才知道这里还是正儿八经的冬天。一辆巨型机场大巴轰的一声猛然离去,看来是接应我乘坐的这一航班乘客的,那情景,很像中国某大机场的大巴站。刚入境,没有手机,只能再次进入机场内寻找公用电话,里面比方才昏暗了几分,有些照明已经关闭。公用电话看来是打不成了,因为既没有卡,也没有硬币。于是心想朋友可能在停车场等候,便出门来想打听机场停车场在哪里。风呼叫着,令人想起东北的冬夜。环顾周围,已无人影,晚上9点刚过,这样一个大都市机场居然静默得像一个乡村的无人客栈。

  好不容易看见从大门出来一个高大的人影,便迎过去询问。他好像是我们刚下的那一航班的机组人员,手拉一个小型公文箱,呢大衣制服看上去有床单那么长。他告诉我,这里不许私人停车,专用停车场比较远,但有个临时停车位就在对面。就在这时,便见朋友在隔一条路的对面扬着手臂用中文喊我们。

  上车,上路。行驶在美国的夜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灯,成为美国夜色的一幕定型景观,收藏在此行对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中。

  朋友家在波士顿西郊的一个只有7户人家的小区,行走40多分钟便到了。他开着三菱吉普接我们,家里车库里还停着一台本田轿车,工作地芝加哥还有一部奔驰。“你们家总共才4口人,其中一个还是小学生,干吗要3部车?”我好奇地问道。他笑言:“美国跟日本不一样,不像日本那样有网罗密布的交通设施。在这里,不能想像没有车的生活,像我住的这地方,没汽车寸步难行。再说,步行也不安全,你看我们这一路根本看不到行人。”

  感受美国汽车生活

  次日开始,朋友便拉着我们开始了在波士顿的路游,不是观光,而是实实在在地办事。首先是找房子,之后是买家具、买日用品之类,找房子看了很多街巷,反正有GPS,输入地址后按指示走即可。

  GPS的普及,美国汽车族恐怕是最大的受益者。国土大,道路多,必然需要给自己的行驶漫游随时定位,有了它可谓是进入行走的天国境界。中午时分,我们想找个中国餐馆吃饭的时候,朋友在GPS上触碰了几下,马上就显示出附近好几家中国餐馆。

  我们开车走过的地方大都路宽,大道拐弯处转盘式设计很多,开起来应该很放心。各类商店停车场也特别宽敞,进进出出走着心情都很舒畅。临出发时换了国际驾照,本来是准备试一试手的,但由于美国是右侧通行,又没来得及办理保险,只好按捺住驾驶欲老老实实地每天搭车。再有机会,一定要体验一下右侧通行左舵轮操纵的驾驶感觉。

  这样大街小街地走着,不仅遍览了剑桥地区很多地方的各类车辆,也看到一个很像中国城市的景象,那就是停在路边的汽车行列,尤其在比较密集的住宅区,马路两端排满了车,像专用停车场一般。稍稍静谧一点的地区,每幢房子旁边都停着一台或者两台汽车,很少能看到同型同色的房子,汽车也是如此。

  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我去过的屈指可数,不知道还有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这样可以随处看到各式各样的汽车。反正在美国,就连大型车种类也多,其体型之巨大,颜色之多样,中国和日本都很少目睹。公交车以外,学校上下学时间段,还到处可以看到黄色的SCHOOL BUS,有客车型的大巴、中巴,也有轿车型的小车,据说轿车型是用来专门接送有身体障碍的特护学生。还看到一台搬家公司的卡车,车身上喷涂着衣服家具等等,花花绿绿甚是好看,像个百货店的移动大厨窗。

  日本车随处可见

  观察一下停着的和跑着的车,发现日本车特别多,估计该有一半以上都不止。再一打听车价,同档次、同品牌车都比在日本的价格便宜,比之在中国的购买价格,更是要便宜许多。听了颇为不平衡,日本何以这样献媚美国消费者?朋友答曰市场效应。人家毕竟是汽车王国,一家人有复数级别的汽车,这自然对日本汽车产业构成了客观支撑。

  近年,汽油价格连升不衰,机智灵活的美国人开始招架不住。日本车性能好,故障率低,大小适宜,且燃费低,日本厂家主动放低与美国同档车的价格,自然就征服了一大群本地汽车用户。于是,日本车登上美国汽车销售榜首,便成为毫不足奇的事实。同时,大量二手日本车涌入市场,以其优秀的性价比,对美国车造成强势排挤。形体大、质感差、燃费高的美国车,在车轮大国的大道上渐次退出,已不再令人不可思议。

  美国Consumer Reports消费者月刊2007年发表的年度推举十大车型中,日本车全项夺冠。有趣的是,各项居首的日本车,在日本国内的存在感并不强烈,有的甚至都没听说过,恐怕只有价格这项指标可以解释其中奥妙。日本车何以如此占得绝对优势?有的日本人为此骄傲自豪,也有人对此感到莫名其妙,甚至还有人发出欣喜的哀鸣,说这样下去日本车就取代了世界汽车的多样化发展,对于汽车爱好者来说是个很没趣的现象……

  粗拉的美式用车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 我们每次停车下车之前,朋友都要把外接式GPS卸下来装进衣袋随身携带上。他说自己奔驰车里的GPS就是被砸坏车门盗走的,光修理车门就用去了800美金。这样的细节,在日本也是不能想像的,而生活在美国的人,却认为这是一种生活常识,在哈佛大学校园里的自行车停放处,每台自行车都用很粗重的坚实铁锁牢牢地锁在金属栏杆上,即便这样,有的自行车还是丢盔卸甲,有的没前轮,有的没有座椅

  有位住在美国的网友说,他第一辆车是CHEVY 的VOGAR,早就不产了。当初买回来是600美金,手排双门掀背,看起来不错,车身很流线型,里程也不高。但70年代的美国车质量真是烂,主要是因为底特律工人上班全是嚼着口香糖,吊儿郎当,根本不管质量,新车出厂4个螺丝只拧3个,工会又给他们撑着腰。他曾两次在大桥上抛锚,身边过去的车一律都对他伸出中指嘲笑,最后还是劳动警察帮助将车拖下桥。

  行车在大街上,过往车辆中美国人伸出中指对有反行驶规范车主示怒的情景我也看到了。他们好像脾气都比较直接。我刚开车时,也曾有过发动机罢工或者开上反道的光荣经历,堵拦住了前后一大串车,日本人这时候多半体现得好脾气,通常都有人从车里出来很耐心地帮助诱导,扶持磨合期新手司机,好像是一个人人有责的共识。

  美国停车场中,随处可见伤痕累累旧锈斑斑的伤员车,这在日本很少见。波士顿冬天雪季长,为了安全,公路上撒盐防滑。很多汽车接近底盘的部位,盐化腐蚀清晰可见。但美国车主好像也不在乎,就那么坦坦然然地从容用着。从他们在汽车使用上显现出的性格来看,造车做工上的粗枝大叶便可推测一二。

  尾声

  临走那天,航班特别早,电话预约了出租车早上3点半到公寓门前。美国人做事很守时,提前10分钟来电话说马上到。下去的时候,见过来一台亮着出租车灯的车轰然驶过,正奇怪为什么不停车的时候,一台长身林肯减速过来。心想着出租车不会是林肯,可林肯车主却下来说是接我们的。原来,那是所属于波士顿机场出租车公司的统一派车。

  约20分钟,路程约20几公里,到机场付费的时候,33美金。他找过钱来之后,我们把剩余的7美金当做小费付给了他。他下车后,向我们行了一个比较郑重的军礼致谢,并且把箱子帮助提到了机场入口。他的服务周到,让我们充分体验到了多给小费的效应。一般来说,服务行业的小费额度,大约在消费额度的百分之十到十五左右,33对7,超过了百分之二十,我们自然也得到了相应的感应。

  虽然已经回到日本,但美国人对汽车的态度,应该算是此次我在美国感受最深的一点。既然生活离不开汽车,与它粗粗拉拉地相处,或许正符合汽车王国的豁达性质。小心翼翼神经兮兮,倒还真像暴发户刚买了个什么了不起的玩意,既要让人看,又不让人靠近。说到底,汽车是为人服务的,而不该叫人为它服务太多,本末倒置成了累赘,还不如没有它省心。所以,看见汽车在美国大街上给用得那份泼泼辣辣劲儿,倒反而觉得很人性化。就像我开过的新车,到脱手为止的几年中,各自也只洗过一次,可直到最后,心里还是感觉车很干净。话说回来,作为一个给人卖力的服务工具,如果轮到人去侍弄它,在我看来,那岂不是乱了主仆伦常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汽车人》杂志 电话010-63045013)

(责任编辑:靳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