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专题 > 汽车商业评论 > 动态更新

从未怠慢时光 袁福顺一位非职业艺术家

  一位非职业艺术家能走多远?或许,袁福顺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板

  如果你最近曾到过奥迪4S店的展厅,也许会惊讶于这家根源于异域德邦的欧系汽车公司愈来愈痴迷于借力中国传统文化。


  如今,在奥迪4S店,吸引观者眼球的不再只是那一辆辆擦拭得锃明瓦亮的展车,或悬垂于屋顶、或以易拉宝形式矗立在展厅各个醒目位置的那些中国传统水墨画,已然大大方方地与奥迪麾下的各位“名角”分庭抗礼。

  山石树林间人物表情各异体态洒脱的《对弈》意在借人的高智商传递奥迪电脑系统的先进,而意趣横生纵情奔放的《奔马》则意喻着全车系的澎湃动力,中西文化在中国传统笔墨激情的韵律中相互碰撞,着实让人平添了几分对这款德系车的亲切感。

  这些笔墨酣畅、功力深厚、韵味浓郁的写意之作均出自有着“当代中国旅游画家第一奇人”之称的袁福顺之手。

  在数码、手机和电脑特效影像已成举手之劳、在中国当代艺术热得发烫的当下,袁福顺的绘画为奥迪带来了另一种选择,它们不仅传递出商业社会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价值认同,也为中国传统艺术在更大纬度上服务大众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今年60岁的袁福顺生性洒脱,待人谦和,这位痴迷于中国传统书画几十载的艺术家画路丰富,山水、人物、花鸟均活跃于其笔端,尤以酣畅淋漓、不落俗套的大写意为人所道,主业却是一家旅游媒体广告部门的负责人,由于经营有方,业绩年年递增,当大部分人认为创收挣钱这些“俗事儿”非艺术家之所为时,袁福顺却能将两者处理得得心应手,均有成就。

  8岁开始习画的袁福顺,自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曾拜工笔画家孙竹林门下研习传统工笔,留有许多笔法细腻的松鼠、鸡鸭、侍女等作品,后拜王雪涛大弟子郭笃民,学习小写意花鸟,1972年,在结识了李苦禅入室弟子康宁后,开始主攻大写意。

  袁福顺半生职业变动颇多,做过工,当过兵,后又在旅游媒体供职,期间却从未搁置手中之笔,每每清晨5点起床练笔,时间一到,出门上班,即使公差在外,仍时常携带摩帖,再三揣研,这种痴迷使得绘画俨然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虽从事经营,但袁福顺骨子里却淡泊名利,旅游工作带给他最大的享受莫过于为其游遍中国名川大河提供了便利,这种与大自然之间的频繁互动,使得他的作品中充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难以磨灭的意境。

  同道中人如此评价袁福顺:业余画家往往不是在画画,而是在诗意、艺术地生活,每日里的画画对他都是修行修炼,加上其商业追求、功利色彩非常淡漠,所以往往在不经意间达到艺术难以企及的殿堂。

  一位非职业艺术家能走多远?袁福顺或许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板。

    与李苦禅

  北京亦庄一处环境优美的小区,袁福顺的家和他的画室便在这里。


  尽管年届花甲,袁福顺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他身材高大,性情随和,为人爽朗,没有架子,单位里的人喜欢称呼他“大袁”,他也乐得跟年轻人在一起。

  4月份的北京,春的暖意越来越浓,闲暇的时候,袁福顺爱在自家庭院里摆弄些花花草草,或在楼下的画室里挥毫泼墨。

  他也喜欢到离家不远处的大公园,看着那些开得深浅不一、层次丰富的花海,感受来自大自然不饰雕琢的美,有些时候,那些风景和感觉不经意间就成为流淌在他画作中的情绪。

  袁福顺的画室被分成了两间,一间用来作画,另一间则被装饰成会客室的模样。两间屋子的墙上、案几上都挂满、堆满了各种画作,但却繁而不乱,除袁福顺自己不同时期各种题材的书画作品外,齐白石、李苦禅、王雪涛、范曾等人的真迹也不由让人暗暗感叹他在收藏领域的不俗。

  能将从事30年旅游工作的媒体工作者、成绩不凡的书画家、收藏颇丰的书画收藏家诸多身份浑然天成地融于一身,袁福顺显然颇为成功,但在他看来,“自古多少痴心的艺术家,在通往金字塔之路历尽千辛,呕心沥血,而金字塔之巅又能容纳几人,自认为好画者应以平常之心,上瞻望巅峰之伟人,下在笔墨之间静心耕耘,因书画已溶入我之生命”。

  这种热爱,得益于袁福顺小时候在北京传统历史文化中的浸染,得益于父辈的熏陶及耳濡目染,从那时起,对艺术的追求就注定渗透在了他的骨子里。

  曾在北京前门经营过北京老字号“永利恒”布店的父亲酷爱书画艺术,这让袁福顺从童年时期便接受了艺术熏陶,使他对艺术设计、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上小学时,8岁的袁福顺开始在少年宫学习绘画,一位姓童、被袁福顺称为童妈妈的女老师成为其艺术道路上的第一位“伯乐”,童妈妈教袁福顺绘画,还送他去参加画展,结果拿了第一名,展露了他在绘画方面的天赋与灵气。

  后来,袁福顺拜在工笔画家孙竹林门下,从传统工笔入手,学习画工笔仕女、花鸟。中学时,经过美术老师王淑华介绍,认识了王雪涛的弟子郭笃民并拜其为师,开始学习小写意。

  1972年,在结识了李苦禅入室弟子康宁后,二人相处如师如兄,在康宁的指导下,袁福顺开始研习李苦禅的书画神韵,感悟大师巨作中的厚重、雄浑、自然、和谐,画有大量的水墨荷花,初露芙蓉等作品,逐渐进入大写意的殿堂。

  在袁福顺的画室中,一幅李苦禅的《门外野风并白莲》,引出了他和李苦禅一段年代久远却情深意切的故事。

  1974年,由于历史原因,李苦禅被打成了“黑画家”,为好好保护国画大师,有关领导为李苦禅找了一处房子。李苦禅之子李燕、康宁、袁福顺等人赶来为他搬家,却遇到坏天气,那天天空乌云密布,下起了瓢泼大雨,不巧半路汽车又抛锚了。

  大家冒着大雨修车、搬家,每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风吹在身上,冷飕飕的,加上眼前的窘迫和内心的凄惶,心境可想而知,那天搬完家,李苦禅遂画了一张《门外野风并白莲》的作品赠给袁福顺。

  此前,袁福顺喜欢养月季花和盆景,经常与康宁一起为大师送花、送盆景,但却从未与之谋面,而这令人难忘的第一面,遂使袁福顺与李苦禅结成了忘年交。袁福顺虽不能算是李苦禅正式弟子,但因为特殊年代的特殊相识,在他后来的作品中还是留下了大师艺术精神的神韵。

  与诸多国画名家的交往,不仅使袁福顺在绘画技艺上日益精进,还使他在如何为人处事上获得颇多感悟。

  在袁福顺看来,凡大师级艺术家都是三分艺术、七分人品,画好源于人品,绘画不单是技法的娴熟和把握,更重要的是在意境和笔墨形态上的认识更新,不断积累厚德性情,不断积累艺术的素养,厚积薄发,艺术造诣才能提高和突破,真正步入艺术的大雅殿堂,而这也成为袁福顺做人作画的准则。

    多面手


  仅是欣赏袁福顺画作的图片,其画作题材技法的多样以及丰富的形式和色彩都会令人兴致盎然,而这一切在现场观看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感受。

  在袁福顺的画室里,他认真仔细地向《汽车商业评论》记者翻看并讲述每一时期、每一画作题材的背景及寓意,朴素温和的外表下,是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对艺术的高调追求。

  由于早年拜得名师,又受到王雪涛、李苦禅、康殷、康宁、范曾等人的影响,加之几十年间对技艺的研摩从未间歇,袁福顺画题材广泛,技法博采众长。

  他的花鸟画看起来是工写兼备、潇洒自如,既重形似更求神似,章法上尊重传统又有新意。早在1972年,他的工笔牡丹《满园春色》就曾获得全国工人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人物、山水甚至在书法上,他也颇有造诣,隶书苍厚淡雅、草书狂放有力,篆刻无论是雕工还是刀法都洁净精微,表现出其深厚的绘画艺术功底。

  尽管袁福顺从未停止尝试各种不同的风格,但他对大写意的粗犷无稽、淋漓畅快与无拘无束更为钟情,其大写意作品笔尽意趣、纵情奔放,由原来的严守规范、拘泥程式,到现在的笔走龙蛇、自由舒展,在经历了漫长实验、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和特色。 从事旅游媒体工作使得袁福顺能够有更多机会游历中国的名川大河,这对于痴迷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来说,显然是太过宝贵的资历,这些经历不仅开阔了袁福顺的视野,也为他的画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题材。

  袁福顺的山水画很多以自然风光和江南水乡等为题材,着墨纯正干净、明快利落,用线沉着雄浑、奔放厚实,有动有势,富有节奏和韵律。

  他的大篇幅作品《观海听涛》则取材自秦皇岛的渤海湾,画面大气磅礴,清晰透彻,酣畅淋漓,再配以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的诗词,一股豪气纵情挥洒。

  在袁福顺的众多作品中,人物画笔墨简练,神态活现,形神逼真,仿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跃然纸上。

  其人物画的代表作《饮中八仙》,长约八尺,人物造形结构准确,神态表情各异,小写意的淋漓勾勒,细腻出神地刻画出盛唐时期贺知章、李白、张旭等八大名家嗜酒、豪放、旷达的艺术形象,《抗金兵》、《桃园三结义》等作品,也以宏大的气势,创新的构图,表现出袁福顺在艺术上的细密用心与不断精进。

  旅游工作也让袁福顺注重从各地的民间艺术及生活中汲取元素和营养,在他的作品里,许多生活化及传统化的元素随处可见,例如《踏雪寻金》中的柿子、《厅上客》中的鹅、《夏塘荷色》中的村童与青蛙、《吉利富贵》中的大公鸡等,而对传统的承继与创新,又自然成了他书画创作中对作品要表达的手段。

  在袁福顺看来,“人生在世,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大、为人友难免入俗,但却无奈,只有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到一种追求、一种目标,继而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孜孜以求,似乎也就充实了,自认为幸福的人,都是能和实际生活拉开一点距离的人”,因此之于名利,袁福顺看得很开。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如果袁福顺愿意,那么依照他的人脉和圈子,稍做炒作,他的名气会比现在响亮得多,但他不愿屈尊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艺术作品得到赏识与认可,现在,袁福顺的绘画作品已经流传到多个国家并被国内多家企业及各机关单位和个人收藏。2005年,他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同年,他的书画集问世。

    六十而立

  在袁福顺书画集的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岁月匆匆,不知觉已进入花甲,回味一生从未怠慢过时光,在漫长岁月中生活,工作总是很紧张,活得很累,但还充实••••••引著名书画家大康晚年名言“六十而立”要努力学习,珍惜分秒,希望给人世间多留一点痕迹。

  生活中,袁福顺待人热心真诚,豪爽仗义,广交朋友,在对绘画的追求上,熟悉袁福顺的人都了解,这个资质聪颖的艺术家不仅悟性颇高,还有着强于常人的执著和勤奋,如果说画如其人,袁福顺的画作正是其内心世界真实自然的流露和宣泄。

  显然,面对已有的成绩,袁福顺并不满足,他要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实验、创新,对于他人,60岁是退休颐养天年的年龄,而之于他,这又是他另一段艺术生命的刚刚开始。 艺术发展规律是多元的,一种艺术既需要发展和创新,又需要保持其自身的传统和特色,继承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亦是如此。

  事实上,从事绘画近50年来的袁福顺,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常年不辞劳苦,辛勤耕耘,多年来,他走遍大江南北,在大自然中寻觅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在感受不同的人文景观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视野和修养,他在中国传统绘画之路上倾心竭力,从未停止过实验与创新。

  在其一系列最新画作中,他开始尝试更为丰富的色彩和绘画手段,他用喷肥皂水或揉纸的方法在上了墨底的宣纸上制造出多种朦胧的纹路,并用点彩的方式,为传统的江南风光水墨画掺杂进现代的元素。《夏日荷塘》、《我家猫咪》、《桃花流水鳜鱼肥》等作品就是他这种尝试的代表作品。

  他注重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各类名家和同道之长,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貌。而中国画的每一个大师大家,无一不是遵循了这样一条原则,而成就了其辉煌的事业。

  回首自己多年走过的路,袁福顺感到非常满足,“微晓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要旨,虽经历人生风雨历练,磨砺意志,益于废纸三千,千辛万苦至今未能进入得心应手,淋漓尽致之妙境,我心无憾,自认为畅怀抒情,滋养身心,何乐而不为。”

  这份执著和淡然让他早已规划好了自己退休后的生活。“除了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外,要静下心来画画。”他笑着说。

(责任编辑:靳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袁福顺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