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记
凡事都有定期
5月17日凌晨2点06分,我坐在返穗的飞机上,突然一阵强气流让机舱颠簸不已,我在睡梦中惊醒,发觉自己从未试过如此恐惧。
颠簸停止,指示灯重新点亮。我忽然想起《传道书》里的金句: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
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栽种也有时;
杀戳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
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
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护有时;舍弃有时;
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灾难总会过去,我们总要继续生活、生产,我们总需要休闲与娱乐来调节。梁文道说得很对,“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生命的尊严,因而要去寻找生的乐趣与美好。”汽车不仅是人类的朋友,还是人类开展生产活动必须的交通工具。在这次抗震救灾抢险中,汽车无疑起到决定性作用。从今往后,于任何一点,我们都将继续需要汽车,以及它带给我们的一切。
时报记者 梁斯君
5月12日 晴
14:28 去往成都双流机场的路上,我们得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被滞留在成都的我决定临时充当机动新闻记者,前往受灾情况较重的都江堰采访。
5月13日 雨
7:01 一阵颇为强烈的余震把我摇醒,我清晰地感觉到身下的床在有节奏的摇晃,与我同房的另一记者开口道:“昨晚4点有一次持续一分钟的剧烈余震,门窗都被晃得嘎嘎响,我被吓到了,也不敢叫醒你”……
10:47 返穗航班一直没有确切消息,我在大堂接到报社电话后,决定赶赴离成都市区最近、灾情十分严重的都江堰采访,同行还有3位广州媒体的汽车记者。父亲来电得知我暂留成都的决定后,竟在电话那头哭了,那声音是我从来都没听到过的,我不知该说些什么,也在电话这头默默流泪。最后,我只得连连保证注意安全,答应每两小时报告一次行踪后才挂上电话。
11:32 简单收拾行装后,我们一行4人在酒店大堂集合,随后跳上一辆出租车出发了。在市区兜了许久发现鲜有商家开门营业,从一些店面的玻璃橱窗看进去,不少货品凌乱散落在地上,加上下着雨,整个成都市区第一次给我萧条、破败的感觉。直到接近出城高速的城郊才艰难发现几间小卖部还开着门,我们立即下车采购,然后临时追加了几箱方便面和矿泉水,从电波上得知,现在灾区那边急需这些救援物资。
14:48 到达聚源镇中学。穿越重重人群,我感觉我应该挪到学校操场位置,现场混乱不堪,身边挤满附近的民众,我只得边走边了解情况。
我从遥远的世界来到,进入“死亡国度”到现在,不过半分钟。聚源镇中学初二、初三年级的教学楼从地震到完全坍塌,也不过10余秒时间。如今眼下,通是灰白色的一具具个体,被棉被压着的翠绿色课桌,脚边正在燃烧的冥纸和香烛;耳边,尽是漫天的哀嚎,人们窒息的沉默,和不愿意听到的又一记升天炮响。
接着,我来到一列临时搭建的帐篷。不断有学生被找到、挖出、认领后被亲属抬到这个帐篷里,他们被统一地、整齐地、朝着一个方向放好。有位外婆看着孙女的尸体,老人家似乎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一直轻轻拍打孙女的脸,又帮她整理额前的头发,可是女孩脸部被砸,左边脸已经开始浮肿,她怎么认得出这是她的孙女呢……在属于这个女孩的升天炮被点燃、炸响的那一刻,我终于诚实地面对自己,跟着女孩家长一起放声大哭。
现场的近百名家长在每个学生抬出来时都蜂拥上前辨认,他们辨认的依据是球鞋、衣着、指甲和头发长短、手表、袜子的颜色……因为一些孩子的面目已经无法辨认了。
(未完待续)
[上一页] [1] [2] [3] [4]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