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是“羊”
这两三年来整个中国SUV市场以近乎疯狂的速度在增长,一片“歌舞升平”,即使在今年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排量SUV居然也同比增长达59.1%。59.1%!这是怎样的数字。中国并非产油大国,相反,倒是原油进口大国,SUV体积大,能耗高,将来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现在还真不好估量,因为“时辰未到”,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
说到这,我想起历史上发生过的一件事情,一个“羊与牛”的故事。
想想以前的羊再来看看现在的SUV,SUV为何能够在中国卖得风风火火?为何大排量SUV能够逆市上扬?论资源,中国缺油,要推崇低油耗车型;论人口,中国世界第一,要推广体积小的小型车;论GDP,中国还远比不上欧洲发达国家,欧洲人都在买价格低廉的小车,中国老百姓真那么有钱?无论从任何角度去考虑分析,高档SUV在中国热销都没有任何理由!但事实是,SUV真的在中国大范围热销,这不得不让我们从阴谋论的角度去分析这一事件:SUV热销是有人有意识在推动,并通过各种手段使之成为一种热潮,目的显然就是消耗中国日益紧缺的石油资源,最终通过石油卡住中国人的脖子。
前几年的欧洲,SUV上升极快,但跌得更快,原因是有政府在背后干预,干预的手段就是收税,对大排量SUV课以重税,同时鼓励小型车的发展,然而,即使如此,欧洲仍有“繁华过后,一地鸡毛”的无奈感,因为数量多、体积庞大的SUV给交通带来的不便已经造成。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如果不抑制已经“癫狂”的SUV浪潮,将来所面临的情况,不会只是“一地鸡毛”这么简单,因为SUV破坏的将是环境!将来,中国什么资源最重要?不是金子银子!而是环境!
(周伟力)
老虎别发威了,就当Hello Kitty吧!
很快,我们将迎来200美元/桶的石油时代。当中国的93号也涨到十几块钱一升的时候,那些养着一只威武的SUV油老虎的主儿,还舍得让它在拥堵的小巷子里匍匐前进吗?
不过,话虽如此,高昂油价可丝毫没阻挡住SUV前进的步伐:MG名爵刚刚发布了首款两厢车——“IN系跨界车”MG 3SW,紧随SUV大军的潮流;柴油版的郑州日产奥丁也跟大家见面了;下月4日,我们还将迎来宝马X5的兄弟“X6”。
当然,海外市场也没闲着:上月底全新2009款本田Pilot在美国公布价格并开始销售;大众Touareg Trophy Truck将于秋天面世;福特2009款Flex大型SUV也开始量产;还有奥迪Q5、保时捷柴油版卡宴、梅赛德斯·奔驰2009 G55 AMG……尽管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都在大幅调整大型车生产线,削减大型车车型种类及数量,但大伙儿似乎压根儿就没打算放弃这个市场,仍然在不温不火地经营着这个细分市场——虽然目前缩水得厉害,但谁知道什么时候天上突然掉下来一片大油田,人们又重拾SUV之好呢?所以,尽管艰难,厂商们还是不敢放弃这块市场,哪怕是硬撑着,也要死守着不放。
SUV市场到底是会继续红火,还是会一蹶不振?
先来看国内市场。从去年开始,SUV市场一直保持高温状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年终统计显示,2007年国内SUV产品销量突破35万辆大关,超过60%的强劲增幅,是轿车增幅的近两倍。而这看上去很美的势头,让不少厂家看到了无限商机,今明两年将有数十款SUV陆续面世。
可是,去年SUV的红火,一是因为油价还不算太高,二是因为产品不多竞争不算激烈,三是因为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以及如日中天的红火股市,让人们的虚荣心极速膨胀,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估计也过于乐观,仿佛一定要SUV那种高大威猛的“油老虎”才足够配得起咱“有钱人”,咱养只“老虎”当宠物,多带劲儿!可是今年,一切形势都在转变。油价飙升,物价飞涨,还有熊到让人窒息的股市,让去年刚建好的美丽皇宫活生生地变成了海市蜃楼,养只“老虎”在身边,饿极了恐怕要反咬主人一口。
厂家们也不好过。大家看C-RV卖得好,江淮瑞鹰卖得好,都扎堆生产SUV。今年消费者的选择多了,分到手的蛋糕自然也就少了。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跟着CPI上涨,但谁也不敢加价卖车,到手的利润自然比去年要低不少。所以,今年的形势是否还如去年那样超过60%的增幅,还真不好说。
再来看海外SUV市场,仔细观察,海外的SUV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混合动力的多了,光喝油的少了;用柴油的多了,用汽油的少了;零排放的出现了,排量过大的停产了。在高油价的紧逼之下,SUV也在突围,不是要萎靡不振,而是改头换面——哦,不对,应该是“徒有其表”,“全面换心”。所以,不论是柴油版的保时捷卡宴,还是采用E85燃料的插入式混合动力的福特Escape,都是保留着SUV伟岸剽悍的身躯,动力系统却换成了更为节能环保的清洁柴油机或是混合动力系统——既可以满足人们对SUV外表的特殊喜好,又能够在高昂的油价面前不至于被“油老虎”一口咬死,这或许就是未来SUV发展的方向。
写到这,我突然想起来一句不合时宜的网络流行语: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 Kitty啊!可是,有时候我们想想,与其养一只时不时发威的“油老虎”,还不如养只乖巧的Hello Kitty呢——反正,不都是猫科动物吗!
(陈鑫欣)
“针未刺到肉”
按常理来说,油价上涨,一个月要多掏100元左右油钱。用车成本贵了,自然要选择一辆省油的车,想想大排量的车、SUV等烧油的车怎么也会销量一片惨淡吧。谁知恰恰相反,SUV近期销量接连上涨。
接着又看到一则新闻。根据美国投资银行美林公司和法国凯捷咨询公司的一项联合调查报告显示,全球的百万富翁中,中国增速排第二。该报告说,百万富翁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是印度、中国和巴西,分别比2006年增加22.7%、20.3%和19.1%。回头再看SUV的逆市上涨,乍一看让人意外。其实不然,看看销量报表,销量上涨特别突出的是保时捷卡宴、雷克萨斯RX系列、宝马X5等高档豪华SUV。再明白不过,油价上涨对于家底厚实的人来说,压根是小菜一碟。更何况,在中国,现在具有高购买力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豪华SUV车型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二、第三款车,是锦上添花,是玩车或收藏之选。
反观中低端SUV车型,除了C-RV等一两款热销SUV依然能勉强维持局面外,其余车型销量基本出现略微下滑,途胜、哈弗、狮跑、森林人等车型近两个月的销量没有上升迹象。的确,这些车型所面对的客户,正是相当在意成本的一群。油价上涨,对于消费者是成本压力;对于大多数销售中低端SUV车型的经销商来说,更是重重压力累加。在谁都知道SUV的油耗比普通家轿多一倍的情况下,对于卖车的销售人员来说,现在面对客户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忽悠(当然,冠冕堂皇一点的说法是“说服”)他们的客户相信,在能够享受更多SUV驾驶乐趣的同时,自己所销售的SUV车其实也省油,或者大伙儿说不会对用车成本带来多大的“负担”,以此在油价飞涨的今天,争取多卖出一款车。
与豪华SUV相比,占据汽车市场保有量大头的毕竟还是中低端SUV车型。虽然2007年SUV车型的井喷让厂家一窝蜂地推出各种SUV车型,然而环保节能终究是未来的大方向。尽管C-RV这款都市型SUV始终排在该细分市场销量排行榜首位,但是厂家还是相当聪明地在年初推出了更为省油的两驱型。在目前国内SUV主流车型中,华泰特拉卡、途胜、帕拉丁、瑞虎等都推出了两驱车型,在油价、环保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中低端SUV向中小排量两驱发展已经成为潮流。同时,也有厂家计划将柴油发动机搭载在SUV车型上。陆风汽车厂家的一位负责人曾向记者感叹:如果不是柴油难加,他们的柴油SUV的销量数字就不只是现在这样了。就陆风和长城赛弗来说,柴油车型与原有的汽油车型销售比例已基本达到50:50的局面。柴油SUV,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更为实用。“阻挠”一些消费者购买柴油SUV的,无非是因为柴油时常面临短缺等客观原因。在业内普遍观望今年SUV车型的热销是“回光返照”还是“一路高歌”的情况下,唯一一点比较肯定的是,油价虽然持续上涨,却至今尚未触动购买SUV这群消费者的神经,“针未刺到肉就不知痛”,证明油价仍在他们心理承受范围之内。
(邓莉)
穷人补贴富人
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在国际原油价格向140美元/桶突破的今天,国内大排量车尤其是SUV(油耗自然大)却呈现爆发增长的态势。
豪华SUV的逆势而上自然也是国人生活富裕起来的象征,SUV也能带来普通轿车所不能带来的享受:宽大的车身和良好的通过性,但难道国人的富裕程度已经超过了美国?当然不是!国人的人均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10。在油价从原来的不到3美元/加仑上升到4美元以上,连对大型SUV“情有独钟”的美国人也开始对SUV开始感冒了,销量急剧下降。
中国高档SUV销量的上涨是有原因,因为中国油价与国际市场倒挂,目前,中国的油价还不到国际原油价格的1/2,说实在的,SUV的车主还感觉不到油价带来的压力。“如果将来的油价上升到10元/升,那加满一箱油得上千元,与现在几百元有很大区别,到时会考虑是否还经常开车。”一位SUV车主对笔者称。
但中国油价的便宜不是没代价的,在油价倒挂的条件下,石化公司巨亏,当然得由国家来补贴的,据说去年这一补贴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今年只会更多。这些钱自然也是由纳税人“买单的”。在中国,应该说能买得起大型SUV的人,即使不算大富,也算得上有钱人了,也就是国家拿我们这些“穷人”的纳税钱去补贴开车的有钱人;更为有趣的是,不计其数挂着港澳牌照的车辆经常来到广东,不为别的,只为加满便宜的油,因为港澳地区的油价在10元/升以上。更为可怕的是,外国航空公司也看准了这一点,只带刚好来到中国的油,离开中国的时候却加满了油而走,不要忘了,一架大型飞机可以装几十吨的航油,中国得倒贴多少钱?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在补贴发达国家,太不可思议了!
所以说,大型SUV的走俏绝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福音,主要是因为国内油价与国际原油价格倒挂,称得上是一种悲哀,相当于全体国人用纳税人的钱补贴部分车主。当然,要解决这种问题,途径之一是寄希望国家原油价格下降,至少目前看来还很渺茫;另外就是国内油价再涨,虽然可能对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不少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但没办法,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王灿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