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央视曝光的国内汽车测评机构C-NCAP存在公平性嫌疑问题,C-NCAP管理中心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汽研)主任赵航前天作出了回应,撞毁汽车和测试数据有卖给企业的情况,但占的比例很小。
C-NCAP不等同于国家标准
赵航称,中汽研是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的中央企业,推出C-NCAP主要目标和目的并不是盈利,而是为了推动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就媒体质疑的C-NCAP为什么每年愿意投入2000万元资金的基金问题,赵航称,2000万元完全是由中汽研拨款给C-NCAP管理中心。之所以愿意出这笔钱,是因为它是国家设立的科研院所,是个事业单位。“我们还是企业,但是做的事还是事业单位的事。”
就测试向企业收取服务费问题,赵航认为,市场经济下,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就算法院审理案子也得有审理费用,得有诉讼费用。这些收费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收费,都是在国家规定、价格部门核定的标准范围做的事。
至于中汽研既是测试标准制定者,又是测试执行和监督者的质疑,赵航说:“我也不愿意让中汽研成为这样的机构,我也希望拿政府的钱,办政府的事。但是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们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只能是现在这样的机构。”
测试数据确实有卖给企业
赵航介绍,C-NCAP管理中心提供购车之外,也允许一部分厂家自行申请,做C-NCAP评价实验,但对申请厂家数量进行了控制,以保证测试受利益驱动。撞毁汽车和测试数据有卖给企业的情况,但占的比例很小。C-NCAP在两年半时间里总投资大概5700万元,车企自己购回车辆和购买数据的只占200万元左右。到目前为止,C-NCAP做了57种车型,只有9种车型是申请的,申请只是把经费打到C-NCAP管理中心,剩下其他程序严格按照公开管理规则购车,准备实验、公布等等环节来做。
赵认为,C-NCAP做过实验的车,是一个研究成果。这些信息有很高的价值和含金量,并且在现在汽车厂家比较多的情况下,有很多厂家是没有这样的实验能力和试验手段的。车企要改进提高没有这些基础数据是没法做的。“我想任何一个厂家不会买一堆毫无价值的东西回去,并且我们也没有这个力量迫使人家把它买走。”
媒体报道称,厂商还会以种种形式,比如向中汽研所办的《世界汽车》杂志投放广告,或者以联合科研开发的模式,给中汽研至少一两百万元,多则四五百万元的赞助费用,而不用经过中汽研的账户,以这样的形式赞助中汽研,从而得到更好的碰撞效果。
赵对此解释,《世界汽车》是C-NCAP的媒体发布机构,有一些跟C-NCAP相关的业务。“至于说投放广告也好,或者直接给什么几百万的资金补助也好。我们没有听到这样的消息,也没有得到任何这样的赞助。”
对于报道说C-NCAP在一年的时间,就可以给中汽研带来1.5亿元的收入,赵航回应说:“我是没拿到1.5亿元,也可能不知道谁中间拿走了。我就是中汽研的主任,没得到这个1.5亿元。你想我投入两千多万元,还不知道上哪儿找回来呢,怎么拿到1.5亿元呢。”
否认测试标准偏向日系车
C-NCAP开始运作后,业界和车主一直怀疑其标准偏向日系车,存在对欧美系车不公平的现象。赵航表示,他没有做过认真研究去按欧美车、日系车区别。C-NCAP管理规程是兼收并蓄,不是只借鉴日本一家N-CAP规则,并且结合我国的特点。至于说规则是不是倾向日系,或者说日系车碰撞结果优于欧美,说规则倾向日系,则是没有根据的。
他说,如果说日系车碰撞结果优于欧系车,只能说日系车更加重视C-NCAP这个规则,或者说日系的车可能更新,全球同步上市的车优先拿到中国来。欧美系车也得到非常好的成绩,五星的也不少。C-NCAP标准不只是以日系J-NCAP作为蓝本,欧美日都是蓝本。
■事件回放
央视质疑C-NCAP
央视6月21日在《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C-NCAP真相”的节目,指出运营两年的C-NCAP(中国新车安全测试)存在诸多不公平的操作。
调查揭露,C-NCAP测试虽然号称不收取费用,但是经过碰撞之后被毁的车以及有关碰撞的资料与数据是向各家汽车企业出售的,即实际上依然是拿企业的钱来进行测试,或者企业先向其提供购买车辆的费用。更有甚者,负责这一项目本身的有关机构同时也经营着从汽车设计到整车产品与零配件生产与测试的业务。因此,号称公正的安全测试只不过是一场隐藏诸多猫腻的公关戏。
文/图本报记者陈志杰
|